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传出,朝野震动。谁都看得出,这是官家生命尽头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豪赌。
宁远侯府内,顾廷烨与沈从兴设下私宴,为任长卿饯行。酒过三巡,顾廷烨猛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重重放下酒杯,叹道:“明远!真是羡慕你能率军出征,驰骋沙场!我与从兴却只能困守在这东京城里,每日与那些繁文缛节、琐碎防务打交道,实在憋闷!”
沈从兴也深有同感地点头,他虽贵为国舅,但骨子里仍是渴望战阵立功的武将。
任长卿看着两位好友兼连襟,心中了然,他微微一笑,亲自为他们斟满酒,缓声道:“仲怀,从兴,何必妄自菲薄?你们一个执掌殿前司,护卫宫禁,一个坐镇西郊大营,拱卫京畿。此乃帝国心腹之地,安危所系,官家与太子将此重任交予你们,正是出于绝对的信任!东京稳,则天下稳,我们在前线方能心无旁骛。”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更为炽热的光芒,压低了声音,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诱惑:“况且,目光放长远些。待我此番西去,若能平定西夏,廓清边患。届时,东京根基稳固,国力更盛,下一步……” 他手指蘸了酒水,在桌上粗略地划了一道线,“北疆!表兄谢文昌,还有鹏举、定远他们,已在北线经营多年,厉兵秣马,只待时机!收复幽云十六州,完成我大周前所未有之大一统伟业!那才是真正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不世之功!到那时,难道还怕没有你们大展拳脚、跃马横刀的机会吗?”
“幽云十六州!”顾廷烨和沈从兴闻言,几乎是同时呼吸一窒,眼中爆发出无比灼热的光芒!作为武将,还有比这更具诱惑力的目标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收复自儿时起就耳熟能详的汉家故土!这简直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终极梦想!
沈从兴猛地站起身,端起酒杯,因激动而声音有些发颤:“明远!什么都不用说了!这杯酒,祝你西征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我在东京,等着你的好消息!他日北伐,我沈从兴定要争当先锋!”
顾廷烨也霍然起身,举起酒杯,豪气干云:“对!明远,你先去替我们打个头阵,扫清侧翼!待你凯旋,便是我们挥师北上,收复幽云之时!干!”
“干!”三只酒杯重重碰在一起,酒液激荡,如同他们此刻澎湃的心潮。然而,在豪情之下,三人都心知肚明,此战胜负,关系太过重大。任长卿若胜,则大周军威大振,北伐可期;若败,则朝中那些本就对开边持保守态度的官员必将群起攻讦,日后任何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都可能被无限期搁置,收复幽云更是镜花水月。此次西征,是打破战略僵局的关键一役,许胜不许败!任长卿肩上的压力,如山之重。
宴席散后,任长卿回到积英巷任府。盛华兰早已得知消息,忧心忡忡地等在房中。一见夫君回来,便迎了上去,眼中噙着泪水:“官人,此番出征,定要万分小心!上次你在西北……我至今想起来还后怕不已。” 她指的是任长卿初次随军时遭遇伏击、险些丧命的旧事。
任长卿心中柔软,轻轻将妻子拥入怀中,温言安慰道:“华兰,莫要担心。今时不同往日。我乃一路统帅,手握重兵,麾下皆是百战精锐。更有种世衡老将军这等宿将在旁辅佐,他经验丰富,有他坐镇,军心必稳。更何况,还有曹猛、孙胜等一众忠心耿耿的亲卫护持左右,定能保我周全。你且在京中安心照料孩子,等我凯旋。”
他好一番温言劝慰,细细分析利弊,才勉强安抚下盛华兰那颗悬着的心。
翌日,任长卿在府中设下小型家宴,只邀请了最亲近的几人:沈从兴、顾廷烨、盛长柏、小段将军以及梁晗。令人意外的是,小段将军竟然也在受邀之列。原来,他自觉宫中防务有顾廷烨一手打理,已是铁桶一般,自己留在京中无所事事,便仗着往日情分和那股子“滚刀肉”的劲头,直接入宫面圣,软磨硬泡,硬是求得赵宗全点头,给了他一个马步军副总管的职衔,允他随任长卿一同西征。此举直把顾廷烨和沈从兴羡慕得眼睛发红。
而梁晗能参与此宴,则是走了他母亲吴大娘子的门路。吴大娘子深知永昌伯爵府虽是勋贵,但已久无军功,长此以往,难免衰落。此次西征是难得的机会,她亲自带着厚礼,求到了任长卿和盛华兰面前。盛华兰看在墨兰和盛家的面子上,也在一旁帮腔。任长卿虽觉梁晗能力稍逊,但念及本是好友又有吴大娘子的情面,最终还是点头同意,给了他一个后勤转运副督监的职位,让他随军历练。
因赵宗全催促进军甚急,任长卿也不敢多饮,宴席早早便散了,众人皆以茶代酒,互道珍重。
第二日清晨,汴京城外,灞桥之畔,旌旗招展,五万捧日军精锐已列队完毕,甲胄鲜明,刀枪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盛家众人、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顾廷烨、沈从兴等皆来到城外相送。吴大娘子看着一身戎装、即将远行的儿子梁晗,终究是忍不住,眼眶一红,落下泪来。她紧紧抓着儿子的手,千叮万嘱:“晗儿,战场上刀剑无眼,定要听从明远的将令,万事谨慎!立功还在其次,首要的是……平安回来!” 梁家本是武将出身,深知军功的重要性,但也明白其中的凶险。梁晗此刻也是心潮起伏,他用力点头,声音哽咽:“母亲放心,儿子记下了!墨兰,家中……就拜托你了。” 盛墨兰亦是泪眼婆娑,连连点头。
另一边,任长卿与盛华兰也是依依话别。他抱着年幼的子女,亲了又亲,又紧紧握住盛华兰的手,低声道:“家中一切,辛苦你了。等我。” 盛华兰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官人保重,我和孩子们等你凯旋!”
与盛纮、盛长柏、盛长枫以及特意告假前来送行的小弟盛长栋一一话别后,任长卿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转身便欲下令出发。
“明远!且慢!” 一声高呼传来,只见一队仪仗疾驰而来,为首的竟是皇太子赵策英!(虽未正式册封,但旨意已下,众人皆以太子视之)
众人连忙躬身行礼。赵策英快步走到任长卿面前,神色郑重,他摒退左右,对着任长卿,竟是深深一揖!
任长卿大惊,连忙侧身避开,伸手虚扶:“殿下!万万不可!您这是折煞微臣了!”
赵策英却执意完成此礼,他抬起头,眼中充满了真诚的托付与期盼,沉声道:“明远,此一礼,非为我个人,乃是为父皇之愿,为我大周江山社稷!西征之事,关乎国运,一切……就拜托你了!”
任长卿心中感动,却也不敢受此大礼,苦笑道:“殿下厚爱,臣感激涕零!只是您这般,臣怕是还没走出多远,就被御史台的弹劾奏章给追回来了!”
赵策英闻言,也不由失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孤还未行册封大典,此刻仍只是桓王。君王之礼你不受,那朋友之托,你总该领受吧?”
任长卿正色,拱手郑重还礼:“殿下之托,长卿,铭记于心,敢不效死力!”
言罢,任长卿不再犹豫,翻身上马。他与身旁的小段将军、梁晗对视一眼,三人同时转身,面向身后送行的亲友、同僚以及肃立的万千将士,郑重地抱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出发!” 任长卿一声令下,声震四野。
顿时,号角长鸣,鼓声雷动。五万大军,如同一条苏醒的钢铁巨龙,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踏起漫天烟尘,向着西北方向,浩浩荡荡,迤逦而行。
喜欢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