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整个岛链的防御重心,不能只放在中间的琉球,而必须依托南北两端的大岛作为支撑点。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构筑起稳固的海防体系。
北面的脚盆群岛与南边的呆湾均为幅员辽阔的大岛,尤其以脚盆群岛为甚,总面积达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人口逾两千万,不论从地域规模还是居民数量来看,都足以支撑天朝在此部署军事力量。
加之受太平洋洋流影响,东亚通往北美的海上航线必须途经脚盆群岛。
船队自该群岛北上,经北海道一带穿越阿留申群岛,再沿弧形路线前行,便可抵达北美大陆。
就航运而言,脚盆的战略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因此,其整体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而在整个群岛中,北海道更是关键所在。
此地居于脚盆列岛北部,地势开阔,平原广布,地下蕴藏大量煤炭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当地原住脚盆人数量稀少,天朝若有意迁徙移民,极易实现全面掌控,几乎无需高昂代价便能将其彻底纳入治下,如同经营本土一般。
不仅如此,占据北海道还能对整个脚盆形成战略压制。
一旦天朝在此驻军设防,便可随时调动舰队,威胁脚盆各地。
倘若当地政权不服管束,军队即可迅速出击,在任何沿海区域登陆,造成全面动荡。
换言之,只要天朝一日掌控北海道,一日在此屯兵驻守,脚盆便始终处于其势力范围之内,不得不俯首听命,别无选择。
这正是天朝执意迫使幕府割让北海道的根本原因——无论出于对外拓展势力,还是巩固对脚盆控制的目的,此地的战略意义都无法替代。
然而,北海道距离关西地区毕竟较远。
若是脚盆仍为一体,政令统一,那倒也无妨:只需派遣舰队直逼江户湾,炮口对准江户城,威慑天煌或幕府首领,便可迫使其屈服。
但如今脚盆分裂为南北两方,即便炮击江户,对南方倒幕势力也毫无震慑作用,他们甚至可能幸灾乐祸,拍手称快。
因此,要想真正钳制倒幕派,最有效的手段便是直接在其控制区内驻扎军队。
此前天朝在对马岛建立据点,正是出于这一考量。
可惜对马岛面积狭小,难以承载大规模兵力部署,无法发挥实质性威慑。
于是,天朝将目光投向了脚盆最南端的九州岛。
此地地域广阔,地处要冲,且拥有众多天然良港。
若能在此设立军事基地,则可与北方的北海道遥相呼应,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将整片群岛牢牢封锁于掌控之中!
当伊藤薄文听到顾维钧提出这一要求时,额头顿时渗出冷汗。
他原本以为,天朝最多不过是要求开放市场,允许其商人在关西经商、开矿等经济条件。
谁料对方一开口便是如此强硬的军事条款,且姿态咄咄逼人。
这种条件他根本不敢应允,也无法做主答应。
即便是幕府,至今也未曾接受天朝在其辖区内驻军的要求。
倘若倒幕派率先点头,势必被扣上卖国通敌的罪名,百口莫辩,永世难洗!
“怎么?不能接受?”
顾维钧见他神色慌张,冷冷一笑,“你们不是自称带着诚意而来吗?怎么我们才提个小小请求,就脸色发白,支吾其词?”
“若真是如此,那你们所谓的诚意,恐怕也值得怀疑了。”
这话分量极重,伊藤薄文心头一震,再也坐不住了。
“顾外长,您误会了,我绝非此意,只是……”
他不敢冒犯对方。
眼前这位可是天朝外交实权人物,一举一动皆能左右两国关系走向。
若在此处惹怒此人,不仅此次交涉必将破裂,今后恐怕再难有合作机会,大门一旦关闭,再想开启谈何容易?
这般严重后果,伊藤实在承担不起。
他太清楚大保久利通和倒幕诸人对他此行寄予何等厚望。
倘若空手而归,非但一事无成,还激怒了天朝掌权者,回去之后,大保久利通怕是不会轻易饶他!
“只是什么?”
顾维钧的眼神如刀锋般锐利,直直落在伊藤薄文脸上,仿佛能穿透皮肉,窥见他心底最深处的念头。
在这样的注视下,伊藤只觉得浑身发冷,思绪赤裸裸地暴露在外,毫无遮掩。
“没……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他勉强镇定,“您提的条件我们并非不能谈,只是我权限有限,无法当场拍板。
但我一定会立刻向国内汇报,高层若觉得合理,自然会点头——只要要求不过分的话。”
他心里清楚,此刻绝不能硬拒,否则谈判可能当场崩裂。
哪怕明知自己无权应承,也得先把局面稳住,把难题甩回京都,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去头疼。
至于将来大保久利通会不会怪罪?到时大不了就说自己愿意长留天朝,担任倒幕派驻外使节便是。
真要清算,难不成还派人跨海来抓他?
“呵呵,放心,不会太过分。”顾维钧语气平和了些,“我们只想要一处海军基地,面积也不用多大,几千平方公里,随便划一块就行。”
“什么?几千平方公里?”
伊藤猛地从座位上弹起,声音都变了调:“这绝对不行!”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上。
那可是二十个长奇城加起来的大小!要是真答应下来,别说大保久利通不会同意,连他自己都不敢把这话写进密报送回国。
一旦传出去,哪怕最后没成事,他也难逃卖国之嫌,恐怕一辈子都要背负骂名。
“哦?真的不行?”
顾维钧面色不动,显然早料到这般反应。
他本就没指望对方一口答应。
脚盆国土本就狭小,倒幕派实际控制区不过十六万平方公里,多为山地,可耕平原稀少。
而天朝点名要的,正是沿海冲积平原——那是倒幕势力赖以生存的粮仓,岂会轻易割让?
更何况,名义上是建海军基地,可谁不知道海军也有陆战部队?若真让天朝在此驻扎上万兵力,等于一把利刃横插在关西腹地。
再加上石见银山已有天朝陆军屯守,南北夹击之下,倒幕军将陷入极度被动。
顾维钧提出此议,不过是先开出天价,等着对方讨价还价罢了。
“不,我不是说完全没商量……”伊藤擦了擦额角渗出的冷汗,斟酌着词句,“只是贵国所要的土地,实在是超出了我们能承受的范围。”
他努力让语气显得诚恳而不失尊严,既要表达拒绝之意,又不能激怒眼前这位强势的外交官。
这其中分寸,实在难以拿捏。
“理由。”顾维钧淡淡吐出一个字,目光却依旧逼人。
这是给他的机会,也是最后一次倾听的耐心。
“顾外长,您应该了解,我国人口已有两千三百多万,土地本就紧张……”伊藤深吸一口气,终于稳住了心神,“每一寸平原都关系民生根本,尤其是沿海沃土,更是支撑军队与百姓的根本所在。
若轻易割让大片区域,不仅民心难安,政权根基也会动摇。”
他说得小心而清晰,试图用现实困境打动对方。
曰本的人口自古以来就相当可观,从公元一世纪起便持续增长。
到了十五、十六世纪,曰本的人口已接近两千万,个别时期甚至突破这一数字。
然而,受限于封建社会落后的农业技术,当人口达到约两千万时,增长便陷入停滞,难以再进一步。
制约人口继续扩张的核心因素,归根结底是粮食产量的瓶颈。
在那个没有化肥、没有农药、也没有高产良种的时代,农作物收成极为有限。
一亩地能收获二百到三百斤粮食已是不错,若遇灾荒年份,收成减半乃至颗粒无收都是常事。
粮食歉收直接影响百姓生存——人总得吃饭活命。
因此每逢灾年,曰本国内便会爆发严重饥荒,一次饥荒往往导致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活活饿死。
大量人口死亡后,粮食需求随之减少,幸存者得以勉强维生。
待灾情过去,农业恢复,粮食逐渐充裕,人口又开始缓慢回升。
等到人口再次逼近土地所能供养的极限时,一旦遭遇天灾或战乱导致粮食短缺,便又一次陷入人口锐减的循环。
如此往复,曰本的人口长期在两千万上下波动。
这种情况与华夏古代王朝颇为相似。
华夏历史上存在一个“三百年周期律”——无论王朝初期多么强盛,很少有能延续超过三百年。
像汉朝虽历时四百余年,实则分为西汉与东汉,中间经历王莽篡位、天下大乱,东汉是在旧秩序彻底崩塌的基础上重建的新政权,本质上已是朝代更替。
唐朝同样如此,国力鼎盛一时,也未能逃脱三百年而亡的命运,最终在藩镇割据与内乱中走向终结。
华夏历代王朝难以长久维系,根本原因也在于粮食产出无法匹配人口增长。
一旦粮食供应不足,灾年到来,百姓便成批饿死。
人不是牲畜,面临生死抉择时必然挣扎求存。
当大量民众走投无路,便会揭竿而起,组成农民起义军,对朝廷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这种动荡若无法平息,王朝可能就此覆灭;即便勉强维持,战争本身也会严重破坏生产,使饥荒雪上加霜。
同时,镇压叛乱需耗费巨额军费,加重财政压力,最终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崩溃。
喜欢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