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燕京上元:灯映龙楼聚藩侯
开武元年春正月十五,燕京城的上元灯节比江南更显壮阔。永定门至皇宫的十里长街上,万盏花灯如星河垂地,既有江南绣娘织就的 “秦淮风月” 灯,也有燕云工匠锻打的 “铁林破阵” 灯,往来百姓的欢笑声混着胡商叫卖胡饼的吆喝,将迁都后的燕京衬得既繁华又雄浑。
皇宫紫宸殿外的广场上,二十余盏 “藩镇归心” 主题灯格外醒目,每盏灯上都绘着一位节度使的战功:杨业的 “燕云破辽图”、潘美的 “山东平寇图”、曹延禄的 “河西守关图”,灯火映照下,仿佛将这些年的征战岁月一一重现。
酉时三刻,各路藩镇节度使陆续抵达宫门前。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身着紫袍,腰间佩着先帝柴荣赐的 “忠勇” 剑,却难掩眉宇间的警惕 —— 自柴熙诲斩辽王、建燕朝后,他便深知这年轻帝王绝非善茬,此次召藩镇入京,怕是 “赏功” 为名,另有图谋。
紧随其后的武昌节度使林仁肇,一身玄甲未卸,甲缝里还沾着长江水师操练的水渍。他与柴熙诲在灭南唐时曾并肩作战,却也清楚这位帝王的手段:“李节度,今日宫宴怕是不简单,你我需多留个心眼。” 李重进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宫门前值守的甲字军 —— 这些士兵手中的突火弩,比去年幽州之战时又精进了几分,箭簇上的寒光让人心头发紧。
燕云节度使杨业倒是坦荡,一身白袍配长枪,身后跟着两名燕云军亲兵,刚到宫门便朗声道:“陛下召我等论功行赏,乃君臣相得之幸,诸位何必愁眉苦脸?” 他与柴熙诲在幽州共破契丹,对这位年轻帝王的能力极为信服,只是想起麾下燕云军即将易主,心中仍有几分不舍。
蜀地节度使张永德、山东节度使潘美、河西节度使曹延禄,以及十余位小节度使,也陆续入宫。众人穿过灯海,步入紫宸殿时,殿内的宴席已备好,御座两侧分设藩镇席位,每席前都摆着鎏金酒具与刻着节度使名号的玉牌,看似礼遇周全,却在殿外暗布了神机军的三重防线 ——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 “请君入瓮” 的架势。
二、宫宴陈设:酒食间藏雷霆势
紫宸殿内的宴席布置,处处透着帝王的威慑。殿中悬挂的 “天下一统” 巨幅舆图,将燕云、河北、江南、河西、蜀地尽数纳入,用朱红圈出的 “中枢直辖地” 正不断扩大;宴席旁的展架上,陈列着幽州之战缴获的辽王金冠、铁林军铁甲,以及新造的连发火弩、重型轰天雷 —— 这些火器身上,都刻着 “中枢军器监造” 字样,暗示着军权已收归中央。
柴熙诲身着十二章纹龙袍,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过席间的节度使们,声音带着上元节的暖意:“今日召诸位来,一是共度上元,二是论迁都之功 —— 燕京能定,燕云能守,皆赖诸位之力。” 他抬手示意内侍斟酒,“先饮此杯,为诸位的战功,也为燕朝的将来!”
众人举杯饮尽,杯盏碰撞声却显得有些沉闷。潘美放下酒杯,目光落在展架上的轰天雷:“陛下新造的火器愈发精良,有此利器,何惧契丹反扑?” 他这话既是奉承,也是试探 —— 想知道中枢军器是否还会分拨给藩镇。
柴熙诲指尖叩击案几,清脆声响在殿内回荡,似暗藏玄机。他目光如炬,转向杨业,语带深意:“杨将军麾下燕云军,去年幽州一战,大破辽军,斩获三万首级,声威震慑北疆,当真不愧天下劲旅之名。朕还听闻,军中那威力无穷的突火骑弩,更是将军亲手改良?”
白发如雪的杨业缓缓起身,抱拳行礼,身姿挺拔如松,谦逊道:“此乃众将士在血火拼杀中,反复摸索、总结所得,末将不敢独揽功劳。”
柴熙诲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抬手示意内侍。不多时,一把崭新的突火骑弩呈至御前,寒光闪烁,尽显精良。“这是军器监依将军改良之法,又苦心钻研,提升了射程。今日赐于将军,望燕云军如虎添翼,再立战功。”
宴席间,柴熙诲逐一提及各节度使的功绩:
四朝老帅李重进,身为皇亲国戚,素有南渡时期 “擎天柱” 之称,坐镇淮南防线,凭其威望与谋略,
是当年阻挡赵宋南侵的第一防线;林仁肇率水师,平定长江海盗;曹延禄守河西,拒党项侵扰…… 每提一人,便赐下良田、美宅、金银,赏赐之丰厚,让小节度使们眼中泛起艳羡,却让李重进、张永德等老藩镇更觉不安 —— 帝王的恩赏越重,往往意味着接下来的要求越难拒绝。
酒过三巡,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甲叶碰撞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三百名神机军士兵列队走过殿外,手中的连发火弩齐声上弦,发出 “咔嚓” 脆响,紧接着是重型轰天雷的车轮碾压声 —— 这是柴熙诲刻意安排的威慑,让节度使们清楚,反抗绝无可能。
三、酒酣言政:恩威并施收兵权
柴熙诲放下酒杯,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他目光扫过席间,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自世宗皇帝起征战多年,为国家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朕记在心里,也不会亏待诸位。”
他抬手示意内侍呈上封赏名册,“李重进,赏淮南良田五千亩,金陵宅邸一座,加授‘太傅’虚职,不必再掌淮南兵权;林仁肇,赏武昌湖田三千亩,江都商铺十间,加授‘太保’虚职,长江水师归水师提督府管辖;杨业,赏燕云牧场三处,战马千匹,加授‘辅国大将军’,燕云军归中枢北军都督府节制……”
名册上的每一条封赏,都对应着 “收回兵权” 的安排。李重进握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杯中的酒洒出几滴,落在紫袍上洇出深色痕迹 ——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干脆。
“陛下!” 河西节度使曹延禄忍不住起身,“河西与党项接壤,常年战事不断,若收回兵权,恐难抵御党项侵扰!” 他麾下的河西兵是抵御党项的主力,一旦交权,河西防务便成了未知数。
柴熙诲看着他,语气带着安抚:“曹将军放心,中枢已命丙字军五千人开赴河西,接管防务,军器监也会拨最新式的轰天雷、突火弩支援。你只需安享晚年,若河西有战事,朕还会请你入宫商议,绝不会让你这员老将的才智埋没。”
杨业也起身道:“燕云军随末将多年,将士们恐难适应中枢管辖……” 话未说完,柴熙诲便接过话头:“杨将军的顾虑,朕明白。燕云军的将领,凡有战功者,皆可调入燕京军学深造,优秀者可任北军都督府参军 —— 朕不会亏待燕云军的将士,只会给他们更好的前程。”
李重进看着眼前的局面,知道反抗无用 —— 神机军的威慑摆在那里,柴熙诲的安排也还算周全,至少保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率先起身,躬身道:“臣李重进,谢陛下恩赏,愿交出淮南兵权,归乡养老。”
有了李重进带头,其他节度使也纷纷起身:“臣等谢陛下恩赏,愿交兵权!” 林仁肇、张永德、潘美…… 连最开始担忧的曹延禄,也躬身应下。十余位小节度使更是不敢迟疑,纷纷表示愿意交权 —— 他们本就实力薄弱,能得帝王恩赏,已是意外之喜。
柴熙诲看着众人臣服的模样,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抬手示意众人落座:“诸位能识大体,朕很欣慰。从今往后,诸位便是燕朝的辅国之臣,若有子孙愿入仕,可优先入政学、军学,朕必量才任用。”
四、宴罢灯残:中枢集权定新局
宫宴散时,已是夜半。节度使们走出紫宸殿,看着依旧璀璨的上元花灯,心情却各不相同。李重进握着手中的 “太傅” 印信,想起当年随柴荣征战的岁月,心中满是感慨 —— 藩镇割据的时代,终究要结束了。
杨业望着殿外陈列的燕云军战甲,对身后的亲兵道:“明日便将燕云军的兵符、花名册交给北军都督府,告诉将士们,跟着中枢,比跟着我更有前途。” 亲兵躬身应道:“是,将军。”
柴熙诲站在御座前,看着舆图上被朱红圈出的 “中枢直辖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内侍轻声道:“陛下,所有节度使都已答应交权,三日内便会将兵符送至中枢。” 柴熙诲点头:“传令下去,北军都督府、南军都督府、水师提督府即刻接管各藩镇兵权,军器监停止向藩镇供应火器,所有军器制造权收归中枢。”
他走到展架前,抚摸着新造的连发火弩,声音低沉:“五代以来,藩镇作乱是天下大患。如今收了兵权,燕朝才能真正统一,才能谈‘远迈汉唐’。” 窗外的花灯依旧明亮,映照着这位年轻帝王的身影,也映照着一个即将告别藩镇割据、走向中枢集权的新时代。
次日清晨,燕京城的百姓发现,宫门前的 “藩镇归心” 灯被换成了 “中枢一统” 灯,灯上绘着神机军与各藩镇军队合编操练的场景。街头巷尾的茶馆里,说书先生开始讲 “上元宫宴收兵权” 的故事,将柴熙诲赞为 “终结五代乱局的圣主”。
而在政事堂内,窦仪、吕余庆等重臣正与政学署的学员们商议 “藩镇之地改设州县” 的事宜 —— 收兵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将藩镇之地彻底纳入中枢管辖,让燕朝的政令,真正通行天下。
开武元年的上元节,不仅是一个灯节,更是燕朝走向统一、中枢集权的开端。柴熙诲用一场宫宴,兵不血刃地收回了藩镇兵权,既展现了帝王的雷霆手段,也体现了对功臣的安抚,为他 “远迈汉唐” 的志向,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大周皇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大周皇商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大周皇商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