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四章 麒麟才显 阖家共议读书事
陈彦那清晰流畅、一字不差的背诵,如同在平静的堂屋里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波澜久久未能平息。
外公张老汉那难以置信的追问,道出了在场所有知情人心中的震撼。尤其是陈满仓,他年轻时也曾断断续续在村里的社学蒙过几年眼,认得几个字,深知《三字经》虽是蒙学开篇,但对于一个年仅五岁、从未接触过文字的稚童而言,仅凭表哥随口教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能如此完整无误地背诵出来,这意味着什么!
这已不仅仅是聪明伶俐可以形容,这简直是……是天赋异禀!是过耳成诵的神奇能力!
陈满仓的心脏因为激动而剧烈地跳动着,他看着小孙子那依旧带着天真懵懂表情的小脸,仿佛看到了一块未经雕琢便已光华内蕴的璞玉!他老陈家世代农耕,何曾出过这样的人物?!
而真正被这巨大惊喜冲击得几乎难以自持的,是外公张老汉。他不同于亲家只是粗通文墨,他是正经考取过童生功名的!虽然止步于此,未能更进一步,但正因如此,他更深知读书的艰难与天赋的可贵!他当年为了考取这个童生,不知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而眼前这个小外孙……
张老汉激动得浑身都在微微发抖,他猛地一把将陈彦抱了起来,举得高高的,仿佛要透过灯光仔细看清这小小的身体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放声大笑,笑声洪亮而畅快,几乎要掀翻屋顶:
“哈哈哈!好!好!好外孙!天佑我张家!天佑陈家啊!麒麟儿!这是真正的麒麟儿啊!过耳不忘!这是文曲星下凡的征兆啊!”
他激动地转向同样处于震惊中的陈满仓,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嘶哑:“满仓兄!你看到了吗?听到了吗?咱们两家……咱们两家这是出了个了不得的苗子啊!彦儿这天赋,万中无一!万中无一啊!若是好好栽培,将来科举入仕,光耀门楣,指日可待!这是咱们两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舅舅张守业也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脸上充满了与有荣焉的激动,连连点头附和:“爹说的是!彦儿这聪慧,简直闻所未闻!定要好好培养,绝不能埋没了!”
表哥张宏文站在一旁,小脸依旧涨红,看着被外公高高举起、仿佛沐浴在荣光里的小表弟,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羡慕,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崇拜?他学了这么久,背下这些尚且费了不少功夫,而表弟……
堂屋里的气氛彻底被点燃了。之前的家常闲话瞬间被抛诸脑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陈彦这惊人的表现展开。张老汉抱着陈彦,像是抱着举世无双的珍宝,不住口地夸赞,时而感叹天道酬勤,时而又庆幸祖宗积德。陈满仓也是老怀大慰,脸上笑开了花,不住地点头,看向孙子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许和骄傲。
王氏、张桂娘等人更是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围在旁边,看着陈彦,眼里都闪着激动的泪花。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陈彦心里既有些许计划达成的窃喜,又有些不好意思。他本意只是想借此机会推动家里送自己读书,没想到效果如此“炸裂”,引得外公如此失态。他只能继续扮演乖巧懵懂的样子,偶尔害羞地把头埋在外公肩膀上。
热热闹闹的晚饭后,又闲话了一阵,外公一家因还要赶回镇上,便起身告辞了。临走前,张老汉还千叮万嘱,紧紧握着陈满仓的手:“满仓兄,彦儿的事,务必上心!这是头等大事!若有任何需要,尽管来镇上寻我!”
送走了客人,陈家新屋渐渐安静下来。但一种兴奋而又郑重的气氛却弥漫在每个角落。
是夜,油灯再次被拨亮。陈满仓将全家人都召集到了堂屋,包括刚刚生产不久、还在月子里的张桂娘(被裹得严严实实坐在避风处)和李秀娟(也抱着孩子在一旁)。
陈满仓面色凝重而严肃,目光缓缓扫过全家人,沉声开口:“今天的事,大家都看到了,也都听到了。彦儿这孩子……跟他爹、他叔、跟我们所有人都不一样。他外公说得对,这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天赋,是咱们老陈家,也是他老张家,几辈子都没出过的读书种子!”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沉重:“咱们家,世代土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能吃饱穿暖,盖上新房,已经是托了老天爷的福。但要想真正改换门庭,让子孙后代不再受穷受累,被人看得起,光靠种地、打猎,是远远不够的!唯有读书!唯有考取功名!”
这话说到了所有人心坎里。陈延峰重重地点了点头,他今日亲眼见证了儿子的“神异”,又听了岳父那番话,心中早已波涛汹涌。张桂娘更是激动得眼眶发红,看着儿子的目光充满了希冀。
“以前,是咱家没这个条件,也不敢想。”陈满仓继续道,“但现在,不一样了!家里攒下些底子,还能支撑。更重要的是,彦儿他有这个天分!我们不能耽误了他!更不能对不起老天爷给的这份恩赐!”
他看向众人,语气斩钉截铁:“所以,我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想定下一件事:开春之后,就想办法送彦儿去读书蒙学!咱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念下去!”
“爹,我同意!”陈延峰第一个表态,声音坚定,“桂娘身子好了,地里活我能顶起来,打猎还有延岭延岳帮衬。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读书!”
“爹,我们也同意!”陈延岭和李秀娟也连忙点头。陈延岭憨厚地道:“大侄子读书是正事,是咱们全家的大事,我们能帮衬一定帮衬!”
陈延岳更是跳起来,脸上满是兴奋:“对!供大侄子读书!等我再多抓点猎物,卖了钱给大侄子买最好的笔墨纸砚!咱家要出读书人了!” 在他简单的认知里,读书人是极其了不起的,如今这好事落在了他最亲近的大侄子身上,他只觉得与有荣焉,干劲十足。
王氏抹着眼角,连连道:“好,好,读书好!咱彦儿肯定有出息!往后就是文曲星!”
张桂娘虚弱却坚定地点头,声音带着哽咽:“爹,娘,相公,你们决定就好。我……我没意见,就是……就是苦了大家了……”她既为儿子高兴,又为给家庭增添负担而感到愧疚。
全家人的意见空前统一!没有任何犹豫和反对!所有人都清晰地认识到,投资陈彦读书,可能是这个家族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最重要、最正确的一笔投资!无论是作为父亲的陈延峰,作为叔叔婶婶的陈延岭夫妇,还是作为小叔的陈延岳,都将其视为整个家族共同的责任和荣耀。
看到全家如此支持,陈满仓心中大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想了想,又道:“既然定了,就要抓紧。镇上的蒙学馆开春就招生,但好的先生名额紧俏。这样,明天我就让延峰跑一趟镇上,去找他外公,把咱们家的决定告诉他,也请他务必费心,动用他的关系和人面,为彦儿寻一位好蒙师,争取一个入学的机会!这份情,咱们老陈家记下了!”
“哎!我明天一早就去!”陈延峰立刻应下,语气中充满了决心。
大事已定,笼罩在陈家上空的是一种沉甸甸却又充满希望的使命感。每个家庭成员仿佛都看到了家族未来那丝耀眼的光亮,而这一切,都系于那个年仅五岁、已然展现出不凡天赋的孩子身上。
陈彦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听着外间家人逐渐散去的低语声,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轨迹,乃至整个陈家的命运,都将因为今晚的这个决定,而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却又令人无比期待的方向。知识的海洋,科举的道路,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