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伙计愤愤不平。
徐平安冷眼看着台下众人,突然怒道:“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滚!”
众人都被徐平安突然来的这一下搞愣住了。
台下几个老油条对视一眼,纷纷表示换地方也行,不过工钱要涨。
徐平安冷冷地问道:“你们要多少?”
一名老油条站出来说道:“每月每人十贯钱。”
“什么?十贯?你怎么不去抢?”,周茂才也是站出来骂道:“你们这些GN养的,趁火打劫是吧?”
一年十贯才比较正常。
还是那名老油条,站出来说道:“掌柜的,可不能这么说,对面吴掌柜可是发话了,只要我们弟兄们投他那边去,每人每月三贯钱,您可得想想,少了我们,这海津镇谁敢冒静海老爷(县令)的威来这儿找活?”
周茂才闻言,看向徐平安。
徐平安看向这些人一言不发。
良久,他对着李小宝说道:“小宝把锦盒拿来。”
李小宝看了看其他人,点点头。
不久李小宝拿来一个锦盒,众人纷纷向着锦盒看去。
不过徐平安有意遮挡,从里面迅速拿出了一张大明宝钞。
这玩意在明初还是有价值的,于是徐平安便让李小宝拿着这一张大明宝钞去换些钱回来。
徐平安将李小宝换来的钱分成了三十二份,刚好这里有三十二名伙计。
徐平安说道:“这里每份是两贯钱,我在这里也不强留大伙,不愿意留下的拿钱走人,没拿留下来的,我保证你们以后的工钱绝对不止这么些。”
说完便让众人来拿钱。
伙计们先是迟疑了一下,然后在几个老油条的带领下,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上来拿钱走人。
那几个老油条拿到钱,还不禁嘲讽一句:“东家生意兴隆。”,然后便笑嘻嘻地走人。
之后店里就只剩下十五名伙计。
徐平安给他们重新做了个分配,咸亨酒楼的掌柜还是周茂才,另外两家的掌柜分别是李小宝和姜小五,李念月和胡玉青分别做他们俩的副手。
接下来徐平安便宣布,今后每家店的伙计数量固定在五人这个数额,后厨三人,前堂两人,加上两名掌柜。
徐平安先让大家熟悉了一下各自的同事掌柜,然后便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宣布每名伙计,掌柜都可以在年底参与分红,每家店年底四成利将拿出来给大家分红,正副掌柜一人一成,其余伙计共享两成。”
李小宝欣喜若狂,问道:“我也可以吗?”
徐平安笑笑:“当然,你不也是掌柜吗?”
李小宝赶忙跪在地上磕头,感激涕零。
而后徐平安对着周茂才说道:“老周,你当然独自享有两成。”
伙计们听说年底有分红,脸色各异,有人欣喜,有人担忧。
但总归是好事,便纷纷跟着各自掌柜学习这猪下水的制作方法。
百香酒楼。
“那姓周的和那姓徐的在干什么?”,吴老九不禁对着自己从对面挖过来的前咸亨酒楼的伙计问道。
如果徐平安在这儿,会惊讶,这不是之前那几个老油条吗?
这老油条姓吉,大家都称呼吉老二,具体为什么这么称呼,懂得都懂。
吉老三上前说道:“掌柜的,听说他们在研究猪下水这玩意。”
吴老九轻蔑地笑了一声,说道:“这玩意有人吃?哈哈,我把头剁下来给对面送过去。”
吉老三也笑道:“是啊,是啊。”,他有些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拿钱走人了。
七日后,咸亨酒楼改名为咸亨猪杂。
小小的海津镇出现了三家咸亨猪杂。
“啪啦啪啦......”,鞭炮声响起,咸亨猪杂算是正式开业。
徐平安还命人在门口写了个牌子,“今日开业,一文钱一碗,原价十文!”
白三元,海津镇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家中颇有资产,他今日带着三五好友,到百香酒楼来吃饭。
百香酒楼的伙计一看,老主顾了,便热情地招呼几人进去。
白三元看见对面新开了一家店,便拒绝了百香酒楼伙计的招呼,想着去尝一下,因为百香楼那些玩意他早就吃腻了。
结果走近一看,妈耶,猪下水,这玩意也有人吃,骂了一声晦气,便匆匆带人走进百香酒楼。
这群读书人点好菜坐在二楼雅间,看着窗外对面开的猪杂店,议论纷纷。
“这玩意,我们读书人可吃不得。”,一名读书人说道。
另一名读书人也是附和道:“就是就是,这东西吃多了,不得满腹污秽之物,我等还能读那圣贤书不成?”
白三元看了看,对面似乎也是没什么人,便说道:“也是,看起来也不好吃。”
咸亨猪杂。
徐平安看着门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现在正是上午,各种做生意的都出来了,外面好不热闹,但却没什么人愿意进来,店里倒是冷冷清清。
王大猫是码头的一名搬运的力夫,前些日子自家媳妇给生了个大胖小子,他原本想瞒着不让码头上的其他同事知道的,可自己的弟弟王小猫是个大嘴巴,还是不小心把这件事说了出去,码头上的同事们便纷纷要他请客吃饭。
王大猫带着一群人走进镇里,反反复复挑了好几家,但他都觉得太贵了,便没有带人进去,挑了这么久,他的面子也有些挂不住。
王小猫也觉得是自己害了自己哥哥,现在简直想找个柱子撞死自己,自己这大嘴巴。
就在这时,一名小二装扮的男子跑了过来,拉住了他,说道:“这位客官,我们店今天新开业,今天无论吃多少,都是一文钱一碗。”
王大猫一听,还有这好事?,便对着身后众人说道:“兄弟们,这家店新开业,我们去给他们捧捧场,好不好啊?”
大家也看出了王大猫的拮据,便纷纷同意道:“好好,就听王大哥的。”
一群人便走进店里。
周茂才赶忙亲自上去招呼。
王大猫带着兄弟们坐下,问道:“掌柜的,真的是一文钱一碗?”
周茂才说道:“当然,客官,您放心点就是了。”
于是王大猫说道:“那你们这儿有什么菜?”
周茂才尴尬地说道:“本店只卖猪杂。”
王大猫大怒,抓起周茂才的衣服,说道:“什么?我带兄弟们来这儿,就只有猪杂,这东西是人吃的?”
周茂才赶忙说道:“我们这猪杂真的好吃,不信客官试试。”
这时王大猫的弟弟王小猫也是和另外几人上前来劝道:“大哥,试试又何妨。”
于是很快,周茂才带着店里的伙计便给每个人端上来一碗。
王大猫看了看眼前这玩意,咽了咽口水,真能吃?但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自己不吃,自己的其他兄弟也不会吃。
于是他轻轻尝了一口。
“好吃啊!”,王大猫直呼出声,赶紧招呼自己的其他兄弟开吃。
于是其他人也是纷纷动筷尝了起来。
然后尝过后纷纷表示好吃。
“哦~,确实好吃啊!”
“对,好吃。”
“我好久没吃肉吃这么爽了。”
王大猫迅速吃完了这一碗,抬头一看,兄弟们也都已经吃空了。
看了看兄弟们期待的眼神,王大猫大笑道:“掌柜的,再给我的兄弟们一人再来三碗。”
“好嘞!”,周茂才高兴地说道。
接下来有王大猫他们带头,很多人便都走进店里来尝试,毕竟只要一文钱。
店里逐渐热闹起来,周茂才和几名伙计根本忙不过来。
百香酒楼。
吴老九看着对面热闹的场面,找来吉老二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吉老二也是一脸懵,说道:“可,可能他们太便宜了吧,毕竟只要一文钱。”
吴老九点点头,说道:“嗯,只要不与我们抢生意便行。”
接下来几天徐平安开的猪杂店便迅速在海津镇火了起来,十文钱一碗,也不贵,里面的肉又多,虽然是猪下水。
过往的客商在听闻码头的力夫天天都在谈论中午去哪儿吃,便也是来尝试。
这些客商一传十十传百,徐平安的猪杂店的名声便被这些客商带到了大运河沿线各地。
大家来海津必定要尝上一碗咸亨猪杂,不尝咸亨猪杂你都不算真正来过海津。
燕王府。
朱棣穿着戎装走进王府后宅,问道:“夫人,最近徐兄弟那边怎么样了?”
徐妙云笑着来帮丈夫卸下铠甲,说道:“月儿说他们开的店在海津火的不得了,估计在年底有近千贯的收入呢。”
朱棣惊讶道:“徐兄弟他们在那边干些什么活计?”
徐妙云笑着说道:“听月儿说他们开了好几家猪杂店。”
朱棣疑惑地问道:“猪杂也有人吃?”
徐妙云说道:“现在不仅有人吃,还有好多人热爱吃呢。”
朱棣哈哈大笑道:“不愧是徐兄弟啊,本王果然没看错他,本王的眼光不错吧。”
徐妙云娇嗔道:“你的眼光是不错,但不知道你的其他方面怎么样了,在外面有没有找什么狐狸精。”
朱棣摆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道:“夫人啊,我在军营上哪儿找狐狸精啊?”
徐妙云说道:“那可未必。”
说着徐妙云牵起朱棣的手放下自己腰间说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朱棣笑笑:“夫人试试便知。”
接着便是被翻红浪,波涛不绝,莺飞草长,凤鸣不停。
朱棣和徐妙云年少夫妻,一路走来,感情极好,徐妙云还未满二十岁,便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
咸亨猪杂。
白三元一开始瞧不起吃猪杂,但看着进进出出这么多人,他不禁也想尝试一番。
抱着吃一碗又不会死的心态,他乔装打扮了一番,假装自己不是个读书人,便进点了一碗了。
结果吃了一次他就停不下来了,之后更是天天偷偷过来吃。
后面更是不装了,不仅大大方方的来吃,还见人就推咸亨猪杂,搞得海津的读书人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咸亨才子”。
白三元倒也不管,自己吃的开心就行了。
半年下来,咸亨猪杂可以说是获利颇丰。
徐平安也是扩大布局,北平,通州等地的店也开了起来,虽然自己手中的大明宝钞花得差不多了,但好在海津这边的店还在源源不断地为自己输血。
临近年底,天空下起了小雪。
就算猪杂店再火,生意也冷淡了下来,不是因为热度过去,大家吃腻了,而是靠近年底,大运河结冰,客商和码头工人少了。
徐平安索性打出告示,过完年后再开。
年底前一天,徐平安召集所有人到了原咸亨酒楼这边。
大家都兴高采烈,今天终于可以分钱了。
徐平安计算了一下,从自己开店到现在不足一年但也有七个多月,目前除去各种成本三百七十贯还有些边边角角,九百三十贯的收入,能获利五百六十贯。
除去留下的六成,今天分的钱就有二百二十四贯。
除去掌柜的部分,每名伙计能分到七贯多,相当于年底奖金就能抵得上自己一年的工资。
这让这些伙计对徐平安皆是感激涕零。
李小宝拿着手上将近二十贯的钱,也是抹起了眼泪,他觉得自己跟着徐公子出来,是最正确的选择,也只有徐公子把自己当成真正的人,愿意信任自己尊重自己。
姜小五虽然作为燕王朱棣的亲军,一年虽然也能赚到不少钱,但一年十八贯还是令他对徐公子敬佩不已。
周茂才也是感慨万分,感觉咸亨终于又重回巅峰了。
李念月和胡玉青拿着手上的钱也是非常高兴,商量着要去买些什么。
李念月对徐平安此人有些改观了,没想到这家伙还有些本事,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容。
“姐姐,你在笑什么?”,胡玉青问道,“莫非是想情郎了?”
李念月羞恼地轻轻捶了捶身旁的胡玉青,说道:“才没有。”
发完钱,徐平安便让大家该回去过年的过年了。
伙计们也是纷纷提前祝贺东家新年快乐。
徐平安打笑道:“再不走的,留下来陪我过年。”
哈哈,于是众人在欢笑声中高兴离去。
周茂才也要回家过年了,整个咸亨就只剩下了徐平安他们这些来自燕王府的人。
姜小五家中还有老娘,徐平安让他不用在乎自己便催着他回北平了。
李念月、李小回、胡玉青他们这些人都属于王府侍从,都是要回北平燕王府的。
所以在催走了这些人后,咸亨就只剩下徐平安他自己一个人了。
喜欢我曾活在靖难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我曾活在靖难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