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正好,把青瓦老宅的石板路晒得暖融融的。沈清辞蹲在院角,小心翼翼地将那只刻着“传承”二字的小酱缸用棉布包裹好,旁边的大木箱里,整齐码放着竹酱系列产品——玻璃罐装的原味竹酱、真空包装的竹酱腊肉、独立小袋的竹酱饼干,每一件都贴着统一设计的标签,标签上印着老宅的竹影与酱缸,下方一行小字:“三年竹汁,六月发酵,一生匠心”。
“都收拾好了吗?”林墨肩上扛着一卷展架,从工坊走出来,额角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砸在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后天就是省城农产品博览会的开幕日,这是他们第一次带着竹酱走出乡村,去面对更广阔的市场。
沈清辞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都好了,样品、宣传册、还有爷爷的日记复印件都装进去了。”她抬头看向林墨,眼里带着一丝忐忑,“阿墨哥,你说城里人会喜欢我们的竹酱吗?毕竟现在市面上的酱料太多了。”
“肯定会的。”林墨放下展架,语气坚定,“我们的竹酱是纯手工制作,无添加,还有这么特别的竹香和故事,这是别人比不了的。”他拿起一瓶竹酱,拧开盖子,浓郁的酱香混着竹韵瞬间散开,“你闻,这味道多纯粹,只要尝过,就不会忘记。”
江母端着一盘刚烙好的玉米饼走过来,递给他们:“路上饿了吃,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她看着沈清辞,眼神里满是期许,“清辞,你爷爷当年总说,好东西不怕没人识,带着这份匠心去,肯定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竹酱。”
村里的老人们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叮嘱着。负责泡豆的张奶奶塞给沈清辞一小包晒干的竹花茶:“这是我自己晒的,泡水喝能清热,博览会人多,别累着。”负责包装的李爷爷递过一个布包:“里面是我写的几幅字,‘匠心传承’‘竹酱真香’,要是展台有空地,就挂起来,也添点喜气。”
沈清辞接过布包,眼眶微微发热。从决定参加博览会到现在,整个村子都在为他们忙碌——农户们特意挑选了最好的黄豆送来,村里的年轻人帮忙设计了宣传册和标签,孩子们还画了很多关于竹酱和老宅的画,让他们带去当装饰。这份沉甸甸的期盼,让她心里的忐忑渐渐被坚定取代。
第二天一早,沈清辞和林墨就背着行囊,带着满满的样品和全村人的希望,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火车一路疾驰,窗外的风景从青瓦白墙的乡村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市,沈清辞看着窗外,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博览会的场馆设在省城的国际会展中心,刚一进门,就被里面的热闹景象震撼到了。各个展位前都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农产品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有机蔬菜、工艺复杂的特色糕点、科技感十足的深加工食品,相比之下,他们的竹酱样品显得格外朴素。
他们的展位在场馆的角落,面积不大,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个展架。林墨忙着组装展架,把爷爷的日记复印件、老照片和李爷爷的书法作品一一挂好,沈清辞则小心翼翼地将样品摆放在桌上,再放上几个干净的小勺子,方便游客品尝。
展会刚开始,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展位。沈清辞看着旁边展位前络绎不绝的人群,心里有些失落。林墨看出了她的情绪,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急,我们的竹酱靠的是味道和故事,总会有人发现的。”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停在了他们的展位前,他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姓王。“这是什么酱?还带着竹子的味道?”王经理拿起一瓶竹酱,凑近闻了闻,眼里带着一丝好奇。
沈清辞立刻打起精神,笑着介绍:“王经理,这是我们的竹酱,用后山生长了三年的新竹取汁,搭配本地种植的黄豆,经过六个月的自然发酵制成的,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她拿起一个小勺子,舀了一点竹酱递给王经理,“您尝尝,咸甜适中,还有淡淡的竹香。”
王经理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味道不错,很特别,比市面上的普通黄豆酱多了几分清冽,不油腻。”他翻看着宣传册,看到爷爷的日记复印件时,停下了脚步,“这酱还有这么深的渊源?”
“是啊。”沈清辞打开爷爷的日记,指着其中一页,“这是我爷爷留下的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竹酱的制作方法和故事。当年我爷爷和林墨哥的爷爷一起研发了竹酱,就是想做出一款有山野气息、纯粹天然的酱料。”
林墨补充道:“我们现在还沿用着当年的手工工艺,每一批酱都要经过泡豆、炒豆、发酵、搅拌等多道工序,而且所有原料都来自我们村里,保证原生态。”
王经理点点头,语气里带着赞赏:“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原生态,你们的竹酱很有市场潜力。不过,你们的包装太朴素了,不利于品牌推广,而且手工制作的产量有限,要是想进入超市,供货能力是个问题。”
沈清辞和林墨对视一眼,心里既高兴又有些犯愁。高兴的是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犯愁的是王经理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他们的包装只是简单的玻璃瓶和真空袋,确实不够吸引人,而且现在工坊的产量,只能满足游客和本地市场的需求,根本达不到超市的供货标准。
“王经理,您说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考虑过。”沈清辞诚恳地说,“如果能和超市合作,我们打算改进包装,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款式,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和村里更多的农户合作,保证原料供应,再请一些有经验的工人,提高产量,但手工制作的核心工艺我们不会变,保证竹酱的品质。”
王经理笑了笑:“有这个想法就好。这样吧,我先带几瓶样品回去,让团队评估一下,如果没问题,我们再联系你们谈具体的合作细节。”他留下联系方式,拿着样品离开了。
送走王经理,沈清辞松了一口气。虽然还没有确定合作,但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没过多久,又有几位游客被竹酱的香气吸引过来,尝过之后都赞不绝口,纷纷购买了样品,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说以后想通过网购的方式购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遭遇都那么顺利。下午,一个穿着时尚的女人带着几个人来到展位前,她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老板,姓刘。刘老板拿起一瓶竹酱,看了看包装,又尝了一口,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就这包装,也就只能在乡村集市上卖卖吧?还有这味道,太清淡了,不符合城里人的口味,我看很难有市场。”
她身边的人也跟着附和:“是啊,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重口味的酱料,这竹酱太普通了,没什么竞争力。”
沈清辞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强压着情绪,平静地说:“刘老板,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我们的竹酱主打的是原生态和健康,虽然清淡,但能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而且很多游客都很喜欢。”
“游客喜欢不代表市场认可。”刘老板不屑地说,“你们还是太年轻了,不懂市场规律。我劝你们还是早点放弃,别白费力气了。”说完,带着人扬长而去。
林墨看着她们的背影,气得攥紧了拳头:“太过分了,她根本就不懂我们的竹酱!”
沈清辞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没关系,我们做竹酱不是为了迎合所有人,只要坚持自己的匠心,总会遇到懂我们的人。”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她心里还是有些难过,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像刘老板说的那样,不懂市场。
傍晚,展会结束后,沈清辞和林墨坐在展馆外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林墨开口:“清辞,我觉得王经理说的对,我们的包装确实需要改进,而且产量也得提高。至于刘老板的话,我们不用放在心上,她不懂竹酱的价值。”
沈清辞点点头:“嗯,明天我去看看其他展位的包装设计,学学经验。产量方面,我们可以先和村里的农户签订长期的黄豆收购协议,再招聘一些村民来工坊工作,扩大生产规模,但一定要保证手工制作的工艺,不能为了产量而牺牲品质。”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墨从包里拿出一瓶竹酱,递给沈清辞,“你闻,这味道多好,我们不能让这么好的竹酱被埋没。”
沈清辞接过竹酱,放在鼻尖闻了闻,熟悉的酱香和竹香让她心里的失落渐渐消散。她想起了爷爷的话:“制酱如做人,唯有心诚,方能酿出醇厚绵长的味道。”她相信,只要他们坚守匠心,就一定能让竹酱在城市里站稳脚跟。
第三天,展会进入了高潮。沈清辞和林墨调整了心态,积极地向每一位路过的游客介绍竹酱。他们还现场用竹酱做了竹酱拌面和竹酱豆腐,香气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品尝。很多人尝过之后,都对竹酱的味道赞不绝口,不仅购买了样品,还纷纷扫码关注了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希望以后能买到更多的竹酱产品。
中午时分,王经理突然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展位前。“沈姑娘,林先生,我们团队评估过了,你们的竹酱味道很好,故事也很有感染力,我们决定和你们合作!”王经理笑着说,“不过,我们有几个要求:第一,包装要在一个月内改进完成,设计要高端、环保,突出竹酱的特色;第二,三个月内,产量要达到我们的供货要求;第三,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保证每一批产品的品质都一致。”
沈清辞和林墨惊喜地对视一眼,连忙点头:“没问题,王经理,我们一定按时完成!”
“太好了!”王经理拿出合作意向书,“这是合作意向书,你们看看,如果没问题,我们就签字确认。”
沈清辞接过意向书,仔细地看了起来。意向书上的条款很合理,没有霸王条款,反而还提到会帮助他们改进包装设计,提供市场推广的支持。她和林墨商量了一下,在意向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下名字的那一刻,沈清辞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不仅仅是一份合作协议,更是对他们坚守匠心的认可,是全村人的希望得以实现的见证。
展会结束后,沈清辞和林墨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村里。消息一传开,全村人都沸腾了,大家都跑到老宅来祝贺。江母拉着沈清辞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清辞,你爷爷在天有灵,肯定为你高兴。”
张奶奶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竹酱拌面:“快尝尝,补充补充体力,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
沈清辞和林墨坐在院子里,看着眼前欢呼雀跃的村民们,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和超市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们——改进包装、扩大生产、建立质量检测体系,但他们有信心,在全村人的支持下,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清辞和林墨全身心地投入到竹酱的品牌化建设中。他们邀请了专业的包装设计师,根据竹酱的特色,设计了一系列高端、环保的包装——玻璃瓶身印着竹影和酱缸的图案,瓶盖是竹制的,外包装盒采用环保纸浆制作,上面印有爷爷的手书“竹酱”二字,既美观又有文化底蕴。
同时,他们和村里的二十多户农户签订了长期的黄豆收购协议,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又招聘了十几名村民来工坊工作,由江母和村里的老人们负责培训,确保每一位工人都能掌握手工制酱的核心工艺。他们还建立了质量检测室,购买了专业的检测设备,对每一批竹酱都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产品的品质。
三个月后,第一批改进包装后的竹酱正式下线。当沈清辞拿着包装精美的竹酱,送到王经理手中时,王经理赞不绝口:“太好了,这包装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
很快,竹酱就顺利进入了超市的货架。没想到,上市仅仅一个星期,就凭借独特的味道和精美的包装,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销量一路飙升。很多消费者在品尝过竹酱后,都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感受,称赞竹酱“味道醇厚,有淡淡的竹香,健康又美味”。
随着销量的增加,竹酱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在本地市场站稳了脚跟,还通过网络销售,卖到了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餐厅也纷纷联系他们,希望能合作,将竹酱作为特色调料使用。
这天,沈清辞和林墨坐在老宅的院子里,看着院角的竹影和酱缸,手里拿着刚收到的销售报表,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江母端着两杯竹香茶走过来,递给他们:“现在竹酱这么受欢迎,你们也算是完成了爷爷的心愿了。”
沈清辞喝了一口茶,看着远处后山的竹林,轻声说:“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功劳,更是全村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坚守匠心,才让竹酱走出了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林墨点点头:“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开发更多的竹酱衍生产品,让竹酱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老宅的青瓦上,洒在院角的酱缸上,洒在沈清辞和林墨的脸上。晚风拂过,竹影摇曳,酱香弥漫。他们知道,匠心之路没有终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们会带着爷爷的嘱托,带着全村人的期盼,坚守初心,让竹酱的香气飘得更远,让这份跨越岁月的传承与深情,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欢血蜡封缄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血蜡封缄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