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元走进咸亨猪杂店。
“徐公子,今天是不开吗?”,白三元问道。
徐平安笑笑:“白才子啊,这都快过年了,还不回家吃饭?家里的年夜饭不好吃吗?”
白三元找了个位置坐下,说道:“你们家这猪杂一天不吃我就浑身难受啊。”
徐平安哭笑不得,说道:“本来就打算保持个火候不做生意的,但既然白才子这么支持小店,小店也不得不做您这份生意啊。”
接着徐平安便为白三元上了一份猪杂。
白三元吃完猪杂,见徐平安正在店前忙活,便问道:“徐公子这是在做甚?”
徐平安一边忙活一边说道:“我发现厨房里还有蒸包子的工具,便蒸了些馒头,打算分给附近的乞丐,也算是让他们也过个好年。”
白三元竖起大拇指,说道:“徐公子高义,我也来帮忙。”
于是两人便冒着小雪,为附近的乞丐发了些馒头。
那些乞丐自然也是千恩万谢的离开。
白三元帮完忙,打了声招呼便离开了。
徐平安正准备关门,一名小乞丐突然跑了过来,说道:“公子今晚务必要小心。”,说完便快速离开了。
徐平安有些疑惑,莫非今晚会有什么危险不成?
徐平安想了想,用桌子把前后门都堵死了。
来到后院,徐平安打了点热水,准备洗头。
来这儿这么久,徐平安的头发早已长长不少了。
之前都是小宝或者青儿给自己洗头,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麻烦。
不过现在嘛,他是一辈子都不想洗头了,搞得又冷又湿。
洗完头,徐平安就到二楼准备休息了。
来到明朝,啥都好,有自己的事业,有一班还算过得去的朋友,都挺好的,但就是晚上有些无聊,又没手机可以用来刷视频,只能早早入睡。
今天是团圆夜,不知道另一个时空的时间会不会在我走后继续流动,有点想老爸老妈了。
徐平安叹了口气,心里想到。
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得去,以往每到年末,即使再忙,老爸老妈冒着风雪也会赶回来过年,今年的年夜饭少了自己,不知道老爸还会不会煮自己最爱吃的鱼,不知道老妈会不会哭得老毛病又犯了。
愿另一个时空的亲人安好吧。
头发干的差不多了,徐平安打开一点门缝,点上炉火,便裹上被子睡觉了。
原咸亨酒楼后院门外。
吉老二把自己包了个严严实实,对着旁边几个亡命之徒说道:“几位大哥,我走的时候亲眼看到那姓徐的盒子里可是有好几百贯啊。”
一名亡命之徒掏出匕首,抵在吉老二脖子处说道:“你可别骗俺们。”
吉老二连忙说道:“这儿我哪敢啊,就算那姓徐的把钱花光了,但你想想今年这咸亨猪杂的收入可是不少啊。”
另一名亡命之徒也说道:“是啊,我看这咸亨猪杂进进出出,今年肯定赚了不少钱。”
为首的亡命之徒便安排小弟去撬门。
可那小弟搞了半天门都还没开。
“大,大哥,这家伙用东西把门堵了。”,撬门的小弟说道。
徐平安为了安全,还在门后的桌子上放了个小水缸,还在里面打满了水。
几个亡命之徒无奈,只能搭人梯翻墙进去。
这时,后院外又来了一群人。
为首的正是今天来通知徐平安的小乞丐,后面还带着一群乞丐。
“狗儿,你确定是这边,今晚有人对徐公子不利?”,一名年纪较大的乞丐问道。
叫作狗儿的乞丐点点头,说道:“我亲耳听见他们今晚要洗劫咸亨酒楼。”
年长乞丐闻言,对着身后的众乞丐,说道:“一饭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今天徐公子让我们吃饱了过年,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管。”
这时有一名年长的乞丐站出来说道:“我们这些人当乞丐,不是因为身体不好,加之没有家产才沦为乞丐的,就是年纪太小被父母抛弃的,我们这些病残幼如何与里面那些亡命之徒拼命啊。”
之前的年长乞丐说道:“我们无须进去拼命,只要在门外大喊就行了。”
众乞丐纷纷表示同意,但谁也没注意到叫作狗儿的乞丐已经溜了进去。
原咸亨酒楼一楼。
一群亡命之徒搜遍了一楼却没见到徐平安人影,于是便推测出徐平安一定是睡在二楼了,于是一群人便偷摸着走上了二楼,由于店内漆黑,谁也没看见屁股后面还跟了个尾巴。
几人上了二楼,发现一间房内,还有着亮光,便猫着腰走到了这间房门外。
为首的亡命之徒问道:“这人就是徐平安?”
吉老二看了看说道:“正是此人。”
于是为首的亡命之徒便准备招呼手下准备动手。
就在这时,跟在后面的狗儿突然大呼道:“徐公子快跑,有人要害你。”
吉老二和这群亡命之徒大惊,为首的亡命之徒直接冲了过去,一脚踢在了狗儿身上。
就在他们想要进一步的时候,咸亨酒楼外突然响起:“抓贼啊,咸亨酒楼进强盗啦。”
为首的亡命之徒见自己这一行人暴露,于是大喊道:“风紧扯呼!快跑!”
这时吉老二急了,拉住为首的亡命之徒问道:“这就走了?”
为首的亡命之徒大怒道:“别拉着我!”,说着还给了吉老二一拳。
吉老二吃痛放开,看了眼正在逃离的这群亡命之徒,又看了看屋内已经被惊醒的徐平安,一咬牙,便掏出一把匕首,朝着徐平安刺去。
徐平安刚刚被惊醒,还没等他过多反应,吉老二的匕首就快要刺过来了。
徐平安大惊,就在这时,狗儿冲了上来,抱住了吉老二的脚。
徐平安顺势拿起一旁的花瓶朝着吉老二砸去。
吉老二吃痛,外面人声鼎沸,吉老二知道此时再杀徐平安已经没有可能了,便直接拿着匕首朝着狗儿刺去。
狗儿吃痛放开了吉老二,吉老二见势,便直接冲出房门,找了个窗子跳了下去。
“你没事吧?”,徐平安抱起胸口被刺中的狗儿急切地问道,“我马上给你叫大夫。”
说着徐平安赶忙拿起一旁的衣物为狗儿抵住伤口。
明初,地方土匪横行,为了维持乡村地方的安定,明代乡村的地方都有类似保甲的维护治安和实行教化的制度。
加上海津镇有驻军,于是一时间地方驻军和附近百姓都组织起来缉捕强盗。
没过多久这群亡命之徒便被地方驻军和百姓们逮到了。
一群乞丐冲进咸亨酒楼,只见徐平安正抱着狗儿,跑下楼来。
“快叫大夫!”,徐平安大叫道,这时一名还算健全的乞丐,主动请命,跑了出去请大夫。
徐平安抱着狗儿,用自己的衣物包裹住狗儿的身体,用手按住狗儿的伤口,可伤口处还是不停地有鲜血涌出来。
狗儿的身体渐渐冷却,只听见他断断续续的声音:“徐...,公子,馒...,馒头的恩情,我...,我还....,上了,我可以,可以去见,我爹,爹娘了。”
说完便狗儿的眼神便失去了光彩。
这时大夫也赶了过来,看了眼狗儿,又试了试脉搏鼻息,之后摇摇头表示没救了。
周围围过来的乞丐和百姓见到这一幕,也是纷纷表示这么小个孩子,就这样死了。
围观之人渐渐散去,只剩下了一群乞丐和徐平安以及死掉的狗儿。
乞丐老大,从徐平安怀里接过逐渐冰凉的狗儿,看着徐平安说道:“徐公子不用介怀,我们乞丐不知道哪天就会死掉,像我们这种乞丐能以这种方式死去是我们最好的宿命。”,说着便抱起狗儿离开。
徐平安愣了半晌,最后追上了乞丐老大,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大概也有十多贯钱,说道:“他是为我而死,还请好好安葬他。”
乞丐老大点点头。
徐平安回到店里,便有衙役过来询问情况。
徐平安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把该说的都说了,衙役见没别的信息也便走了。
顺便还让徐平安明日到静海县去指认歹人。
这一夜徐平安没有再睡,第二日早便到了静海县衙。
静海县县令姓郑,看了眼卷宗,又看了看徐平安指认的几人,很快便做下决定,收监这几名歹人,并上报刑部,毕竟这人命案子要判斩立决,还得向上反映。
郑县令扶起徐平安说道:“徐公子不必担忧,这几名歹人在静海一带四处流窜,本县还要感谢徐公子帮本县抓住这群歹人。”
徐平安不敢托大,说道:“都是街坊们的功劳。”
郑县令笑道:“不管怎么说,没有你就没有这件事,本县记你一功。”
说着便邀请徐平安晚上一起吃顿饭。
与此同时,百香酒楼内。
吉老二站在吴老九身后,惴惴不安。
吴老九这时开口说道:“可有暴露?”
吉老二连忙摇头,说道:“掌柜的,这些人我都是找江湖上的兄弟做引,才找到的,只在昨天见过面,而且我蒙面打扮过,相信他们认不出我来。”
吴老九说道:“那我就放心了,不过还是要小心,你等会去账房那儿拿十贯钱,回老家躲几日再过来吧。”
吉老二连忙称是。
静海县。
郑县令换了身便装,带着徐平安来到一处酒楼的雅间。
只见里面宴席早已摆好。
郑县令带着徐平安走进雅间,向徐平安介绍到里面的人,说道:“徐公子,这是本县大家族,赵家的大公子,赵元朗。”,然后他又对着雅间里的赵元朗说道:“元朗,这位就是徐公子。”
赵元朗一边啃着鸡腿,一边招呼徐郑二人坐下。
徐平安也不知道这两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也不好拂了静海县令的面子,便也坐下来与二人喝酒吃菜。
赵元朗敬了徐平安一杯酒,然后对着郑县令问道:“姐夫,听说昨日海津镇那边竟有强盗出现?不知是不是真的。”
徐平安一听,心想昨日才发生的事这人怎么知晓,也许对方势力强大,信息广也不是不可能。
郑县令笑着说道:“正是我旁边的徐公子,昨日遇到了强盗,差点命丧强盗之手。”
赵元朗故作惊讶道:“那徐公子可有受伤?”
徐平安回道:“并无。”
赵元朗笑着说道:“那就好,看来徐公子的猪杂店还能开下去,是海津的一福啊,哈哈。”
赵元朗笑完,说道:“徐公子,我看你的猪杂店目前很有搞头嘛,不知道我们赵家能不能参上一股啊。”
徐平安想了想说道:“赵公子想要几成?”
赵元朗笑道:“那就九成吧。”
徐平安惊讶地站起身来说道:“什么?九成?赵公子,这不可能,我最多接受四成。”
赵元朗说道:“徐公子,九成我已经很给面子了,不然你连一成也没有。”
郑县令也是跟着附和道:“是啊,是啊,徐公子,这条件很优惠了。”
徐平安这才反应过来,二人原来是想谋夺自己的产业啊。
于是徐平安说道:“那恕在下不能接受。”,说完便打算离开。
徐平安走到雅间门口,只见赵元朗的声音悠悠地在背后响起:“徐公子,没了我赵家的保护,你这猪杂店可开不久啊,姐夫,你可得多派点人重点保护一下,徐公子啊,以免某天又有强盗出没啊。”
郑县令说道:“嗯,本县会的。”
徐平安这才听明白,昨日看你不是意外遭遇匪徒,而是有人刻意安排了。
恐怕就是这个赵家做的。
徐平安回到海津镇。
打开店门,一股血腥味传来。
徐平安无法理解,自己只是给了对方一个馒头,竟然值得对方以死相报,也许对于一个小乞丐来说,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活着还不如死掉,死了也许就能见到自己那早已逝去的亲人。
清理好店铺。
今天大年初一,昨日虽然有强盗,但都被抓了,死的还只是个小乞丐,没人关心,大家还各过各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徐平安关上店门,问了问旁边巷子里的乞丐,狗儿埋哪儿去了。
乞丐给徐平安指了个方向。
徐平安来到纸扎店,买上了一堆钱纸蜡烛香。
徐平安又提上一壶小酒便往狗儿埋的地方去了。
喜欢我曾活在靖难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我曾活在靖难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