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如同幽灵般的灰色快艇,在“蛟龙号”外围徘徊了将近半天后,最终还是如同它出现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海平线下。它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但这种被毒蛇盯上的感觉,却如同冰冷的黏液,附着在每一个“蛟龙号”船员的心头,久久不散。
郭春海站在驾驶室,望着快艇消失的方向,眉头紧锁。被动等待,永远是最危险的。对方在暗,他们在明,下一次遭遇,主动权将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渡边老汉那句“海狼组……很危险”的警告,言犹在耳。
“不能这么下去了。”郭春海转过身,对围拢过来的老崔、格帕欠和二愣子说道,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咱们在这片海里,就像瞎子、聋子。人家摸清了咱们的底细,咱们却连对手是谁、在哪、什么时候来都不知道。这样太被动,迟早要吃大亏!”
“那咋整?春海哥,总不能天天提心吊胆地等着人家打上门吧?”二愣子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所以,咱们得有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郭春海的目光扫过三人,“得把情报网,真正建起来!”
这个想法,在他提出“战略转型”时就已经萌芽,如今经历了俄国渔船的蛮横、韩国渔船的驱逐以及这“海狼组”幽灵般的窥视后,变得愈发迫切和清晰。光靠黑皮老三那种有一搭没一搭的消息,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稳定、更及时、更深入的信息来源。
“这事儿,得分开几条线走。”郭春海开始详细布置,如同在山林中规划狩猎路线般周密。
第一条线,巩固和拓展本土渠道。
返航后,郭春海亲自带着丰厚的“谢礼”——几条顶级的冷冻帝王蟹和一笔现金,再次秘密拜访了黑皮老三。这一次,他没有再含糊其辞,而是明确提出了要求:需要更系统、更及时的信息。不仅仅是哪个海域鱼情好,更要包括各国巡逻船的大致活动规律、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像“海狼组”这样的黑帮势力)的动向、甚至是一些偏远补给点的风声。他承诺,会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准确性,支付相应的“信息费”,并且,如果黑皮老三能发展下线,拓展信息源,他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分成。
金钱的诱惑和郭春海展现出的实力与决心,让黑皮老三彻底动了心。他拍着胸脯保证,会发动他几十年攒下的所有关系,在绥芬河、大连乃至更南边的港口城市,编织一张无形的信息网,专门为“蛟龙号”服务。
第二条线,发展境外眼线。
郭春海将目光投向了那个日本小渔村的渡边老汉。他看得出,渡边虽然胆小谨慎,但对周边海域极其熟悉,而且生活窘迫,是可以争取的对象。第二次前往韩日海域时,郭春海特意绕道再次拜访了那个隐蔽的小湾。
这一次,他带去的不是海胆,而是渡边老伴可能需要的、从中国带来的稀缺药品和一块厚实的、东北产的羊毛毯。他没有直接要求什么,只是表达了对上次提供淡水和信息的感谢,并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可以远程(在一定范围内)接收简单信号的改装收音机(由老崔鼓捣出来的),暗示如果有什么紧急或重要的风声,可以通过特定频率的特定信号示警。
渡边拿着那瓶治疗关节痛的药膏和暖和的毯子,看着那个造型古怪的收音机,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依旧没有多说什么,但在郭春海等人离开时,他破天荒地微微鞠了一躬,用生硬的日语说了一句:“小心……西边……最近……不太平。”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却让郭春海心中一凛。西边,正是“海狼组”传闻中活跃的区域!
第三条线,发动船员,收集一切零碎信息。
郭春海要求“蛟龙号”以及近海船队的每一位船员,都成为情报收集者。在海上遇到其他中国渔船,要主动搭话,交换鱼情,听听闲篇;在码头补给时,要多留意往来船只的动向,听听装卸工、小商贩的议论;甚至是通过短波电台,监听公共频道里各国船只的对话(虽然大多听不懂,但能捕捉到一些频繁出现的船名、地名或紧急信号)。他让二愣子负责整理这些零碎的信息,定期汇总,从中寻找可能有用的蛛丝马迹。
建立情报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黑皮老三那边传来的消息真假难辨,有时为了一点捕风捉影的信息就来索要高额报酬,需要郭春海仔细甄别。渡边老汉更是如同惊弓之鸟,除了那次隐晦的提醒,再无声息,那台收音机也从未响起过。船员们收集的信息更是杂乱无章,大多是无用的闲聊。
但郭春海有足够的耐心。他知道,信任的建立和情报网络的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他就像一个有经验的猎手,在广袤的山林里布下无数个不起眼的陷阱和观察点,等待着一个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但一旦出现就至关重要的机会。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遭遇中。
那次,“蛟龙号”在公海区域遇到了一艘因机器故障而漂泊的朝鲜小渔船。船上的几个朝鲜渔民面黄肌瘦,几乎绝望。郭春海没有犹豫,下令“蛟龙号”靠近,让老崔带着工具过去帮忙检修。经过几个小时的抢修,终于排除了故障。
那些朝鲜渔民感激涕零,他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感谢,只能用生硬的汉语夹杂着手势,反复表达谢意。在交流中,郭春海得知他们经常在元山外海一带作业,对朝鲜东海岸的情况非常熟悉。他心中一动,并没有索要报酬,而是同样送给了他们一些食物、淡水和那台改装收音机,并留下了简单的联系方式(通过黑皮老三中转),表示如果以后在海上遇到困难,或者……听到什么关于某些“特殊船只”(他隐晦地提到了灰色快艇)的消息,可以想办法通知他。
这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朝鲜渔民,或许能成为观察朝鲜半岛东海岸动向的意外眼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粗糙但覆盖面逐渐扩大的情报网,开始零星地发挥一些作用。
黑皮老三传来消息,说“海狼组”最近似乎盯上了一条从香港过来的走私船,暂时可能无暇他顾;近海船队的一个船员在码头听到两个醉醺醺的俄国水手抱怨,说边防巡逻队最近加强了某个区域的巡查,因为之前有中国渔船“越界”捞走了太多螃蟹;甚至有一次,那台留给渡边的收音机,在深夜突然接收到了一段极其微弱、断续的摩斯电码信号,经过老崔破译,大意是“东……有……大船……巡逻”。
这些信息单独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汇集到郭春海这里,经过他的分析和交叉印证,逐渐形成了一幅越来越清晰的、关于周边海域动态的拼图。他开始能够提前规避一些风险,选择更安全的作业时间和区域,甚至偶尔能抓住一些短暂的时间窗口,在对手无暇顾及的时候狠捞一笔。
建立情报网,投入巨大,见效缓慢,但它就像给“蛟龙号”装上了一双穿透迷雾的眼睛和一对聆听四方的耳朵。虽然这双眼睛还不够明亮,这对耳朵还不够灵敏,但它标志着郭春海的团队,正从一个依靠勇气和运气闯荡的冒险者,向着一个更有规划、更具韧性的海上猎手转变。在这片危机四伏的蔚蓝猎场上,信息,开始成为比刀枪更致命的武器。
喜欢重生83:带兄弟赶山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重生83:带兄弟赶山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