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首页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青龙秘藏听到植物心声后,在乡下种田爆火似梦幻生咒回:超弱的我能拯救咒灵操使吗快穿:好孕爆棚,帝王掌中宝从将军庙开始的修仙生活娇软贵妃,影帝狂追小马宝莉开局成反派战神杨辰回归都市快穿:大佬的心尖宠她诱人沉沦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文阅读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txt下载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249章 尸易无限(15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飞机降落在塔什干国际机场时,中亚的阳光带着干燥的暖意,远处的天山余脉在蓝天下勾勒出柔和的轮廓。林野背着装有青铜罗盘和信号采集设备的背包,刚走出航站楼,就看到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研究院的阿里木院长举着“中乌考古合作组”的牌子迎上来。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笑容热情,用带着俄语口音的英语说:“欢迎你们!撒马尔罕的古城遗址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咱们就可以出发,那里的阿弗拉西阿卜壁画刚完成修复,你们是第一批看到完整画面的外国专家。”

苏晓握着阿里木院长的手,递上一份提前准备好的中文-乌兹别克语对照的遗址资料:“感谢您的邀请!我们带来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的部分数据,希望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资料整合,共同还原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图景。对了,阿弗拉西阿卜壁画里真的有中原文化元素吗?我们在资料里看到提到了‘中国使者’的形象。”

阿里木院长眼睛一亮,接过资料翻了几页:“当然有!壁画上不仅有中国使者,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图案,甚至能看到唐代的‘开元通宝’纹样。这是公元7世纪的壁画,正好对应中国的唐代,证明当时撒马尔罕和长安的交流有多频繁。咱们先去酒店休整,晚上我安排了晚宴,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团队给你们认识。”

坐上去酒店的汽车,车窗外的塔什干街景充满了中亚风情——蓝顶的清真寺、挂着彩色地毯的商铺、穿着传统长袍的老人,偶尔还能看到苏式建筑的影子。阿里木院长指着窗外的一座纪念碑说:“那是纪念丝绸之路的纪念碑,上面雕刻着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路线图,还有不同文明的符号,比如中国的龙、波斯的鹰、印度的莲花。就像你们的‘多元一体’理念,丝绸之路本来就是不同文明的融合之路。”

林野看着纪念碑,拿出青铜罗盘轻轻放在膝盖上,罗盘的指针微微颤动:“我们的青铜罗盘能采集遗址的地脉信号,通过信号对比,能找到不同文明交流的痕迹。比如在新疆尼雅遗址,我们发现中原丝绸和西域棉织物的信号有重叠,证明当时的织物交流很频繁。明天在撒马尔罕,说不定能找到中原瓷器和中亚陶器的信号关联。”

第二天清晨,车队朝着撒马尔罕出发。汽车行驶在中亚的草原上,远处的阿姆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草原上的羊群像散落的珍珠。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阿弗拉西阿卜古城遗址。遗址位于撒马尔罕市区东北,是古代粟特人的都城,如今只剩下大片的夯土遗迹和一座小型博物馆。

走进遗址的主殿遗迹,阿里木院长指着一面刚刚修复好的壁画说:“这就是‘中国使者’壁画,你们看画面中间的使者,穿着唐代的圆领袍,手里拿着文书,旁边的侍从捧着丝绸,背景里还有唐代的马车。壁画的右侧是粟特贵族,穿着传统的长袍,手里拿着酒杯,两边的人物相互交流,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林野立刻拿出青铜罗盘,在壁画前设置了多个采集点。当罗盘靠近“中国使者”的丝绸图案时,信号突然变得强烈,屏幕上显示的波形与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丝绸信号有40%的相似度。“这证明壁画上的丝绸图案不是虚构的,而是以真实的中原丝绸为原型,”林野记录着数据,“而且信号中还检测出了中亚的矿物颜料成分,说明这幅壁画是粟特工匠用中原的丝绸样本和中亚的颜料共同创作的。”

苏晓则用3d扫描仪仔细扫描壁画的细节:“你们看使者的袍服纹样,是唐代典型的‘联珠纹宝相花’,和新疆出土的唐代丝绸纹样完全一致。但壁画的构图方式是粟特风格,分栏叙事,这种融合在其他丝绸之路遗址的壁画中很少见,太珍贵了。”

在主殿遗迹工作了一上午,林野和苏晓完成了壁画的地脉信号采集和3d扫描。下午,他们又来到遗址的陶器作坊区。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粟特陶器,其中一些陶器的造型和纹饰与中原的唐代陶器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阿里木院长拿起一件粟特陶罐:“这件陶罐的造型是中原的‘双耳罐’,但纹饰是粟特的‘几何纹’,说明是借鉴了中原的器型,结合了本地的纹饰。我们还在陶罐的残片上发现了中原的青瓷釉料成分,证明当时有中原的工匠来这里传授制陶技术。”

林野用青铜罗盘采集陶罐的信号,发现信号中既有中原陶器的陶土成分,又有中亚的釉料成分:“这和我们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发现的情况很像,都是不同地区的制陶技术相互融合。而且信号的年代测定显示,这件陶罐和唐代的‘唐三彩’属于同一时期,进一步证明了交流的同步性。”

在撒马尔罕工作了五天,林野和苏晓还考察了古城的市场遗迹和墓葬区。在市场遗迹,他们采集到了中原的“开元通宝”铜钱信号,与西安出土的唐代铜钱信号高度一致;在墓葬区,他们发现了一具贵族墓葬,墓主人身上佩戴的金饰上有中原的“龙纹”和中亚的“鹰纹”,是多元文明融合的又一证据。

离开撒马尔罕前,阿里木院长和林野、苏晓签订了《中乌丝绸之路考古数据共享协议》。根据协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研究院将提供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古城遗址的考古资料,中国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将开辟“中亚丝绸之路”板块,整合双方的数据,向全球公众开放。

“这只是一个开始,”阿里木院长握着林野的手说,“明年我们计划联合开展布哈拉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希望你们能派团队来参与,用你们的青铜罗盘和信号分析技术,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文明交流的证据。”

离开乌兹别克斯坦后,林野和苏晓又前往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州,考察了唐代的“怛罗斯之战”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兵器和粟特、阿拉伯的器物,证明当时中原、中亚、阿拉伯文明在这一地区有频繁的交流和碰撞。

回到成都后,林野和苏晓立刻投入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中亚丝绸之路”板块的建设中。他们将撒马尔罕、江布尔州遗址的数据与国内的唐代遗址数据整合,制作了“中乌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专题页面,用双语(中文、英文)介绍遗址的考古发现和文明交流故事;还加入了“中乌联合考古”视频板块,展示双方考古人员的工作场景和合作成果。

数据库更新上线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来贺信,称赞这个板块“为丝绸之路的跨国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中亚的多所大学还与联合工作组合作,将数据库作为“丝绸之路史”课程的教材,让学生通过VR体验中乌两国的丝绸之路遗址。

一天下午,林野和苏晓正在整理“中亚丝绸之路”板块的用户反馈,王院士突然来访。他手里拿着一份来自伊朗的合作邀请:“伊朗国家博物馆希望和咱们合作,采集中亚到波斯的丝绸之路遗址数据,尤其是波斯波利斯古城和伊斯法罕的清真寺遗址,那里有很多与中国唐代交流的文物。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苏晓翻出爷爷的笔记本,里面有一页提到了“波斯波利斯,唐使到访,留下印记”:“爷爷早就提到过波斯波利斯古城!唐代的《通典》里也记载了中国使者访问波斯的事情,要是能在那里找到唐代的文物或信号,就能完整还原丝绸之路从长安到波斯的交流路线。”

林野看着伊朗的合作邀请,兴奋地说:“波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采集中亚到波斯的遗址数据,能让数据库的‘丝绸之路’板块形成完整的链条,从东亚到中亚再到西亚,展现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而且伊朗的考古技术也很先进,双方合作能优势互补。”

郑队长也表示支持:“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了这个合作意向,下个月会派你们去伊朗参加合作洽谈会,顺便考察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不过伊朗的气候和文化和中亚不同,你们要提前了解当地的习俗和文物保护规定,做好准备。”

出发前一天,林野和苏晓收拾行李时,把撒马尔罕遗址的壁画拓片、江布尔州遗址的兵器照片小心地放进背包。苏晓看着这些资料,笑着说:“咱们的背包里装的不仅是数据和照片,更是不同文明交流的故事。从中国到中亚再到伊朗,丝绸之路的故事还在继续,咱们要把这些故事完整地记录下来,传给更多人。”

林野握住苏晓的手,目光坚定:“爷爷们当年用脚步丈量丝绸之路,现在咱们用科技延续他们的事业。不管是中国的遗址,还是中亚、伊朗的遗址,都是人类共同的文明遗产。咱们要通过数据库,让更多人了解丝绸之路的多元魅力,让文明交流的故事永远传承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背着青铜罗盘、带着数据采集设备,跟着王院士、郑队长坐上了前往伊朗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下方的帕米尔高原像一块巨大的碧玉,远处的兴都库什山脉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林野看着手里的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资料,心里满是期待——那里有波斯文明的辉煌遗迹,有与唐代交流的珍贵证据,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飞机渐渐靠近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远处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在蓝天中露出雄伟的轮廓。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飞机——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我们来了!

飞机降落在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时,午后的阳光透过舷窗,在停机坪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林野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带着淡淡的波斯香料气息,手里的青铜罗盘轻轻颤动,指针朝着东南方向倾斜——那里正是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所在的设拉子市。

“伊朗国家博物馆的法尔哈德馆长已经在机场外接咱们了,”郑队长拿着手机,屏幕上是法尔哈德馆长发来的照片,“他研究波斯波利斯遗址三十多年,出版过十几本关于丝绸之路的专着,对中伊文化交流史特别熟悉。”

走出航站楼,林野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举着“中伊考古合作组”牌子的法尔哈德馆长。他穿着深灰色的西装,头发花白,笑容温和,用流利的英语说:“欢迎你们来到伊朗!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刚完成新一轮的保护工程,咱们明天就能去现场,那里的阿帕达纳宫遗址出土了一些带有东方纹饰的砖块,很可能与中国唐代有关。”

苏晓握着法尔哈德馆长的手,递上一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的简介:“感谢您的邀请!我们带来了中国唐代丝绸之路遗址的数据,希望能和伊朗的考古资料对比,找到更多中伊文明交流的证据。您刚才说的砖块纹饰,是不是和中原的唐代纹样有相似之处?”

法尔哈德馆长接过简介,翻了几页,眼睛亮了起来:“太像了!那些砖块上的‘云气纹’和‘宝相花’,和我在西安法门寺看到的唐代丝绸纹样几乎一样。不过具体的关联,还需要你们用专业设备检测,我相信你们的青铜罗盘能找到答案。咱们先去酒店,晚上我安排了传统的波斯晚餐,咱们边吃边聊。”

坐上去酒店的汽车,车窗外的德黑兰街景充满了异域风情——蓝色的清真寺穹顶、挂着波斯地毯的商铺、穿着传统长袍的当地人,偶尔还能看到印有波斯文的丝绸之路主题海报。法尔哈德馆长指着窗外的一座博物馆说:“那是德黑兰国家博物馆,里面藏着一件唐代的青瓷碗,是上世纪在波斯波利斯遗址附近发现的,碗底还有唐代的窑口印记,明天咱们可以先去看看,再去遗址。”

林野拿出青铜罗盘,放在膝盖上,罗盘的指针微微颤动:“我们的罗盘能检测出文物的地脉信号,通过信号对比,能确定文物的来源和传播路径。比如在新疆尼雅遗址,我们通过信号对比,发现中原的丝绸和西域的棉织物有交流痕迹。明天在博物馆,咱们可以先检测那件青瓷碗的信号,再和波斯波利斯遗址的信号对比。”

第二天清晨,车队先前往德黑兰国家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丝绸之路展厅,一件青釉碗静静地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碗身光洁,釉色均匀,碗底印有清晰的“邢窑”二字。法尔哈德馆长指着青釉碗说:“这是唐代邢窑的典型器物,邢窑的白瓷和青瓷在唐代很有名,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波斯、阿拉伯等地。这件碗是1978年在波斯波利斯遗址的贵族墓葬中发现的,证明当时中伊的瓷器贸易很频繁。”

林野拿出青铜罗盘,在展柜外缓慢移动。当罗盘靠近青釉碗时,信号突然变得强烈,屏幕上显示的波形与河北邢窑遗址出土的唐代青瓷信号有85%的相似度。“这证明这件青瓷碗确实是邢窑的产品,”林野兴奋地说,“而且信号中还带有波斯的土壤成分,说明它在波斯波利斯遗址长期存放,进一步验证了中伊的贸易交流。”

苏晓用高倍相机拍摄青釉碗的细节:“你们看碗口的边缘,有轻微的磨损痕迹,说明这件碗被使用过,不是作为摆件。这证明唐代的瓷器不仅是奢侈品,还融入了波斯人的日常生活,是中伊文化交流的‘实用载体’。”

离开博物馆后,车队朝着设拉子市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驶,终于抵达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遗址坐落在一座山丘上,巨大的石柱和浮雕残片散落在地面上,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宏伟气势。法尔哈德馆长指着远处的阿帕达纳宫遗址说:“那是波斯波利斯的核心建筑,是波斯帝国的宫殿,宫殿的台阶上雕刻着不同国家的使者朝贡的场景,其中就有穿着东方服饰的使者,很可能是中国的使者。”

走进阿帕达纳宫遗址,林野和苏晓立刻投入到工作中。林野拿着青铜罗盘,在宫殿的台阶浮雕附近采集信号;苏晓则用3d扫描仪扫描带有东方纹饰的砖块。当罗盘靠近“东方使者”浮雕时,信号中检测出了中原地区特有的土壤成分,与唐代长安遗址的信号有35%的相似度。

“这说明雕刻浮雕的工匠可能见过中国使者,甚至去过中原地区,”林野分析道,“或者有中国的工匠参与了浮雕的制作,不然不会有中原的土壤成分残留。而且浮雕上使者的服饰细节,和唐代的‘朝服’很像,进一步证明了关联。”

苏晓扫描完砖块,调出扫描数据:“这些砖块上的‘宝相花’纹,花瓣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与唐代的宝相花完全一致,但花蕊的纹样是波斯的‘联珠纹’,是典型的‘中伊融合’纹样。这种纹样在新疆的唐代遗址中也有发现,说明它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共享纹样’。”

在波斯波利斯遗址工作了五天,林野和苏晓还考察了宫殿的储藏室遗址和贵族墓葬区。在储藏室遗址,他们采集到了唐代丝绸的纤维信号,与西安出土的唐代丝绸信号高度一致;在贵族墓葬区,他们发现了一具女性墓葬,墓主人身上佩戴的金饰上有中原的“龙纹”和波斯的“狮纹”,金饰的制作工艺也融合了中伊两国的技法。

离开波斯波利斯前,林野和苏晓与法尔哈德馆长签订了《中伊丝绸之路考古数据共享协议》。根据协议,伊朗国家博物馆将提供波斯波利斯、伊斯法罕等遗址的考古资料,“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将新增“中伊文明交流”板块,用中、英、波斯三种语言展示双方的考古发现,推动中伊文化交流。

“波斯波利斯是丝绸之路的‘文明十字路口’,”法尔哈德馆长握着林野的手说,“这里不仅有中伊文明交流的证据,还有波斯与印度、阿拉伯、希腊文明交流的痕迹。明年我们计划联合开展伊斯法罕清真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希望你们能派团队来,用你们的技术找到更多多元文明交流的证据。”

离开伊朗后,林野和苏晓又前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考察了拜占庭时期的丝绸之路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唐代丝绸和瓷器,证明唐代的中国与拜占庭帝国也有间接的交流。

回到成都后,林野和苏晓立刻投入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中伊文明交流”板块的建设中。他们将波斯波利斯、伊斯坦布尔遗址的数据与国内的唐代遗址数据整合,制作了“丝绸之路跨文明交流”专题页面,用动态地图展示从长安到波斯波利斯再到伊斯坦布尔的丝绸之路路线,标注重要的交流节点和出土文物;还加入了“中伊联合考古”纪录片,展示双方考古人员的合作过程和发现成果。

数据库更新上线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参考资料;中伊两国的文化部门还联合举办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展”,展出了数据库中的部分3d文物模型和考古照片,吸引了大量观众。

一天下午,林野和苏晓正在整理“中伊文明交流”板块的用户反馈,周局长突然来到办公室。他手里拿着一份来自意大利的合作邀请:“意大利国家考古研究院希望和咱们合作,采集罗马帝国时期的丝绸之路遗址数据,尤其是庞贝古城和罗马古城的遗址,那里有一些与中国汉代、唐代交流的文物。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苏晓翻出爷爷的笔记本,里面有一页提到了“罗马古城,汉使远至,文物为证”:“爷爷早就提到过罗马与中国的交流!《后汉书》里记载了东汉时期罗马使者访问洛阳的事情,要是能在罗马古城找到汉代或唐代的文物,就能完整还原丝绸之路从东亚到欧洲的交流链条。”

林野看着意大利的合作邀请,兴奋地说:“罗马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之一,采集中欧的遗址数据,能让数据库的‘丝绸之路’板块形成‘东亚-中亚-西亚-欧洲’的完整闭环,展现丝绸之路作为‘人类文明动脉’的价值。而且意大利的考古技术在欧洲很先进,双方合作能学到很多经验。”

郑队长也表示支持:“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了这个合作意向,下个月会派你们去意大利参加合作洽谈会,顺便考察庞贝古城遗址。不过意大利的文物保护规定很严格,你们要提前了解相关政策,制定详细的采集方案,避免破坏文物。”

出发前一天,林野和苏晓收拾行李时,把波斯波利斯遗址的砖块拓片、伊斯坦布尔遗址的丝绸残片照片小心地放进背包。苏晓看着这些资料,笑着说:“从中国到中亚、西亚再到欧洲,丝绸之路的故事越来越完整了。咱们的数据库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档案库’,更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纪念册’。”

林野握住苏晓的手,目光坚定:“爷爷们当年怀揣着‘文明无界’的梦想,沿着丝绸之路探索;现在咱们用科技延续这个梦想,让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人都能通过数据库,了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不管是中国的遗址,还是外国的遗址,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咱们要好好守护这份财富。”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背着青铜罗盘、带着数据采集设备,跟着王院士、郑队长坐上了前往意大利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下方的地中海像一块蓝色的宝石,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林野看着手里的庞贝古城遗址资料,心里满是期待——那里有罗马文明的遗迹,有与中国交流的证据,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飞机渐渐靠近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远处的罗马斗兽场轮廓在夕阳中若隐若现。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飞机——庞贝古城遗址,我们来了!

飞机降落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时,傍晚的夕阳给航站楼镀上了一层金红色,远处的台伯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林野背着装有青铜罗盘和3d扫描设备的背包,刚走出到达大厅,就看到意大利国家考古研究院的马可院长举着“中意丝绸之路合作组”的牌子,正踮着脚往人群里张望。他穿着一件米白色的亚麻西装,头发卷曲,笑容热情,一见到林野就张开双臂:“终于等到你们!庞贝古城的‘东方文物展区’刚整理好,里面有几件出土的丝绸残片,花纹和你们中国唐代的太像了,我猜你们一定会感兴趣。”

苏晓笑着迎上去,递上一本提前准备好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画册:“马可院长,谢谢您的邀请!我们带来了中国汉代、唐代丝绸之路遗址的数据,尤其是新疆尼雅、伊朗波斯波利斯的信号分析结果,希望能和庞贝的文物对比,找到更多中欧文明交流的证据。那些丝绸残片真的有唐代风格吗?”

马可院长接过画册,翻到波斯波利斯遗址的页面,眼睛一下子亮了:“太神奇了!庞贝的丝绸残片上也有这种‘联珠纹宝相花’,不过线条更纤细,可能是经过了罗马工匠的改良。咱们先去酒店放行李,晚上我带你们去吃罗马最地道的碳烤牛排,咱们边吃边聊庞贝的发掘情况。”

坐上去市区的汽车,车窗外的罗马街景缓缓展开——圆形的斗兽场、宏伟的万神殿、铺满青石板的古老街道,偶尔能看到穿着古装的演员在遗址旁表演,仿佛穿越回了古罗马时期。马可院长指着窗外的一座古建筑说:“那是图拉真市场,是古罗马时期的‘购物中心’,考古发现这里曾经出售过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甚至还有中国的茶叶,不过茶叶的遗存太少,一直没能确定年代。”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轻轻放在膝盖上,指针微微颤动着指向东南方向:“我们的罗盘能检测出文物残留的地脉信号,哪怕是很微弱的痕迹也能捕捉到。明天去庞贝,咱们可以试试检测那些丝绸残片的信号,看看能不能和中国唐代的丝绸信号关联起来。如果能找到茶叶的信号,说不定还能填补中欧茶叶贸易的早期历史空白。”

第二天清晨,车队朝着庞贝古城出发。汽车行驶在那不勒斯湾沿岸,湛蓝的海水波光粼粼,远处的维苏威火山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马可院长指着火山说:“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岩浆和火山灰把庞贝完全掩埋,也正因如此,古城的很多文物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包括那些来自东方的丝绸和瓷器。”

抵达庞贝古城遗址时,阳光正好穿透薄雾,洒在残破的石墙上。走进遗址的“东方文物展区”,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几件残破的丝绸残片,虽然颜色已经暗淡,但上面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辨。马可院长指着其中一片残片说:“这是在一座贵族别墅的卧室里发现的,残片上的‘联珠纹宝相花’和你们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丝绸几乎一样,而且残片的纤维结构也和中国的桑蚕丝一致。”

林野立刻拿出青铜罗盘,在展柜外缓慢移动。当罗盘靠近丝绸残片时,信号突然变得强烈,屏幕上显示的波形与西安法门寺唐代丝绸的信号有60%的相似度,还检测出了中原地区特有的桑蚕丝蛋白成分。“这证明这片丝绸残片确实来自中国唐代,”林野兴奋地说,“而且信号中还带有波斯的染料成分,说明它可能是先从中国传到波斯,再通过丝绸之路的‘中转贸易’传到庞贝,是中欧间接交流的重要证据。”

苏晓用高倍相机拍摄丝绸残片的花纹:“你们看这联珠纹的间距和宝相花的花瓣数量,和唐代的标准纹样完全一致,但残片的边缘有罗马风格的‘锁边’工艺,说明丝绸传到罗马后,当地工匠对它进行了加工,让它更符合罗马人的使用习惯。这种‘东方原料+西方工艺’的融合,在丝绸之路的文物中很常见。”

在“东方文物展区”工作了一上午,林野和苏晓还检测了几件出土的青瓷残片。其中一件残片的釉色和胎体成分,与浙江越窑遗址出土的唐代青瓷高度一致,信号对比显示相似度达75%。“这件青瓷应该是越窑的产品,”苏晓分析道,“越窑的青瓷在唐代很受欢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东南亚、南亚,再转卖到欧洲,庞贝的这件残片,证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互联互通’的贸易网络。”

下午,马可院长带着大家来到庞贝古城的“商业区”遗址。这里的石铺街道依然保存完好,两侧的商铺遗迹清晰可见,部分商铺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当年的广告涂鸦。马可院长指着一间商铺的遗迹说:“考古发现这里曾经是一家‘东方商品店’,出土了大量的东方文物,包括丝绸、瓷器、香料,还有一些刻有汉字的印章,不过印章的字迹模糊,一直没能辨认出来。”

林野用青铜罗盘在商铺遗址的地面上采集信号,当罗盘靠近一处石质柜台时,信号中检测出了微弱的汉字印章印记,通过信号还原技术,隐约能看到“上郡”两个字。“‘上郡’是汉代的一个郡,位于现在的陕西榆林附近,”林野激动地说,“这枚印章很可能是汉代的商人带到庞贝的,虽然印章本身已经遗失,但信号残留证明了汉代中国与古罗马的间接交流,比之前认为的‘唐代首次交流’早了几百年!”

在庞贝古城工作了五天,林野和苏晓还考察了贵族墓葬区和公共浴场遗址。在一座贵族墓葬中,他们发现了一具女性骨架,骨架的手指上戴着一枚金戒指,戒指上镶嵌的绿松石来自中国湖北的郧阳绿松石矿,信号对比显示绿松石的形成年代与汉代一致;在公共浴场的“按摩室”遗址,他们采集到了中国唐代的“宣州纸”纤维信号,证明唐代的纸张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庞贝,被用于书写或包装商品。

离开庞贝前,林野和苏晓与马可院长签订了《中意丝绸之路考古数据共享协议》。根据协议,意大利国家考古研究院将提供庞贝古城、罗马古城的考古资料,“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将新增“中欧文明交流”板块,用中、英、意三种语言展示双方的考古发现,还将联合制作“丝绸之路跨洲交流”纪录片,向全球观众讲述中欧文明交流的历史。

“庞贝古城就像一座‘丝绸之路的活档案’,”马可院长握着林野的手说,“这里的每一件东方文物,都记录着不同文明的交流故事。明年我们计划联合开展罗马古城的‘东方商品区’发掘,希望你们能派团队来,用你们的青铜罗盘和信号分析技术,找到更多中欧交流的证据,尤其是早期的茶叶贸易遗存。”

离开意大利后,林野和苏晓又前往希腊的雅典,考察了古希腊时期的比雷埃夫斯港遗址。这里是古希腊的重要港口,考古发现这里曾经停泊过来自东方的商船,出土了少量的中国汉代陶片,证明古希腊与中国的交流可能更早。

回到成都后,林野和苏晓立刻投入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数据库”“中欧文明交流”板块的建设中。他们将庞贝古城、雅典比雷埃夫斯港的遗址数据与国内的汉代、唐代遗址数据整合,制作了“丝绸之路跨洲交流”专题页面,用动态地图展示从长安到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和从广州到雅典的“海上丝绸之路”,标注重要的中转港口和贸易节点;还加入了“中欧文物对比”子板块,将庞贝的唐代丝绸与西安的唐代丝绸、庞贝的越窑青瓷与浙江的越窑青瓷并列展示,让用户直观感受中欧文明的交流成果。

数据库更新上线后,引起了全球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考古学联合会专门举办了“丝绸之路跨文明交流”线上研讨会,邀请林野和苏晓做主题报告;欧盟的“文化遗产保护计划”还将数据库列为“中欧文化交流示范项目”,资助双方开展更多联合考古和数据共享工作。

一天下午,林野和苏晓正在整理“中欧文明交流”板块的用户反馈,周局长突然来到办公室。他手里拿着一份来自埃及的合作邀请:“埃及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最高文物委员会)希望和咱们合作,采集亚历山大港遗址的考古数据,那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考古发现了大量来自东方的文物,包括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甚至还有可能存在与中国汉代交流的文字记载。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苏晓翻出爷爷的笔记本,里面有一页提到了“亚历山大港,汉使远航,舟楫相连”:“爷爷早就提到过亚历山大港!《汉书》里记载了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已程不国’,有学者认为‘已程不国’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但如果能在亚历山大港找到汉代文物,说不定汉代的船队已经到达了地中海沿岸,这会改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

林野看着埃及的合作邀请,兴奋地说:“亚历山大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终点’,采集中转站的数据,能让数据库的‘海上丝绸之路’板块形成‘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的完整链条。而且埃及的考古发现中,还有可能存在与中国、印度、波斯等多个文明交流的证据,能进一步丰富‘多元文明互鉴’的内容。”

郑队长也表示支持:“国家文物局已经同意了这个合作意向,下个月会派你们去埃及参加合作洽谈会,顺便考察亚历山大港遗址。不过埃及的气候炎热干燥,文物保护的要求也很高,你们要提前准备好防晒、防沙的装备,制定详细的采集方案,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出发前一天,林野和苏晓收拾行李时,把庞贝古城的丝绸残片照片、雅典比雷埃夫斯港的陶片数据小心地放进背包。苏晓看着这些资料,笑着说:“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从东亚到欧洲,现在又要去非洲,咱们的数据库快要覆盖‘古代文明交流圈’的主要区域了。爷爷们当年要是能看到这些,肯定会特别骄傲。”

林野握住苏晓的手,目光坚定:“丝绸之路从来不是一条‘单向路’,而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双向通道’。咱们去埃及,不仅是采集数据,更是要向世界证明,中华文明一直是人类文明多元互鉴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不管是中国的遗址,还是外国的遗址,都是人类共同的文明遗产,咱们要好好守护这份遗产,让它照亮未来的文明交流之路。”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背着青铜罗盘、带着数据采集设备,跟着王院士、郑队长坐上了前往埃及的飞机。飞机穿过云层,下方的地中海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远处的金字塔轮廓在朝阳中渐渐清晰。林野看着手里的亚历山大港遗址资料,心里满是期待——那里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遗迹,有与中国文明交流的珍贵证据,还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飞机渐渐靠近开罗国际机场,远处的尼罗河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缠绕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飞机——亚历山大港遗址,我们来了!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开局落魄质子,签到陆地神仙深海余烬文娱:奶爸幕后天王大院疯批美人又纯又撩剑道初心新血恋永恒寒门枭龙日娱记事暗月纪元阴影鬼眼凡人世界里的大师兄御兽小道士位面男主有点甜越战的血民间故事简短篇合集诡道传人半仙文明混沌剑神内极限保卫大明镇抚使
经典收藏龙珠:超悟空穿越过去徐徐图她御兽游侠快穿:放过我吧!缺爱的反派男配告别我们我就看会书,怎么存款破千亿了重生七次归来感觉棒棒哒高甜重生,顾总宠妻无下限勇敢地离开婚姻召唤玩家为我开疆拓土刀剑神域怪猎,末日风林山火梦幻西游:吾有一剑,名曰擒龙穿七零,斗极品,改嫁随军生三宝贝加庞克打造忍界科技啊?魔尊大人成了仙门扛把子三界共主成长计划战天之局武道横天,寰宇独行我的学姐们都有病当原着作者穿进盗版书后
最近更新渣男对我求而不得吃瓜!顶流影后被爆一胎三宝暗潮无间驸马们集体抽疯后,她被迫出手了黑千金师奴随母改嫁后,我成整个家属院团宠和竹马分手后,被太子爷蓄意诱吻重回替嫁,受气包脚踹渣亲杀疯了快穿之宿主别吃了快穿:这个宿主她千娇百媚娇软知青下乡后,禁欲大佬沦陷了惊爆!轰动全球的顶流男神是女生九零香江:在凶案现场和冥君贴贴易川说藏起孕肚去离婚,大佬竟是恋爱脑疯了!冷戾权臣哭着求娇娇疼疼他再动就亲你重生的我不需要女主无相九灯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txt下载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