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涛从看守所转到了监狱。林琼去探监,隔着玻璃与他面对面相望时,那些被强行压抑的精神无力感与锥心痛苦,再次将他彻底裹挟。
这个他曾既好奇又深深畏惧的地方,终究还是让他亲身走了一遭。
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灰暗,就像他此刻早已失了光彩的心。
张博涛不怕身体上的苦,却熬不住那漫无边际的寂寞。日子像没有尽头的黑夜,望不到半分光亮。
刚进来的一个星期,他天天做梦,梦里全是家人 —— 妈妈在厨房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吞云吐雾,还有从小最疼他的奶奶。
奶奶刚走那会儿,他没觉得多难过,反倒在这高墙之内孤身一人时,思念才愈发浓烈。但他没有歇斯底里的悲伤,只清楚地知道,人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总有一天,身边的亲人都会踏上这条路,而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如此,留给后人无尽的惆怅。
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爸爸。有一夜,他梦见爸爸又病倒住院,脸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
梦里惊醒的瞬间,他下意识想摸手机打个电话,可伸手一摸,只有粗糙的囚服布料,什么都没有。那种无力感,比监狱的铁窗更让他窒息。
鲁晓凡托认识的警察给他捎了一条中华烟。监狱里禁止抽烟,警察是趁着交接间隙偷偷塞给他的。他只留了几包,剩下的全分给了同监室的人 —— 在这里,烟比钱更实在,是难得的 “硬通货”,也是维系彼此关系的微弱纽带。
同监室的人大多还算友善。听说他是为了护着未婚妻,失手打断了别人的胳膊才进来的,又见他年纪最小,反倒觉得这小伙子有血性、够担当,对他格外另眼相看。
偶尔会因为不懂里面的规矩,被牢头欺负殴打,他也都默默忍着。他不想惹是生非,生怕因此延长刑期,只盼着好好改造,早点出去和琼姐完婚。
他本就不爱说话,到了这儿更是沉默寡言,打心底里不想搭理其他人。偶尔与人碰面,也只是点头示意,态度温和又客气,旁人见状,自然也不会特意为难他。
进来之后他才知道,监狱里并非像传言中那般混乱,却也藏着不成文的规则。牢头欺负 “新号儿” 是常事,警察教训不老实、嘴硬顶撞的犯人也时有发生,不听话的总会吃些苦头。但毕竟是法制社会,大体还算有序,没有太过离谱的乱象。
无数个日夜,他都在思念林琼。那些在一起的甜蜜时光,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反复回放 —— 第一次牵手时的悸动,并肩看夕阳时的温柔,规划未来时的憧憬。那些画面美好得让人心疼,也夹杂着说不尽的辛酸。当初那么开心,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日这般境遇。
只有做工的时候,他才能暂时从思念和寂寞中解脱。他学过经济学,手脚麻利,在这群人里算得上高学历,做起活来又细又快,竟有人对他生出几分敬佩。这份微弱的认可,让他在压抑的环境里,寻到了一丝久违的存在感。
那天,狱警告诉他有人来探视时,他的心跳瞬间乱了节奏。跟着狱警往外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心里满是犹豫和不安 —— 既期待见到她,又怕自己的模样让她难过。迈进接见室的那一刻,看到玻璃那端的林琼,他竟恍如隔世。
林琼怕他难过,脸上强撑着带着鼓励的微笑,可眼底的红丝却藏不住。她望着他,眉头微微蹙起,眼看就要哭出来。
张博涛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面无表情地慢慢走过去,拿起话筒的瞬间,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里,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玻璃那头的林琼,眼神里满是凄苦与思念。他知道,她多想摸摸他,抱抱他,可这层冰冷的玻璃,却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她也说不出话,刚一张嘴,眼泪就掉了下来。探视时间宝贵,她抿了抿嘴,低下头,声音带着哭腔:“我想你,好想你。”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沙哑却温和:“别哭,听话。”
这一声安慰,反倒让林琼哭得更凶了。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用手背擦干眼泪,抬头望着他,哽咽着问:“你还好吧?”
他抿着嘴点了点头,努力挤出一丝微笑:“乖,别这样,我很好。你多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
林琼点点头,抬手捂住嘴,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那天,她流了多少泪,连自己都数不清,整张脸都被泪水浸得发亮,带着让人心疼的脆弱。
看着她这般模样,张博涛心疼得厉害。他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对她说:“琼姐,麻烦你有空给我妈打个电话,就说我被公司派到国外工作,要一年才能回来。千万别提我进来的事,我怕他们扛不住,尤其是我爸,他身体本来就不好,经不起这个打击。”
林琼含着泪用力点头:“放心吧,我会跟叔叔阿姨说的,抽空我也会去西安看他们。你在里面好好照顾自己,别让人欺负了。一年很快就过去,我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心里一阵酸楚,对着话筒轻声说:“琼姐,等我出去,咱们就领证。我一定娶你,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拦。”
林琼眼睛亮了亮,用力点头,带着哭腔却又难掩喜悦:“我等你,等你娶我。我记着你的话,答应我,一定要好好的。”
探视时间过得飞快,分离的铃声响起。林琼忍不住跑上前,隔着玻璃望着他,哭得撕心裂肺。
张博涛不忍多看,猛地转过头,大步跟着狱警离开,不敢再回头 —— 他怕自己一回头,就再也控制不住情绪。
那一夜,他几乎彻夜未眠。心里翻涌着太多情绪 —— 感动于林琼的执着,无奈于现实的境遇,担忧着家人的身体,更渴望着早日走出这高墙。千般滋味交织在一起,让这漫漫长夜,显得愈发难熬。
监狱里的日子,过得像台精准的钟,刻板却规律。每天清晨哨声响起,他总是第一个整理好被褥,叠得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像部队里的标准内务。
出工时扛着工具走在队伍里,腰背挺得笔直,从不拖沓偷懒。无论是搬运沉重的物料,还是装配精密的零件,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 搬物料时会留意脚下的防滑垫有没有铺稳,避免有人摔倒;装配零件时会用软布擦净指尖的油污,防止弄脏工件。
连负责管教的王警官都常对着其他狱友夸:“你们看看张博涛,沉得住气,干起活来让人放心,这才是好好改造的样子。”
一到午休或傍晚的空闲时刻,他便往图书馆跑。那间图书馆不大,书架上的书大多是社会捐赠的,书页泛着陈旧的黄,书脊上的字迹有的已经模糊不清。
他指尖轻轻拂过书脊,从左到右慢慢扫过,总在世界名着那排停下脚步。抽出《局外人》时,书页间还夹着前读者留下的干枯花瓣,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瓣夹回扉页,再逐字逐句地读。读到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这句话时,他从口袋里摸出支铅笔,在句子旁轻轻划了道浅线,指尖反复摩挲着纸页,像是要把字句里的韧性揉进自己的骨子里。
后来翻到《肖申克的救赎》,看到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时,他忽然停住了。
窗外的阳光透过铁栏,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抬眼望向铁栏外的天空 —— 天空是淡淡的蓝,飘着几朵慢悠悠的云。
那一刻,眼底竟泛起一层温热的光。他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夜里躺在硬板床上,借着走廊透进来的微光,一遍遍地看,把 “希望” 二字刻进心里。
他没荒废从前的本事。从前做国际贸易的工作,让他练就了熟练的英文,这份技能竟在高墙之内派上了用场。图书馆里有几排积灰的外文书籍,大多是文学名着的原版,只因没人能读懂,便一直被冷落在角落。
张博涛找到图书馆管理员,说想试着把这些书译成中文。管理员起初有些犹豫,可看他态度诚恳,又想起他平日里的踏实本分,便点了头。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多留两个小时在图书馆。翻译时遇到生僻的短语,他就查字典,在旁边标注出词性和用法;碰到涉及文化背景的段落,他会特意写下注释,解释其中的典故,方便其他狱友理解。
译完几页,他还会读给识字不多的老狱友听,问他们 “这样说能不能听懂”。渐渐的,那几排外文书前,偶尔也会有其他狱友驻足,甚至有人会跟他讨教几句简单的英文。
早年钻研过的投资知识,也没被他闲置。王警官家里有笔积蓄,一直愁着怎么理财,听说张博涛懂这个,便私下找他请教。
张博涛没藏私,从活动室找了张旧纸,拿铅笔一笔一划地算 —— 先算不同理财产品的收益,再讲其中的风险,连 “怎么看基金持仓”“如何避开高风险 p2p” 都讲得明明白白。后来其他民警听说了,也有来找他问的,他总是耐心解答,还不忘提醒他们 “理财别贪多,稳健最重要”。
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 “好好表现” 上。夜里睡不着时,他会想起爸妈 —— 想起爸爸每次打电话时,总在电话那头念叨 “天冷了多穿点,别熬夜”,想起妈妈偷偷给他装在行李箱里的家乡特产,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的热闹。一想到爸妈鬓角的白发,他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揪着疼,只有一个念头愈发坚定:早点拿到减刑,早点回家,亲口跟爸妈说声 “我回来了”。
同监室里有个叫顾涛的狱友,是个大学生,和张博涛很合得来,两人常常凑在一起聊天。
从闲谈中,张博涛才知道顾涛的身世有多苦 —— 父母早年间因车祸离世,是在省城按摩店打工的姐姐,一路含辛茹苦供他读完高中、考上大学。
变故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午后。顾涛去学校超市买东西,超市老板突然嚷嚷着丢了个文曲星,瞥见他身上洗得发白、略显破烂的衣服,便一口咬定是他偷的。
顾涛急得直摆手,反复说自己没偷,可老板却带着鄙夷的神色啐了句:“看你这穷酸样,长的就像小偷!” 不由分说便强行搜了他的身,最后自然是一无所获。
受了这般侮辱,顾涛又气又委屈,自尊被踩在脚下。他找到学校领导告状,想让超市老板为无端的怀疑和强行搜身道歉,可领导却骂他小题大做,说他破坏校园秩序,反倒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
满心愤懑无处发泄,顾涛的委屈彻底变成了怒火。他冲到学校超市,红着眼把货架挨个推倒,商品散落一地,橱窗玻璃也被砸得粉碎。
超市老板报了警,他被警察带走,学校随即作出了开除决定,他的大学路就这么断了。
从派出所出来后,那口怨气始终堵在顾涛心里。他揣着一根铁棍,再次冲进超市,一棍子打断了老板的腿。这一次,他再也没能脱身,最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入狱。
姐姐偶尔会来监狱看他,每次见面都哭得撕心裂肺,握着他的手舍不得松开。直到上次探视,姐姐红着眼睛告诉他,自己要嫁到贵州去了,这是最后一次来看他。
世上唯一的亲人,也要离他而去了。
顾涛没有哭,脸上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张博涛看着他,忍不住轻声问:“你怎么不哭呢?”
顾涛抬眼望了望他,声音淡淡的:“你看过《局外人》吗?”
张博涛点头:“看过。”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第一句话,” 顾涛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念道,“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令堂去世。明日举行葬礼。特致慰唁。’ 说得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
张博涛看着他平静面容下,眼眶里悄悄噙着的泪水 —— 被牢头欺负时没哭,被判入狱时没哭,此刻却在念出这句话时,藏不住眼底的酸涩。他忽然心头一酸,猛地抱住顾涛,像个迷路的孩子般失声痛哭。
在这高墙之内,两个被命运困住的人,终于找到了灵魂相依的共鸣,成了彼此孤独世界里,唯一能相互倾诉的依靠。
张博涛的好兄弟鲁晓帆也常来看他。每次来,他都拎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里面装着张博涛爱用的牙膏、毛巾,还有几包家乡的牛肉干。
坐在玻璃对面,鲁晓帆总是絮絮叨叨的:“叔叔阿姨那边我上周去西安出差顺便看望了,给他们买了爱吃的桂花糕,阿姨还问你什么时候能打电话呢,我都按你说的圆过去了。” 他顿了顿,又说:“家里有啥要办的,你跟我说就行,别自己扛着,咱哥俩还客气啥。”
听着这些话,张博涛眼眶发潮,却只用力点头,说不出太多话。他知道,在这高墙之内,这份没被隔断的情谊,是他眼下最暖的支撑,也是照亮漫漫长夜的一束光。
喜欢宿命归途2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宿命归途2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