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朱元璋这种猜忌心比谁都重的皇帝,完全采纳自己的方案,甚至不惜亲自下场,按照自己的要求演戏。
看来,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分量,比自己想象的要重很多!
虽然,李去疾并不认为自己绝对安全了,但至少可以更加大胆一些。
想通了这一点,李去疾感觉自己的腰杆,稍微硬了一些。
脸上那副惊恐的表情,稍微退去了一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也更加自信的从容。
他心里的小算盘,开始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
(既然老朱这皇帝这么给力,这么信我……)
(那我是不是……可以玩得再大一点?)
那个念头,再次在他脑海中疯狂滋生。
他又想起了几百年后,那段屈辱的历史。
想起了那些坐着铁甲舰,用洋枪火炮,轰开国门的红毛番。
想起了那些被当成“东亚病夫”,在自己的土地上,被肆意欺凌的同胞。
李去疾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又有些失控,一股无名火,从他心底里烧了起来。
来都来都来了,以前是没机会,但现在有了老马这条线,不干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实在是不得劲!
不就是科技树吗?点!往死里点!
不就是工业革命吗?搞!现在就搞!提前三百年搞!
要让这大明的龙旗,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要让“汉”这个字,成为这颗星球上,最高贵,也最令人敬畏的图腾!
不过,李去疾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表现出来。
表面上,他露出一副“我其实很怕,但看你这么诚心,我就勉为其难”的模样。
他清了清嗓子,对着一脸期待的朱元璋,叹了口气。
“唉……”
“既然马大叔你都这么说了,皇上又是如此的……嗯,明辨是非。”
李去疾斟酌了一下用词。
“那我就……就再多说几句。”
他脸上露出一副“我是豁出去了”的悲壮表情。
“不过,咱们可说好了啊!这些话,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要是传出去,惹了什么祸,我可概不负责!”
“先生放心!咱老马拿人头担保!”朱元璋把胸脯拍得“梆梆”响。
他身后的朱标等人,也是连连点头,一个个表情严肃。
“那好。”
李去疾这才像是下了巨大的决心,点了点头。
他环视众人,将之前被打断的话题,重新捡了起来。
“大明想拥有‘魂’,其实和解决边患的方式是一样的,需要打三场战争。”
“军事战争,是立威,是基础。”
“经济战争,是捆绑,是控制。”
“而这第三场,也是最根本的,‘文化战争’,则是同化,是融合。”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李去疾伸出三根手指,总结道。
“如今,大明的军事,有了望远镜和热气球,之后还会有更多好东西,在飞速发展,暂时够用。”
“文化战争,那是百年大计,急不得,得慢慢来,润物细无声。”
“所以,眼下,最应该做的,也是最快能见到成效的,就是……”
“——打好‘经济战争’!”
“而经济战争的核心,就是先让大明自身富裕起来。”
“其中的关键,就是我之前跟马大叔您提过的……”
“开海禁!”
再次听到这三个字,朱元璋的心情,和之前截然不同。
之前,他开海禁,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财富的渴望,想给自家的小金库多添点银子。
现在,他想的,是另一件更宏大,也更重要的事情。
——钱!
没错,还是钱。
但此钱,非彼钱。
之前,他想的是怎么赚钱。
现在,他想的是怎么用钱,去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
把大明建设成一个富裕、强盛、文明的地上天国!
用无与伦比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去吸引,去同化周边的所有民族!
而这一切的根基,是什么?
还是钱!
没钱,你拿什么去建设?拿什么去繁荣?拿什么去吸引别人?
画大饼吗?
他朱元璋自己就是画饼大师,可他比谁都清楚,饼画得再大,也得有面粉才行。
而这面粉,从哪儿来?
靠“一体纳粮”?靠“审计署”?
那能收上来多少?无非是把那些被贪官污吏蛀空的窟窿给补上罢了,顶多算是节流。
可要想真正地富起来,就必须开源!
而现在,他已经知道,这天下间,最大的“源”,就在那片蔚蓝色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上!
只要打开海禁,让大明的商船,载着丝绸、瓷器、茶叶,去换回海外那堆积如山的金银!
更别提还有土豆玉米这些神物!
只要国库充裕了,他朱元璋想干什么不能干?
修路?从应天府,一路修到北平!修到辽东!
建学堂?从县城,一直建到最偏远的村落!让所有大明的孩子,都有书读!
搞研发?给李先生建十个,一百个格物院!要什么给什么!让他放开了手脚去搞那些“仙器”!
到时候,大明的光芒,将无可抵挡!
那些草原上的蛮夷,还用得着打吗?
他们自己就得哭着喊着,跪着求着,想要沐浴在这片光芒之下!
想到那个画面,朱元璋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
“先生说得对!”
朱元璋忍不住双手一拍,声音洪亮如钟!
不谋而合!
自己之前和标儿商量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开海禁!
“开!必须开!”
“咱这就回去跟皇上说,让他快点开海禁!”
然而,李去疾看着他这副又上头了的模样,只是无奈地笑了笑。
“马大叔,您别急。”
“这开海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我之前就说过了,这事儿,最大的阻力,不是别人。”
他伸手指了指天。
“是皇上他自己啊。”
“当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可是他老人家亲口下的。”
“现在,让他自己推翻自己说过的话,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去疾摊了摊手,脸上露出一副“这事儿不好办”的表情。
“天子的威严何在?朝廷的脸面何在?”
“这要是传出去,让天下人怎么看?让那些个本来就对皇上不满的酸儒,怎么编排?”
“到时候,海禁虽然肯定能开,但光是这唾沫星子,都能把皇上给烦死。”
一番话,说得朱元璋的耳根,瞬间就红了一分。
尴尬!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被人扒光了衣服,扔在了大庭广众之下。
偏偏,那个扒他衣服的人,还一脸无辜地站在旁边,问他:“哎呀,你怎么不穿衣服呀?这样多不好意思呀?”
这他娘的,找谁说理去?!
(我……当初我他娘的怎么就下了这么个破旨意?!)
他当初下海禁令,其实考虑了很多东西。
一来,是为了防备张士诚、方国珍这些前朝余孽,从海上卷土重来。
二来,也是为了杜绝倭寇之患。
三来,逼迫商人放弃海陆,只能走陆路,盘活沿途经济。
在他看来,这叫“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日子”,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明智之举。
可之前,听了李先生的分析,他才发现,自己这个“明智之举”,简直是蠢到了家!
这哪里是关门?
这分明是自断财路!是把一座座金山银山,拱手让给了那些走私的海盗和海外番邦!
朱元璋的肠子都快悔青了。
可现在后悔,也晚了。
圣旨已下,金口玉言,哪能说改就改?
他这个皇帝的脸,还要不要了?
看着自家老爹那张略带尴尬的脸,旁边的朱标、朱樉、朱棣等人,一个个都强忍着笑,肩膀微微颤抖的,就差没当场笑出声来。
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这个说一不二,威严如山的父皇,吃这么大的瘪。
而且,还是在自己儿子面前。
“咳咳!”
朱元璋感觉自己快要原地爆炸了。
他重重地咳嗽了两声,强行把这尴尬到能用脚趾头抠出三室一厅的气氛给打破。
他瞪了一眼那几个憋笑快憋出内伤的臭小子,然后,换上一副虚心求教的表情,对着李去疾,干巴巴地说道:
“那……那依先生之见,此事……该如何是好?”
喜欢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