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共识”达成后,星火联邦如同一部精密而庞大的机器,开始围绕着“跨宇宙规则桥”项目全速运转。泛银河学院成为了绝对的核心,其下设立了 “规则桥项目理事会” ,由凯洛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统筹来自联邦所有成员文明的资源与智慧。
第一阶段的目标明确而艰巨:建造一个 基础规则信息接收阵列,并确保其与主宇宙规则网络的完全隔离,实现可控的、单向的信息流。
这项工作远超以往的任何工程。它不是在太空铺设钢板或建造反应堆,而是要在时空结构本身进行“刺绣”,用对规则的理解作为针线,编织出能够捕获异宇宙规则信息的“网”。
“无尽族廊”星云的那枚“播种者纹章”成为了关键参照物。勘察团发现,这枚纹章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稳定的规则锚点,其内部结构蕴含着如何在不同规则体系间建立“缓冲区”的天然范式。它就像一份来自远古的、关于如何安全地进行跨规则交互的 说明书。
基于对纹章的深入研究,以及异宇宙存在提供的“蓝图”中关于基础结构的部分,项目组设计出了规则桥的第一块“基石”—— “规则谐振晶格”。
这种晶格并非物质实体,而是通过高度协同的集体意识场,在特定时空坐标点,利用“意念构造”技术稳定住的一种 规则场结构。它能够与异宇宙传来的规则信息产生极其微弱的共振,并将这种共振转化为本方宇宙规则体系内可以识别和记录的、极度简化的“投影”。
在曙光哨站附近的实验空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甚至一些具备特殊感知天赋的个体)通过“星网”连接,他们的意识如同无数条溪流,汇入由凯洛斯团队构建的“意识熔炉”。在“熔炉”中,杂念被过滤,思维被纯化,最终凝聚成一股高度有序的意念洪流,作用于目标空域。
起初,尝试屡屡失败。规则场结构要么无法稳定形成,要么在形成的瞬间就因与本土规则冲突而湮灭,甚至偶尔会引发小范围的时空涟漪,需要启动安全协议进行平复。
但联邦展现了惊人的韧性。每一次失败都被详细记录、分析,并迅速转化为优化算法的养分。来自不同文明的智慧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往往能在某种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下找到突破口。
数月之后,在经历了第 1174 次尝试后,第一个稳定的“规则谐振晶格”终于被成功构筑出来!
它悬浮在虚空中,肉眼不可见,但在规则探测器的视野里,它像一个由纯粹几何光晕构成的、不断微微“呼吸”着的透明多面体。当异宇宙的规则信息“噪音”拂过它时,它能产生清晰、稳定的共振响应,并将其转化为可被记录的、虽然依旧极其抽象的数据流!
第一步,成功了!
消息传出,整个联邦都为之振奋。这证明,“编织规则之桥”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项目组没有停歇,立刻开始部署更多的“规则谐振晶格”,计划将它们以特定的几何阵列排列,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 “规则接收网络”,以期能捕获更丰富、更清晰的异宇宙规则信息。
与此同时,对已接收到的、经过转化的规则数据进行的初步分析,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
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对方宇宙物理常数的“投影”,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些极其微弱的、与对方宇宙内 “大规模意识活动” 或 “结构性变迁” 相关的“规则回声”!虽然还无法解读具体内容,但这意味着,这座尚未完全建成的“桥”,已经能够让他们隐约听到对方宇宙内部“生命”(如果存在的话)活动的“脚步声”!
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联邦继续推进该项目的信心。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扩大接收网络规模时,一直稳定提供着“蓝图”和“关注”的异宇宙存在,其传递过来的规则信息流,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非自然的 中断。
中断只持续了微不足道的一瞬间,随即恢复。
但在中断发生的同时,所有连接在“规则谐振晶格”上的敏感个体,都清晰地感受到了一股转瞬即逝的、来自异宇宙方向的、难以言喻的“扰动” 感。
仿佛在那片浩瀚的、欣赏可能性的规则之海中,投入了一颗看不见的石子。
是对方宇宙内部发生了某种变故?
还是这座正在建造的“桥”,引起了某些未知存在的注意?
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影,悄然掠过正在奋力编织规则之桥的星火联邦上空。
(规则之桥的建造,迎来了第一个未知的变数……)
喜欢无序穿行者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无序穿行者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