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收了剑,让郭显、楼云准备早餐。
庞统、诸葛亮走了过来,袁熙只是扫了他们一眼,就知道自己和郭显打的赌输了,不禁对郭显的眼光表示钦佩。
她还真可以,一眼就看出诸葛亮和庞统不同,守身如玉。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环境,守身如玉的男人比贞妇还稀有。看来这诸葛亮与众不同,有着惊人的自律能力,将来必成大器。
他太清楚自律的潜力了。
当然,这样的人也是可怕的。
对一个面对美貌胡姬还能守身如玉的年轻人来说,不管他做什么,都能成功,几乎没有对手。
至少他做不到。
所以当他听到诸葛亮想要看庞统家藏的《鲁班经》时,他便出声相邀,毫不掩饰自己超乎寻常的听力。
耳对应肾,听力就代表着生命力,就像子女多代表着种族兴盛一样。
他要在这两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让他们臣服,为己所用。
“你喜欢术数?”袁熙问道。
他很欣赏这种喜欢实务的人才,就像他欣赏刘晔一样。现在能说会道的读书人很多,肯从事实务的人却不多见,但凡有,他都会予以重用。
为了让程昱有更大的机会拿下濡须坞,他已经让人给刘晔送信,让他赶到淮南,协助程昱作战。
他自己身边也需要这样的人。
作军作战,说到底还是要靠硬实力。战场上打不赢,口才再好也没用。
诸葛亮还没说话,庞统先说道:“不仅是他喜欢,他家新妇更喜欢。”
“你成亲了?”
诸葛亮拱手说道:“回禀大将军,亮新婚不久,新妇是沔南黄氏之女。”
“沔南黄氏?与江夏黄氏什么关系?”袁熙淡淡地说道,心里却有些迟疑。本以为诸葛亮是徐州人,与荆州人关系不深,没曾想他的妻子却是荆襄世族。
不过这也能理解他为何能在襄阳成名了。
“同宗分支。”庞统解释道:“他的妻父黄承彦虽是荆襄名士,却不好与人交结,读书自娱,闲暇时便以研究术数为乐。孔明的新婚幼承家学,精于此道,犹胜其父,就连孔明也要略逊一筹。”
“是么?”带着侍女布餐的郭显不由得插了一句嘴。“如此才女,着实少见,不知能否有幸一晤。”
见诸葛亮犹豫,郭显又道:“大将军爱才,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论男女,皆能重用。你们昨日看到的胡夫人便擅长豢养金雕,能为大军耳目。还有一位阿狸,更是厉害,发明了骑兵用的马镫。大将军不仅脱了她的奴籍,还赏了她一座城里的宅子。”
庞统、诸葛亮听得目瞪口呆,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之前看到袁熙身边的郭显和楼云时,他们还以为袁熙只是好色,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诸葛亮拱手说道:“夫人有命,自当奉从。待到襄阳,一定带新妇拜访夫人。”
“坐,坐。”袁熙招呼道:“边吃边聊。”
就座之后,庞统又介绍了一下黄承彦,特别提到了黄承彦的夫人姓蔡,出自襄阳蔡氏,与刘表的后妻蔡夫人是姊妹。她们有一个姑姑,嫁给了故太尉,南阳人张温。
从昨天的交谈,他知道袁熙对世家有点警惕,甚至排斥,索性将话说在明处,免得将来成为隐患。
这些事,诸葛亮不方便说,只能由他来说。
袁熙听完,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有些失望,但庞统能主动说出来,态度还是可以的。
既然到了荆州,他也不能将荆州大族完全排除在权力之外。诸葛亮最终能不能用,还要看他们的能力如何。假如的确有本事,不用也是浪费。
吃完饭,袁熙放下碗筷,很正式的说道:“士元,孔明,你们年轻有为,人才难得,我想邀你们入幕,助我一臂之力,不知你们可肯屈就?”
庞统、诸葛亮离席而拜。“愿为大将军效劳。”
“那好,士元要去江南说降,当壮行色,我欲委任你为从事中郎,如何?功成之日,自当有赏。”
庞统再拜。“谢大将军。”
从事中郎在大将军府不算高级掾吏,官秩仅六百石,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县令。但是对于他这样一个刚刚入幕的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不是要去江南劝降,必须有一定的官阶以示尊重,他根本不可能担任这样的职务。
袁熙又对诸葛亮说道:“你爱好术数,我想委任你为令史,负责军械制造。令史是微职,士人不喜,但我觉得令史很重要,不逊色于从事中郎,还望孔明能知我心意。”
令史只是百石小吏,位卑事烦,向来不为士人所喜,甚至有以担任令史为辱的。让诸葛亮这位卧龙做令史,袁熙心里既担心,又有些期待。
他想看看诸葛亮能否接受这个任务,又能否在这样的微职上尽心尽力。
至少他很清楚,换成庞统,就算勉强接受了令史这样的职务,大概率也不会用心做事。
两人虽然齐名,又是好友,却是两种性格。
诸葛亮起身施礼。“谢大将军。亮不才,愿竭驽钝之力,不负大将军厚望。”
袁熙满意的点点头。“愿二位不负卧龙、凤雏之名。”
“喏。”
——
吃完早饭,庞统就匆匆告辞,带着新领到的印绶起程,赶往长沙。
袁熙也以最快的速度宣布了任命,表达了自己以和为贵,想劝张羡、桓阶来降的美好愿望。他初到荆州,不希望动刀兵,希望能和荆州士庶共同努力,平定动乱。
美好愿望的背后,就是不言而喻的威胁。
张羡的家族就在南阳,张羡如果不肯降,他的家族肯定是要受到牵连的。
与此同时,袁熙又宣布了一项任命,委任钟繇为荆州刺史。
高干离任,荆州需要一位新的主官。钟繇有治理一方的经验,担任荆州刺史绰绰有余。在之前劝说高干的过程中,他和荆州士族相处愉快,让他接任荆州刺史,也有利于他为大军筹办粮草等后勤工作。
钟繇很满意。
荆州刺史的品秩虽然不高,权力却不小,有让他发挥的空间。
等了两年多,他终于等到了想要的机会。
收到这个消息后,来迎接袁熙的荆州官员、名士纷纷向钟繇表示祝贺。
与钟繇和庞统的任命引起轰动不同,袁熙对诸葛亮的任命几乎无人关心。
区区百石小吏,还是令史这样的微职,不值一提。
喜欢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