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听闻此事,不禁摇头叹息:真正的威胁不在强敌,而在自家人拖后腿!
“陛下,是否要派兵支援幕府?”见天子面露不悦,军中重臣小心翼翼地请示道。
“能帮一时,难救一世,罢了,随他们去吧!”
林文对幕府早已心灰意冷。
与其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支扶不起的势力上,不如转而接纳倒幕派的归附。
只要他们安分守己,甘愿为天朝效力,谁掌权对天朝而言其实并不重要。
更何况,若脚盆国内部持续分裂、争斗不休,反倒更合天朝心意——两方竞相示好,争相讨取支持,天朝便可坐收渔利,获取更多实际利益。
想到此处,林文转向顾维钧道:“倒幕那边不是派人来了吗?那就见一见,谈一谈。”
顾维钧微微颔首,已明白皇帝的意思:这是准备接受对方投诚了。
这也在情理之中。
对天朝来说,最理想的局面就是倭国维持现状,既不分裂崩解,也不统一强盛。
无论是幕府还是倒幕势力,都不希望任何一方真正掌控整个脚盆。
因此,就算倒幕派不来联络,天朝也会设法拉拢他们。
但比起主动伸手,自然是对方低头求靠更为体面,也更能掌握主动权。
“陛下,若真要接纳他们,该提出什么条件才合适?”
在远东这片以天朝为核心的宗藩体系中,天朝是上国,是主导者;其余诸国皆为附属,相当于跟班或依附势力。
成为朝贡国,好处显而易见。
一旦纳入天朝羽翼之下,便能得到军事庇护。
旁人若想动它,就得掂量是否触怒天朝。
若有外敌来犯,作为宗主的天朝有责出兵相助。
有了这层保障,这些小国便可大幅缩减军费开支,省下的银钱转而用于购买天朝的商品。
资金回流天朝,既刺激了本国经济,又等于变相缴纳了保护费用。
当然,权利与义务并存。
身为藩属,也需履行相应职责。
比如天朝对外用兵时,需派遣军队协同作战;每年的供奉贡金,也必不可少。
不过,林文并不欣赏过去那种一味贴补、只图虚名的旧式朝贡体制。
那种模式纯粹是天朝自掏腰包换几句恭维,亏本买卖做不得。
他推行的是全新体制,类似后世鹰酱的做法:天朝提供安全保障,但藩属国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譬如每年缴纳定额保护费,承担联合作战任务,并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天朝商贾自由进出、畅通无阻。
如此一来,天朝几乎不费多大力气,就建立起一片广阔的经济影响区。
虽负一定责任,却换来巨大回报。
且因无需直接治理,行政成本极低,远比西方那种耗资巨大的殖民模式划算得多。
像日不落国,殖民地遍布五洲,可真正盈利的却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正是统治成本太高。
单是一个天竺,就不得不维持十几万大军,包括数万本土士兵和大量本地招募的辅助部队。
光是军饷粮秣、装备补给,已是沉重负担。
更别说遍布各地的官僚机构、管理人员,薪资支出如流水一般。
待到二战之后,天竺闹独立,日不落人一算账,发现继续管下去,花的钱比赚的还多,索性放手不管,任其自立去了。
天朝的朝贡体制并不直接插手藩属国的内政,也不派驻官员进行统治,而是由各国自行管理,天朝只需享受进贡带来的利益即可。
这样一来,约翰牛人从殖民地攫取的一切好处,天朝同样能在藩属国身上获得,还不用承担治理的麻烦和开销,可谓坐享其成、以小博大。
伊藤博文抵达天朝已近半个月。
这段时间里,除了初来时见过外务部一位低阶官员外,他几乎被完全冷落,一直软禁在海军营地中,无人问津。
这种孤立无援的状态让他内心焦灼难安——外界局势如何?天朝对他与倒幕派究竟作何打算?自己又还要被困多久?种种疑问如影随形,令他夜不能寐。
就在这样煎熬的等待中,某一天,终于有人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伊藤博文,顾外长要见你。”
“顾外长?”
伊藤一时愣住,脑子还没转过弯来。
“对,顾维钧部长。”
来人见他茫然,便补充了一句。
“啊!”
伊藤猛然醒悟,心头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竟然是外务总长顾维钧亲自前来!
这是否意味着,天朝终于愿意接受他们的归附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跳骤然加快。
这半个月来的屈辱与困顿似乎都有了回报。
能见到天朝掌管外交的最高官员,说明他们的投诚至少已被认真对待!若天朝无意接纳,根本不会派如此重量级的人物出面。
怀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伊藤见到了顾维钧。
顾维钧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虽被拘禁半月有余,伊藤除略显疲惫外,衣着整洁、仪态端正,并未失态。
这份沉稳让顾维钧暗暗点头——身处逆境仍能自持,此人确非常流可比。
“顾部长,久仰大名,晚辈来自关西,是此次使节代表伊藤博文。
这是我国全权特使大久保利通亲笔所书的国书,请您过目。”
伊藤态度谦恭至极。
在他眼中,顾维钧不仅是天朝外交中枢的核心人物,更曾周旋于欧洲列强之间,见识广博、手腕老辣。
无论出于对强国重臣的敬畏,还是晚辈对前辈的敬意,他都不敢有丝毫怠慢。
顾维钧微微颔首,接过国书,不动声色地翻阅起来。
信中先是极尽颂扬之词,将天朝称作东方正朔、天下共尊、文明灯塔;接着大谈两国历史渊源,强调曰本古时曾遣使赴华求学,历来视天朝为文化母邦;再以“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等语拉近关系,试图唤起情感共鸣。
随后笔锋一转,辩解倒幕势力早前与约翰牛结盟实属迫不得已,仅为少数藩镇所为,不代表全体关西人士立场。
信中强调,多数倒幕志士心系天朝,素怀亲善之意。
因此,大久保利通在文中郑重承诺:只要天朝愿予接纳,他们即刻肃清内部亲英分子,全面调整国策,彻底转向天朝阵营。
为表诚意,倒幕派愿全力支持天朝即将展开的北美远征行动,无偿提供十万以上身体健壮、纪律严明的劳工;必要时,甚至可出动军队协同作战。
此外,该信还正式承认天朝与旧幕府所签各项条约继续有效,并明确表示认可对马、北海及琉球等地归属天朝管辖的事实。
通篇读罢,顾维钧心中已有判断:这一回,倒幕派的确是山穷水尽,不得不低头求存。
他们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重,姿态也足够低,显然是想尽快化敌为友,换取封锁解除,赢得喘息之机。
即便他们无法获得天朝的明确支持,只要天朝不公开压制他们,不在他们与幕府之间明显偏袒一方,对他们来说也算是相当理想的结果了。
顾维钧读完这份国书后,心里已然有底。
皇上说得没错,曰本人确实是急了。
也难怪,被天朝封锁这么久,原先指望的日不落帝国又突然崩塌,国内物资紧缺、物价飙升、民心动荡,种种问题接踵而至。
军事上更是陷入困境——天朝与幕府联手施压,幕府凭借藩属身份不断从天朝引进先进武器,而倒幕势力不仅买不到军备,反而还遭到全面封锁。
长此以往,别说取胜,连能否维持下去都成疑问。
这种局面下,他们主动求和,实属别无选择。
“伊藤博文?”
顾维钧合上文书,抬眼望向对面那人。
自他翻开国书那一刻起,伊藤博文便一直紧绷着神经,此刻听见点名,身子微微一震。
“在,顾外长您请说!”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
但要说诚意……还差了些火候。”
顾维钧目光如炬地盯着对方,言下之意再清楚不过——开出的条件太轻,想抱大腿,总得拿出更实在的东西来。
“这……不知顾外长觉得,我们还需做出哪些让步?”
伊藤擦了擦额角的汗,语气谨慎。
他听得出,对方对目前的提议并不满意,显然是在等他们加码。
可他自己权限有限,并非大久保利通那样的决策者,许多事不能擅自拍板。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先提条件,能定的自己应下,不能决断的便速报国内,请大久保定夺。
“倭国地理位置特殊,不同于其他藩属。
它应当成为帝国海上防线的一环。”
顾维钧缓缓开口:“帝国需要在鹿儿岛或长崎设立一处军事据点,用以部署海军力量。”
倭国地处未来所谓的第一岛链之上,这一链条若掌握在己方手中,便是护卫本土的天然屏障;可一旦落入敌手,则如同一道锁链扼住咽喉,随时可切断海上通道,令国家陷入被动。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天朝都必须牢牢掌控倭国。
将其纳入藩属体系只是第一步,真正确保控制力的关键,在于本地驻军。
目前,位于岛链中央的琉球群岛已在天朝掌控之下。
此地战略位置极为关键,既是阻敌南下的前哨,也可作为出击远洋的跳板,无论是应对海上威胁,还是清剿境内叛乱势力,皆具重大意义。
然而琉球终究体量太小——不过是一串零散岛屿,地域狭窄,纵深不足,既难建大型兵工厂与船坞,也无法大规模屯田产粮。
驻军数量受限,多了养不起,全靠内地输血补给,耗费巨大,难以持久。
喜欢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