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锦州被清军重重围困的画面令人窒息。烽烟从城头升起,而远处是清军连绵的营寨。
“老铁们,锦州被围的消息传到北京,整个朝廷都炸锅了!”朱及第的声音带着十足的紧迫感,“这场景,让很多老臣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那场葬送了明军精锐的萨尔浒之战!”
画面闪回至万历末年,明军分兵四路进攻后金,却最终惨败的场景。
“当年萨尔浒,大明也是主动出击,想着以优势兵力一举平定边患,结果呢?分进合击成了添油战术,被努尔哈赤逐个击破,元气大伤!”朱及第解释道,“如今局面看似不同,实则内核相似——大明再次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救,还是不救?”
天幕中呈现出崇祯皇帝与群臣议事的场景,气氛凝重,争论激烈。
“朝堂上基本分成了两派,”朱及第梳理着脉络,“一派认为,锦州孤悬关外,被围得铁桶一般,救援难度极大。与其把宝贵的机动兵力葬送在辽西走廊,不如壮士断腕,主动放弃锦州,甚至宁远,将全部力量收缩到山海关,乃至加强北京防务。这叫做‘弃子保帅’,虽然丢脸,但能保住基本盘。”
“网友【事后诸葛亮】:这其实是当时最理智的选择了,虽然憋屈,但能续命啊!
“网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时候头铁就是送!”
“但另一派,尤其是崇祯皇帝本人,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方案。”朱及第话锋一转,“放弃祖宗之地?而且还是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这在他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更是对太祖、成祖皇帝的不孝!他崇祯登基以来,一直想做个中兴之主,怎么能干出这种‘弃地’的懦弱之举?他的态度很坚决:必须救!”
“网友【死要面子活受罪】:唉,崇祯这性格真是……死要面子,可现实都快吃不上饭了!”
“网友:他哥天启在位时,魏忠贤都知道稳住辽西就行,到他这反而非要争一口气……”
奉天殿前,朱元璋听到这里,已经急得站了起来。
“糊涂!迂腐!”他指着天幕,痛心疾首,“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抱着那点虚名不放?!萨尔浒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他转向朱标和徐达等人,语气急促地分析:“你们看,这天幕上透露的,关内李自成、张献忠虽暂时蛰伏,但随时可能复起!朝廷国库空虚,兵马疲敝。他崇祯手里还有多少本钱?他和他哥哥天启不一样,天启那时候辽东刚经历惨败,需要的是稳住的耐心。他崇祯现在是什么?是内外皆困,捉襟见肘!他拿什么去跟人家皇太极的主力决战?!”
徐达面色凝重地点头:“陛下圣明。此时出兵救援,劳师远征,正中敌军围点打援之下怀。洪承畴虽是良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力、粮饷若有不继,则危矣。”
朱元璋颓然坐下,喃喃道:“他这是拿大明最后一点家当,去赌一个几乎不可能赢的局啊……这洪承畴,怕是悬了。”
天幕上,最终,崇祯皇帝力排众议,做出了决定。
“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个人的‘面子’驱动下,崇祯皇帝做出了他的选择:倾尽全力,救援锦州!”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历史的悲凉,“他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抽调宣府、大同、密云等八镇边军精锐,共计十三万马步军队,汇集大量粮草,出关驰援锦州。这几乎是明朝在北方能拿出来的最后、也是最强大的一支野战机动力量。”
画面中,明军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阵容庞大,旌旗招展,看似威武雄壮。
“崇祯皇帝和朝廷的设想是,凭借优势兵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依靠强大的后勤,逐步压迫清军,解锦州之围。”朱及第顿了顿,“然而,皇太极和他的清军,早已不是当年只能在野外打突袭的部落武装了。他们严阵以待,就等着明军主力前来,进行一场他们期盼已久的战略决战。”
朱及第最后沉声道:“崇祯皇帝这场自不量力的豪赌,将大明王朝最后的国运,推到了松锦前线这座巨大的赌桌上。而赌局的对手,是蓄谋已久、志在必得的皇太极。一场决定两个帝国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
夜空下,洪武君臣们默然无语。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支庞大明军最终的结局,看到了崇祯皇帝在这场绝望的赌博中,输掉最后筹码的悲惨未来。
天幕上,画面展现出明军主力云集宁远城的宏大场景。旌旗蔽日,营寨连绵,人喊马嘶,十三万大军带来的不仅是威势,更有惊人的消耗。
“老铁们,洪承畴率领大明最后的家当——十三万精锐,出关到了宁远前线。”朱及第的声音响起,“但到了地方,洪承畴并没有立刻挥师猛进,去解锦州之围。他下令大军在宁远、塔山一带扎营,一边巩固后勤线,一边寻找战机。”
画面转向运粮的队伍,蜿蜒曲折,从山海关一路延伸到宁远,民夫们步履蹒跚,车队辚辚作响。
“十几万人马,人吃马嚼,每一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朱及第语气沉重,“粮食、草料、军饷、器械……如同一个无底洞,迅速吞噬着本就见底的国库。压力,首先传导到了北京的崇祯皇帝身上。”
镜头切换到紫禁城深宫。崇祯皇帝看着一份份报告粮饷消耗、请求催促进兵的奏章,在殿内烦躁地来回踱步。他的脸色憔悴,眼窝深陷,那标志性的、因焦虑而无法安坐的状态再次出现。
“崇祯皇帝一开始也明白要‘稳扎稳打’,可这‘稳’字的代价,他很快就承受不起了。”朱及第解释道,“朝廷没钱了!各地的税款、粮饷征收极其困难,加上内地也不太平,这条漫长的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切断。每多拖一天,崇祯的心就像在油锅里多煎一天。他害怕大军糜饷老师,最终却无功而返,那他这个皇帝的脸面,大明的威严,将彻底扫地!”
天幕上适时飘过网友评论:
“网友【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崇祯:洪督师,不是我想催,是家里真没余粮了啊!
“网友【性格决定命运】:他又来了又来了!这急性子真是没救了,萨尔浒的教训全忘了!”
“网友【压力山大】:感觉崇祯已经快被压力逼疯了…”
在前线的洪承畴,很快就接到了来自皇帝和兵部的连续催促进兵的谕令,语气一封比一封严厉。
画面给到洪承畴的中军大帐。他拿着那份措辞急切的诏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致的疲惫和无奈。
“洪承畴是什么人?”朱及第分析道,“他可是在崇祯朝当了十几年官,亲眼看着十几任首辅像走马灯一样被换掉、被贬斥、甚至被杀头!他更是亲眼目睹了曾经权势熏天、深得皇帝信任的袁崇焕,是如何被凌迟处死的!”
“他太明白了,”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悲凉,“在崇祯皇帝手下做事,你可以无能,可以打败仗,但绝不能‘违背上意’,绝不能表现出任何的‘不受控制’和‘拥兵自重’的嫌疑。违拗皇帝的意思,哪怕是为了战局考虑,其下场可能比战败更惨!”
“所以,当皇帝的催战命令一道道传来时,洪承畴心里清楚,他已经没有选择了。”朱及第叹息一声,“‘稳扎稳打’的战略必须放弃。他只能按照皇帝的意志,去进行一场准备并不充分、甚至可以说是冒险的决战。至于结果……这位深谙朝堂规则的统帅,恐怕已经不敢去细想了。他此刻或许只有一个念头:尽人事,听天命。至少,在态度上,他不能给朝廷,给皇帝,留下任何把柄。”
奉天殿前,朱元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并没有像之前那样暴怒,反而露出一种“果然如此”的苦涩表情。
“看到了吧?标儿,老四,你们都看到了吧?”朱元璋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力感,“这就是猜忌的后果!为君者不能信人,为将者便不敢任事!那洪承畴难道是傻子?他不知道贸然进兵的风险?但他更怕的是北京城里的皇帝!”
他重重一拍扶手:“这仗还没打,输了一大半!皇帝在千里之外瞎指挥,捆住了最能打的手脚的,正是皇帝自己!崇祯这孩子……他这不是勤政,他这是把所有人都往死路上逼,也把他自己往绝路上赶啊!”
徐达等人亦是心有戚戚。他们能体会到洪承畴那种“进退皆死”的绝望。在猜忌的君王手下为将,是古往今来所有名将最大的悲哀。
天幕上,画面显示洪承畴最终下达了进军命令。庞大的明军队伍,带着一股悲壮的气息,离开相对安全的城池和粮道,向着被清军重兵围困的锦州方向,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途。所有人都知道,决定大明国运的终极一战,终于要在皇帝不耐烦的催促下,仓促开启了。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