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的风刮得紧,葆仁堂的铜环门帘被吹得哐当响。陈砚之正用棉线捆扎晒干的丹参,暗红的药材透着股清苦气,林薇蹲在炭盆边翻烤膏药,忽然抬头:“你闻着没?王婶家的艾草味飘过来了,怕是又犯腿疼。”
话音未落,门帘被“吱呀”推开,王婶扶着墙进来,左腿不敢着地,每挪一步就龇牙咧嘴,手里还攥着个热水袋。“小陈大夫,小林姑娘,快给我看看这老腿,昨儿夜里疼得直哭,贴了三贴膏药都没用。”
陈砚之赶紧搬过藤椅,让她把腿伸直:“婶子先暖暖,我看看。”他掀起裤腿,膝盖又红又肿,按下去一个坑半天弹不起来。“这是咋弄的?是不是又去菜园浇菜了?”
王婶叹着气点头:“前儿天好,想着把白菜浇透了,蹲在地里弄了半宿,回来就不对劲,夜里膝盖像有虫子钻,又麻又胀。”
林薇拿过听诊器,听了听膝盖周围:“里面有积液,沙沙响呢。”她转头对陈砚之说,“你看她舌苔紫暗,还有瘀斑,肯定是气滞血瘀。”
“没错,”陈砚之指尖搭在王婶腕上,“脉沉涩,像摸砂纸似的,正是瘀血阻滞经络。您这不是单纯的风湿,是久站久蹲让气血瘀住了,得先活血,再散寒。”他提笔写方,“当归三钱,活血养血;川芎三钱,行气活血,这俩是‘血中气药’,能把瘀住的血化开。”
林薇已经把膏药烤软,用竹刀抹在纱布上:“婶子,这次的膏药加了红花和桃仁,都是破血的。您看,颜色发黑,那是加了血竭粉,能止痛,您这疼得钻心,正好用得上。”她把膏药往膝盖上一贴,用掌心焐着,“贴之前我用生姜给您擦了擦皮肤,把毛孔打开,药劲儿能钻得更深。”
王婶疼得吸气:“那我这腿啥时候能好啊?眼看要立冬了,总不能一直瘸着。”
“给您加味牛膝,”陈砚之补充药方,“牛膝能活血通经,还能引血下行,专门往腿上走。再配独活三钱,祛风除湿,您这老寒腿,离不了这个。”他把药方递给王婶,“煎药时加三滴黄酒,借酒力把药效推出去,每天一副,分两次喝,喝完别出门吹风,在屋里捂着出点汗。”
王婶的儿子在旁边记着:“大夫,我妈这情况,能扎针灸不?她总说膏药贴久了皮肤痒。”
“能,”陈砚之点头,“等下我给她扎足三里和阳陵泉,足三里能健脾,阳陵泉能舒筋活络,对膝盖疼特别管用。不过得隔天扎一次,让皮肤歇歇。”
送走王婶,林薇刚把针灸针消毒好,门帘又动了,进来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捂着胸口直皱眉:“陈大夫,我这心口疼得厉害,像被石头压着,早上起来还觉得胳膊发麻,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
陈砚之上前扶他坐下,见男人脸色发青,嘴唇发紫,赶紧问:“是不是最近总熬夜?昨儿是不是跟人吵架了?”
“是!”男人叹气,“为了个项目,熬了三宿,昨儿还跟合作方吵了一架,气得我当时就心口疼。”
林薇凑过来看了看:“舌苔紫暗,舌下络脉又粗又黑,脉涩——这是气滞血瘀,跟王婶的腿疼一个理,不过瘀在胸口了。”
“没错,”陈砚之拿起笔,“我给您开个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四钱,红花三钱,这俩是活血的主力,能把瘀住的血化开;再加柴胡三钱,枳壳三钱,疏肝理气,您不是跟人吵架了吗?得把肝气理顺。”
他顿了顿,又添上“桔梗三钱,牛膝三钱”:“桔梗能载药上行,往胸口走;牛膝引血下行,一升一降,让气血循环起来。您这胳膊发麻,是瘀血阻了经络,加地龙三钱,通络止痛,比单用活血药来得快。”
男人看着药方犯愁:“我这天天开会,哪有时间煎药啊?”
“我们能代煎,装在真空袋里,您放包里,随时能热着喝。”林薇笑着说,“再给您配点速效救心丸,要是疼得厉害就含几粒,能应急。不过这只是救急,根治还得靠汤药。”
男人接过药方,还是不放心:“用不用去医院做个心电图?我总觉得心里发慌。”
“得做,”陈砚之认真道,“中药调理慢,您这情况不能大意,先去医院做个检查,排除一下器质性病变,咱再慢慢调。记住啊,别再熬夜了,也别总生气,气大伤肝,肝伤了就会气滞,气滞久了就成瘀,瘀在胸口可不就疼了。”
爷爷这时从里屋出来,手里捏着本《医林改错》:“刚才那血府逐瘀汤,加味丹参更好。丹参能活血调经,还能凉血安神,他不是说心慌吗?丹参正好对症。”
陈砚之点头:“我刚才也想着加,就是怕药味太多。您看王婶的方子,是不是该加味杜仲?她不光腿疼,还总说腰疼。”
“加五钱就行,”爷爷翻到杜仲那页,“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她这老寒腿,多是肝肾不足,光活血不行,还得补补。”
林薇正在给真空袋贴标签,闻言笑道:“还是爷爷想得细!我这代煎药里,给王婶加了点桑寄生,也是补肝肾的,刚才忘说了。”
“现在说也不晚,”陈砚之提笔写着什么,“等下我给王婶家打个电话,再嘱咐几句。对了,中午炖点当归羊肉汤吧,给爷爷补补阳气,也给那个心口疼的男人送点,他气血虚,得补补。”
“得嘞,”林薇系上围裙,“我这就去买羊肉。您把那罐生姜拿来,爷爷爱喝汤里带点辣的。”
爷爷坐在窗边的竹椅上,看着他们一个写方一个择菜,炭盆里的火噼啪作响,药香混着肉香漫开来。立冬的风在窗外呼啸,屋里却暖得像开春,葆仁堂的日子,就像这慢慢熬着的汤药,稠稠的,把岁月里的瘀堵,都熬成了顺畅的安康。
陈砚之看着林薇忙碌的背影,忽然笑了:“等大雪了,咱们把后园的地窖收拾出来,存点当归和黄芪,冬天补气活血的药用量大。”
林薇回头笑:“好啊,再存点生姜和大枣,炖汤熬药都方便。”
爷爷看着他们,眼里的笑意像炭盆里的火,暖融融的。这葆仁堂的药香,就像这代代相传的手艺,把寒来暑往的瘀痛,都熬成了人间的烟火气。
《跟着爷爷学中医》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跟着爷爷学中医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跟着爷爷学中医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