帝国十年的盛夏,热浪席卷着河西走廊。张掖城外,新落成的火车站台旁,人群簇拥,旌旗招展。伴随着一声悠长嘹亮的汽笛,喷吐着浓烟的“火龙—乙型”机车,牵引着十数节满载士兵和军械的车厢,缓缓驶入了站台。钢铁巨兽的轰鸣与肃杀的军容,给这座边陲重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安全感。
龙城至张掖段铁路的提前贯通,标志着帝国“西路走廊”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帝国的力量投送速度和后勤保障能力,自此跨越了一个质的台阶。韩擒虎站在站台上,看着鱼贯而下的精锐士卒和卸下的火炮,心中豪情万丈。有了这条钢铁动脉和源源不断的支援,他有足够的信心应对西域的任何挑战。
然而,西进的步伐越是坚定,来自高昌国的阻力就越是明显。
帝国派出的第二批携带厚礼的使团,依旧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昌国王依旧保持着表面上的恭敬,收下礼物,说着冠冕堂皇的友好言辞,但对于降低关税、保障商路安全的实质性要求,却总是以“国内部族意见不一”、“需与各部首领商议”等借口拖延、推诿。更令人恼火的是,帝国筑路队向张掖以西延伸时,遭遇小股马贼袭击的频率明显增加。虽然这些袭击规模不大,无法对拥有军队护卫的筑路队造成致命威胁,但却严重迟滞了工程进度,并且,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神出鬼没的马贼,背后隐隐有着高昌国某些权贵的影子。
“太师,高昌王庭态度暖昧,其国内以丞相兀鹫为首的主战派势力颇大,他们似乎并不乐见我帝国势力深入西域。”暗影卫安插在高昌的密探传回了更深入的情报,“而且,我们怀疑,高昌与更西方的‘黑汗’(喀喇汗国)有所勾结,可能试图借助外力,抗衡我帝国。”
“黑汗……”林默在澄心堂内踱步,目光冷峻。这是一个信奉天方教、国力不弱、同样对丝绸之路有着野心的西域大国。高昌若真与黑汗勾结,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看来,光是送礼和口头警告,已经不足以让高昌人清醒了。”林默停下脚步,对侯三道,“传令韩擒虎,西路驻军提高戒备,筑路队加强护卫。同时,以帝国名义,向高昌发出最后通牒:限其一月之内,明确答复帝国关于商路安全及关税之要求,并交出袭扰我筑路队的幕后主使。逾期未有满意答复,视为对帝国之挑衅,一切后果,由其自负!”
这是最后的外交努力,也是战前的最后通牒。林默不想轻易开启战端,但帝国的威严和西进战略,不容任何人挑战。
就在帝国与高昌的关系日趋紧张,战争阴云笼罩西域东部门户之时,星火城方面关于史前文明的研究,在被迫停止对“黑色薄板”的主动探究后,却意外地从另一个方向取得了进展。
学者们在系统整理那批抢救出的“书卷”时,发现其中大量提到了一个名为“地脉”的概念。根据前后文推断,这似乎并非指风水中的龙脉,而更像是指代一种埋藏于地底深处的、流动的、巨大的能量源。笔记中含糊地提到,他们的城市运转、某些大型器械,都依赖于从“地脉节点”中汲取能量。而笔记的最后部分,则充满了对“地脉枯竭”和“核心失控”的恐惧与绝望。
“地脉能量?枯竭?失控?”林默看着这份报告,眉头紧锁。这听起来,更像是对某种天然能源(比如地热?甚至是更不可思议的能源)的利用和其引发的灾难。难道那个文明的毁灭,是因为过度依赖某种地底能源,最终导致能源枯竭或者发生了巨大的泄漏、爆炸?
这个推测,让他对石油、煤炭这些化石能源的利用,也多了几分警醒。技术的发展,必须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掌控能力相匹配。
他批示格物院,加强对已知能源利用安全性的研究,并开始着手制定初步的矿山安全、工业防护等规章制度。他不能让自己的帝国,重蹈那史前文明的覆辙。
帝国的力量,在西方与远古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上,同时面临着考验与抉择。
一个月的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与隐秘的研究中飞快流逝。
高昌国最终未能,或者说,不愿给出令帝国满意的答复。他们只是派来了一位级别不高的官员,带来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解释和微不足道的“赔偿”,试图再次蒙混过关。
消息传回建康,林默不再犹豫。
“传令韩擒虎,”他的声音如同西伯利亚的寒流,“高昌冥顽不灵,自绝于帝国。按预定计划,西路大军,兵发高昌!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高昌王的降表,摆在朕的案头!”
战争的号角,终于在西域吹响。
帝国的钢铁洪流,在铁路的支撑下,如同出鞘的利剑,携着雷霆万钧之势,刺向了高昌国那看似坚固、实则早已在帝国力量面前显得脆弱不堪的防线。
西进的序曲,已然结束。征服的乐章,正式奏响。而隐藏在这乐章之下的,关于能源、关于文明兴衰的古老警示,也如同低音部般,悄然回荡在林默的心头,提醒着他前路的风险与责任。
喜欢穿越当死侍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穿越当死侍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