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况且况且地驶入北京站,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月台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上。李诗寒随着王教授和两位研究生师兄走出车厢,一股混合着北方干燥空气、汽油味和无数人气息的都市味道扑面而来。北京,这座承载了无数历史与梦想的巨城,以它特有的磅礴气势迎接了他们的到来。
王教授事先联系好了会务组安排的接站大巴。一行人乘车前往位于海淀区的会议酒店。沿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现代化的都市景象与南陵的婉约截然不同。李诗寒靠在窗边,静静观察着这座陌生的城市。他的精神力在【专注怀表】的辅助下,悄然延伸出去,试图感知这座千年古都的能量场。
与南陵大学图书馆那种凝聚而深邃的能量源不同,北京的能量场宏大、驳杂,如同浩瀚的海洋。有厚重沉凝的历史气息从故宫、天坛等方向隐隐传来;有蓬勃跃动的现代科技能量在中关村等地汇聚;也有无数细微的个人生命气息交织其中,构成一幅无比复杂的能量图谱。在这宏大的背景下,他试图寻找与国家图书馆相关的能量特征,但距离尚远,感知模糊,只觉那方向似乎有一股渊深似海的文化底蕴在静静流淌。
【进入超大型城市能量场,感知到宏大多元能量背景。精神力受到轻微干扰,适应中…城市探索任务(隐藏)触发:初步感知并记录至少三个具有显着能量特征的地标。奖励:优化点数+30,环境适应力提升。】
系统的提示让李诗寒心中微动。看来,这次北京之行,不仅仅是学术交流,也是一次难得的“场域”修炼机会。
入住酒店,安顿好行李后,王教授召集大家开了个短会,再次强调了会议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报告要点。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王教授建议大家好好休息,适应环境,为明天的会议养精蓄锐。
李诗寒在房间休息片刻后,决定出去走走。他婉拒了师兄们一起去逛附近商场的提议,独自一人朝着国家图书馆的方向漫步而去。他并不急于进入,只是想先近距离感受一下它的外部气场。
国家图书馆新馆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站在馆前广场上,李诗寒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比南陵大学图书馆更加磅礴、更加精纯浩瀚的知识气息扑面而来!那气息中蕴含着无数典籍的智慧沉淀,如同文化的汪洋,让人心生敬畏。他尝试将精神力更加集中地探向图书馆主体建筑,但立刻感受到一层强大而温和的“屏障”。这屏障并非人为设置的能量隔绝,更像是无数知识精华自然凝聚形成的“文华之气”,厚重而绵密,保护着馆内的一切,也阻止了外界的随意窥探。以他目前的精神力水平,根本无法穿透,甚至连内部是否存在类似南陵那样的特殊能量源都无法确定。
【接触国家级知识汇聚地,感知到浩瀚“文华之气”屏障。精神力受到洗涤与压制,对高阶能量场适应性微幅提升。警告:当前实力无法突破此屏障进行深度探测。】
果然如此。李诗寒并不失望,反而更加肃然起敬。这才是国家级文化殿堂应有的气象。他绕着图书馆外围走了一段,仔细感受着那无处不在的文化底蕴,将这种宏大的“势”记在心中,这对他的精神修炼和灵纹感悟大有裨益。
傍晚回到酒店,李诗寒接到王教授的通知,说陈教授想晚上约他们项目组一起吃个便饭,顺便聊聊明天的报告。李诗寒心中一动,知道重头戏来了。
晚餐安排在一家离酒店不远的、环境雅致的淮扬菜馆。陈教授早早到了,见到王教授一行人,热情地起身相迎。他看起来比在南陵时更加精神矍铄,目光锐利中带着长者特有的温和。
“王教授,一路辛苦!小李,还有两位同学,欢迎来北京!”陈教授笑着和大家握手,轮到李诗寒时,他特意多看了一眼,笑容意味深长,“小李,上次在南陵论坛,你的发言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啊。这次报告,我可是很期待。”
“陈教授您过奖了,我会努力讲好。”李诗寒恭敬地回答,心中警惕,知道这绝非简单的客套。
席间,气氛融洽。大家聊着学术动态、会议安排,也聊了些北京的风土人情。陈教授学识渊博,谈吐风趣,很好地掌控着话题。但李诗寒敏锐地察觉到,陈教授的话题有意无意地总会引向古籍数字化中的难点和前沿探索,尤其是一些涉及非文本信息挖掘、特殊符号识别等领域。
“现在技术是越来越先进了,”陈教授抿了一口茶,看似随意地说道,“但有些古籍里的东西,光靠机器识别还不够。比如一些流传下来的特殊标记、符图,可能蕴含着古人独特的智慧或者…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信息编码方式。这方面,不知道你们在项目中有什么发现或者设想?”
王教授接过话头,从技术角度谈了一些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可能性。李诗寒安静地听着,心中雪亮,陈教授这是在投石问路。他斟酌着词语,谨慎地补充道:“陈教授说得对。我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是具有明确语义或装饰功能的符号。对于那些意义不明、结构特殊的符号,确实需要更深入的跨学科研究,可能涉及历史学、文献学、民俗学甚至古代科技史等多个领域。我们现阶段能做的是尽可能清晰地记录和分类,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他既肯定了问题的价值,又巧妙地将难题引向了需要多方合作的宏观层面,没有暴露自己的私人发现。
陈教授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在李诗寒脸上停留片刻,笑道:“年轻人思路很开阔,不局限于技术本身,很好。跨学科合作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他没有再深入追问,转而聊起了别的话题。
但李诗寒能感觉到,陈教授那双看似温和的眼睛背后,藏着深深的探究欲。这次晚餐,更像是一次温和的“面试”或“摸底”。陈教授对特藏古籍的秘密,显然知之甚深,并且对可能掌握相关线索的人抱有极大的兴趣。
晚餐结束后,陈教授和王教授走在前面,低声交谈着什么。李诗寒和两位师兄跟在后面。一位师兄低声对李诗寒说:“诗寒,陈教授好像特别关注你啊。”
李诗寒笑了笑:“可能是我上次论坛的发言比较冒失吧。”
“哪有,讲得很好!”师兄拍拍他肩膀,“明天报告加油!”
回到酒店房间,李诗寒洗漱完毕,没有立刻休息。他站在窗前,望着北京的万家灯火,心中思绪翻腾。陈教授的试探,证实了他的猜测,也意味着他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些有心人的视野。国家图书馆的浩瀚与屏障,让他意识到自身力量的渺小。北京这座城市的复杂能量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他取出那枚汉代五铢钱,握在手心,感受着那丝微弱的“金戈之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他盘膝坐下,进行例行的精神凝练。这一次,他尝试引导精神力去适应和融入北京城宏大而驳杂的能量背景,如同水滴汇入海洋,不再试图去对抗或解析,而是学习在其中保持自我,并汲取那无处不在的、微弱的历史沉淀气息来滋养精神。
【尝试在超大型复杂能量场中进行精神适应与修炼,精神力韧性微幅提升,对“势”的感悟加深。】
修炼完毕,李诗寒感觉精神更加凝练,对明天的报告也充满了信心。无论前方有何种挑战,他都将以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最谨慎的态度去面对。
京城之夜,深沉而充满未知。少年的新征程,刚刚拉开序幕。
喜欢我的开挂人生1356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我的开挂人生1356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