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宇在知青点的床上辗转反侧了一夜,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去与留的利弊。天刚蒙蒙亮,他就顶着两个黑眼圈起了床,决定去农场的田野里走走,让自己的思绪更清晰些。
清晨的北大荒田野静谧而祥和,微风中带着丝丝凉意,麦浪轻轻翻滚着。杨浩宇漫步在田埂上,回想起自己来到北大荒后经历的每一次困难与挑战,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逐渐掌握各种农活技巧,再到运用天师传承的本事解决一些离奇事件,这片土地见证了他的成长。
“浩宇,这么早啊!”一个声音传来,杨浩宇回头,看到了农场的老张头。老张头是农场的老职工,在这里干了一辈子,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张大爷,您也早啊。”杨浩宇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老张头走到杨浩宇身边,看着他的样子,关切地问:“孩子,咋了?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有啥心事?”
杨浩宇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省里面邀请他参与项目的事情告诉了老张头。
老张头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浩宇啊,这是个好事儿啊。你有本事,有想法,去省里面的项目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儿。”
杨浩宇苦笑着说:“张大爷,我知道这是个机会,可我舍不得这里啊。这里的一草一木,还有大火,我都放不下。”
老张头拍了拍杨浩宇的肩膀:“我明白你的心思,孩子。我在这农场待了一辈子,知道这里的人和事都有感情。但你还年轻,不能因为舍不得就放弃更好的机会。你要是能在那个项目里做出成绩,回来能给咱农场带来更多的好处,那才是真的为大家好。”
杨浩宇听了老张头的话,心中一动。他一直想着自己走了会对农场有影响,却没从这个角度想过。
和老张头分开后,杨浩宇回到知青点,知青们都已经起来了。大家看到杨浩宇,都围了过来,询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了。
“浩宇,你别犹豫了,去试试吧。我们都支持你。”赵刚坚定地说。
“是啊,浩宇哥,你要是在那边发展好了,以后我们也能跟着沾光呢。”王芳也笑着说。
看着大家真诚的面孔,杨浩宇心中的感动和纠结交织在一起。他知道大家是真心为他好,也明白这个机会确实难得。
“好,我决定了,我去。”杨浩宇终于下定了决心。知青们听了,都欢呼起来,纷纷为他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杨浩宇开始为离开农场做准备。他把自己在天师传承中学到的一些简单的辟邪方法教给了知青们,还和农场的技术人员交流了一些关于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经验。
在杨浩宇准备离开的前一天晚上,知青点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欢送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喝着自制的米酒,气氛却格外热烈。
“浩宇,到了省里面要好好干,别忘了我们这些知青战友。”李勇端起酒杯,对杨浩宇说。
“放心吧,我肯定不会忘的。大家在农场也要好好的,有什么事随时给我写信。”杨浩宇眼眶有些泛红。
大家一边吃着喝着,一边回忆着在北大荒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泪水,有汗水,那些共同度过的日子,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天清晨,一辆吉普车来到了农场,是陈建国派来接杨浩宇的。知青们和农场的职工们都来为杨浩宇送行。
“浩宇,一路顺风啊!”
“到了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大家纷纷向杨浩宇挥手告别。杨浩宇坐在车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农场和熟悉的人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项目中做出成绩,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吉普车沿着崎岖的道路疾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土。杨浩宇看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思绪已经飞向了即将到来的新征程。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杨浩宇来到了省城。省城的繁华让他有些目不暇接,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北大荒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建国在约定的地点等着杨浩宇,看到他来了,微笑着迎了上去:“杨浩宇,欢迎你来到省城,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项目。”
“陈先生,您好。我会努力的。”杨浩宇坚定地说。
陈建国带着杨浩宇来到了项目组的办公地点,这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楼,里面进进出出的都是穿着整洁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带着一种忙碌而又自信的神情。
“这里就是项目组的所在地,你以后就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我们这个项目汇聚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希望你能尽快融入其中。”陈建国介绍道。
杨浩宇跟着陈建国在大楼里转了一圈,认识了一些项目组的领导和同事。大家对他都很热情,也对他在北大荒的经历很感兴趣。
晚上,杨浩宇躺在项目组安排的宿舍床上,看着陌生的天花板,心中既兴奋又紧张。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又充满未知。他知道,从明天开始,自己就要正式投入到项目中,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村发展贡献力量。而他的天师传承,也将在这个新的舞台上,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七零北大荒:天师知青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