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训(?-918年),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权臣徐温长子,曾官至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同平章事,作为徐温精心培养的接班人,长期在南吴都城扬州执掌朝政。他凭借父亲的权势身居高位,却因骄横暴虐、志大才疏,最终死于仇家之手,其暴亡不仅改写了个人命运,更成为南吴政权转向南唐的关键转折点。
徐知训的仕途完全依托父亲徐温的政治资本起步。徐温掌控南吴军政大权后,为巩固权力传承,将亲生儿子徐知训定为接班人,着力栽培。天佑十年(913年)起,徐知训被任命为行军副使,主持都城扬州的日常政务,而徐温则驻守金陵遥控全局,形成“父居外镇、子掌中枢”的格局。随后几年,他一路晋升至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加同平章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南吴名义上仅次于徐温的核心人物。彼时,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即南唐烈祖李昪)仅任润州行政长官,与徐知训的地位相去甚远,南吴权力传承看似已尘埃落定。
身居高位的徐知训却毫无执政才干,反而将暴虐本性暴露无遗。他对南吴君主杨隆演极尽轻慢侮辱,全然无视君臣礼节。史载他曾与杨隆演扮作伶人唱戏,自任参军角色,逼迫杨隆演扮作僮奴,梳双丫髻、穿破衣,手持帽子随其身后侍奉。一次与杨隆演在浊河划船时,他竟用弹弓击打对方取乐;酒宴上更是狂悖无礼,吓得杨隆演痛哭流涕,侍从们也两腿战栗。更有甚者,因杨隆演提前登船离去,他竟派快船追逐,未果后便将吴王的亲近官吏用铁器打死。
对朝中大臣与百姓,徐知训同样骄横跋扈。他听闻老臣李德诚家中有数十名女艺人,便强行索要。李德诚以女艺人多已年长有子为由婉拒,派亲信致歉并表示愿为其寻访年轻女子,徐知训却暴怒威胁:“日后必杀李德诚,连他妻子一并夺走”。这种毫无底线的勒索与威胁,让朝堂上下对他怨声载道。他的好色更引火烧身——名将朱瑾曾派家妓问候徐知训,他见色起意,企图强行占为己有,此举让朱瑾极为愤慨,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隐患 。
徐知训不仅暴虐,更志大才疏、不堪大用。天佑十三年(916年),因他常年欺辱君主,宿卫将领李球、马谦发动兵变,劫持杨隆演,以库兵讨伐徐知训。事发后,徐知训吓得魂飞魄散,第一反应竟是弃众逃亡,幸得徐温谋士严可求劝阻:“军城有变,您先弃众而去,众人将何所依托?”他才勉强留下坐镇,最终靠朱瑾率军救援才平定叛乱 。对于能力出众且深得人心的养子徐知训(此处应为徐知诰),他心怀忌恨,多次策划暗杀,却因计划疏漏、用人不当屡屡失败,尽显其无能与狭隘。
掌权后期,徐知训为打压异己,将矛头对准了曾救过自己的朱瑾。他因忌惮朱瑾威望过高,便以朝廷名义设置静淮军,将朱瑾外放为静淮军节度使,企图削夺其兵权。朱瑾本就对其强占家妓之事心怀怨恨,此次被排挤更是怒火中烧,暗中决心除掉这个祸害 。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训为朱瑾饯行,朱瑾将计就计,以好马、美妓相赠,趁其放松警惕,将他引入中堂。待朱瑾妻子陶氏出面拜见、徐知训答拜之际,朱瑾持笏板从背后将其击倒,埋伏的勇士随即冲出将其斩杀 。
徐知训的死瞬间引发扬州政局动荡。远在润州的徐知诰闻讯后,迅速率军赶赴扬州平定混乱,接管了徐知训的全部职权。徐温虽有意扶持其他亲子继位,但徐知诰已凭借平乱之功与此前积累的民心站稳脚跟,最终获得徐温认可,成为南吴新的执政者。
作为南吴原定的权力继承人,徐知训的一生是“德不配位”的典型写照。他凭借父权身居高位,却以暴虐统治激化矛盾,最终死于非命,年仅三十岁左右。他的暴亡不仅终结了徐温亲子继位的计划,更直接为徐知诰崛起铺平了道路,间接促成了后来南唐政权的建立。这位短命权臣以自身的覆灭,在五代十国的乱世棋局中,写下了极具戏剧性的转折一笔。
喜欢徐氏略记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徐氏略记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