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镇的风卷着雪粒子往人领口钻,顾微尘裹紧灰布斗篷时,后颈已经沾了层薄冰。
她站在青石板街角,望着远处炊烟里东倒西歪的陶炉——炉壁上的裂痕像老树根,有的细如发丝,有的豁开半指宽,煤烟从缝里漏出来,在雪地上染出一片片乌青。
“大冷天的,外乡人往这儿跑啥?”挑着菜担的老妇瞥了她一眼,竹筐里的萝卜结着白霜,“我家那破炉子,前儿个找了三个修士,都说灵根被寒气冻僵了,补不了。”
顾微尘没接话,蹲下身摸了把墙角的红胶泥。
泥质粗粝,混着沙粒硌得指腹生疼——正是她要找的。
她解下随身布包,从里面倒出碎陶粉和草木灰,三种材料在掌心揉匀时,指节冻得发白,却越搓越热。
第一户是张老汉家。
土坯房的门帘结着冰碴,她掀开门帘时,灶台上的陶炉正“嘶嘶”漏烟,呛得炕上的小孙子直咳嗽。
张老汉慌忙用破棉絮堵裂缝,见她提着泥团进来,浑浊的眼睛亮了亮:“仙姑?”
“不是。”顾微尘跪坐在炉前,指尖顺着裂缝游走。
冰碴扎得皮肤生疼,她却闭了闭眼——能感觉到,裂缝深处的温度比表层低三度,是寒气常年渗透留下的“伤口”。
她取了泥团按上去,指腹轻轻碾过,“得顺着裂纹的走向补,像......像接断瓷。”
张老汉眯着眼睛凑近看,枯枝似的手指悬在泥缝上方不敢碰:“这泥......能行?”
“等我敲三下。”顾微尘从腰间摸出枚骨簪,轻轻叩在泥缝上。“咚。”泥面泛起细密的纹路,像春冰初融。“咚。”裂缝边缘的陶片微微震颤,与新泥咬合。“咚。”最后一记轻响落定,炉壁突然腾起层暖光,漏出的烟竟顺着光流缩回炉内。
小孙子从炕上爬下来,伸手摸了摸炉壁,惊喜地喊:“爷爷!
不烫手了!“
张老汉颤巍巍摸出半块烤红薯塞给她:“神仙奶奶,我家隔壁王婶的炉子更破......”
顾微尘接过红薯时,指尖被烤得发疼。
她低头咬了口,凉硬的薯肉在嘴里慢慢化出甜来——和前世修复青铜器时,老师傅塞给她的烤红薯一个味。
接下来的半个月,她逐户登门。
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扒着门框,鼻涕被冷风冻成小冰珠:“姐姐,我家炉子嘴馋,总把烟吐出来。”她就蹲在炉前,边补边应:“那得给它缝个围嘴。”驼背的李阿婆抹着泪:“我儿子在边关,这炉子是他走前烧的......”她便补得更慢些,指腹在裂缝上多停留片刻,像在替阿婆摸摸儿子的手。
有人问她:“仙姑,您为啥不用灵力?
我瞧着东边来的修士,挥挥手就能把炉子补得锃亮。“
顾微尘正往泥里加最后一把草木灰,抬头时睫毛上落了雪:“快的东西,记不住痛。”她顿了顿,指尖轻轻划过刚补好的泥缝,“炉子裂了,是因为它替你们挡了十年寒气;泥缝要疼够了,才会和陶炉心贴心。”
镇民们渐渐传开,说来了位“暖炉仙姑”。
她补的炉子不仅不漏烟,夜里还会自己调火力——李阿婆咳嗽两声,炉火烧得更柔;小孙子踢翻了被子,炉温悄悄升上一度。
孩子们追着她跑,往她兜里塞冻得硬邦邦的野果;老人们搬出自家腌的酸菜,非要她端碗热汤。
冬至前一夜,顾微尘补完最后一座老炉。
这炉子蹲在村头破庙里,炉身布满蛛网似的裂纹,最深处嵌着块锋利的陶片。
她捏着泥团凑近时,指尖突然一痛——陶片划破了皮肤,血珠“啪”地滴进泥缝。
泥缝里突然泛起暖光,像有人揭开了层纱。
顾微尘睁大眼睛,看见雪地里跪着一群人。
他们穿着粗布短打,腰间系着陶匠的皮围裙,手里捏着混着血的泥团。
地脉裂口在他们面前翻涌黑浪,每补一寸泥,就有一人咳出血来。
“愿以凡躯承断脉。”为首的老匠人抹了把脸上的血,泥团按上裂口的瞬间,整座山都震颤起来,“不求飞升,只求炊烟不断。”
画面像被水浸过的绢帛,渐渐模糊。
顾微尘的指尖还在疼,可心里突然透亮——原来“执尘之道”不是她想出来的,是这些无名匠人用血和泥,在天地间刻下的道。
次日清晨,镇民们带着红绸和木牌来寻她。
木牌上写着“暖炉仙姑之位”,张老汉抹着泪:“咱镇要给您立像,就立在村口老槐树下......”
顾微尘已经收拾好布包。
她望着窗外雪地里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她这半月来补炉的路,突然笑了:“像立在人心里就行。”
她离开时天还没亮透,灰布斗篷扫过雪堆,留下串浅淡的脚印。
行至镇外枯河床,她停住脚步。
河床干裂如龟背,去年的芦苇茬子戳破积雪,像支支断笔。
她从怀里摸出最后一块青石拓片——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各地器物的道痕,是她这几年走南闯北的“修复笔记”。
指腹最后一次抚过拓片上的道痕,她松手。
石片砸在河床上,裂成三瓣。
“咔嚓——”
裂缝里渗出细流,清得能照见她的影子。
水流蜿蜒着,汇入她半月前用破锅、碎碗、断勺引出的水脉系统。
顾微尘望着水痕漫过自己的鞋尖,转身向南。
她不知道,数月后的春汛里,整条流域的器物会同时鸣响。
古陶管从地下钻出来,泛着温润的光;老茶碗在案头轻颤,像在应和什么;连被埋了百年的陶瓮,都在土里轻轻叩着“咚、咚、咚”。
陶知是在古城遗址发现那块残碑的。
她蹲在沙地里,毛刷扫去最后一层浮土,残碑上的字被风沙磨得模糊,却在她指尖触到的瞬间清晰起来:“昔有执尘者,非仙非神,不行法,不传道,唯日日补碗、敲灶、浇水、走路。
百年后,万器皆识其步音。“
她摸着碑文笑出了声,发梢沾着的沙粒簌簌往下落。
当晚,她把“执尘碑”前的旧布鞋收进素胎瓮,换上一双新做的粗布履。
麻线编得整整齐齐,鞋尖沾着古城的沙。
翌晨,第一缕阳光照在素胎瓮上。
瓮底突然轻震三声——节奏依旧,但力度稍轻,像是换了个人在敲。
而在遥远南方的江畔小舟上,顾微尘正低头缝补一件旧衣。
针脚细密,一如她曾经修补过的每一件文物。
雪花落在船头,无声融化。
江对岸的渔火忽明忽暗,像有什么在冰层下悄悄苏醒。
喜欢执尘仙途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执尘仙途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