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年赴夷陵:蓝忘机记挂魏无羡踪迹,每至旧年坠崖时便踏访乱葬岗
夷陵的风总带着乱葬岗特有的、混杂着泥土与怨气的冷意。
自魏无羡坠崖那年后,每到秋末——那个血色不夜天的纪念日。
蓝忘机都会换上素色衣袍,独自踏上这片被百家忌惮的荒芜之地。
他从不与旁人同行,也从不对人提及此行的目的。
御剑落在乱葬岗边缘时,衣角总会被寒风掀起,白衣在枯黄的荒草间格外醒目。
没人知道,他执着地来此,并非为了寻找什么“夷陵老祖”的踪迹。
只是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或许能在这怨气弥漫的谷底。
捕捉到一缕属于魏婴的魂息,哪怕只是极淡的一丝。三年来,从未间断。
2. 洞穴留酒:寻至曾有魂息的洞穴外,放下两坛天子笑,默立片刻方去
蓝忘机的脚步从不停留于乱葬岗表面,他熟练地避开嶙峋的怪石与汹涌的怨气。
循着记忆中那缕曾一闪而过的微弱魂息,走向谷底深处的土豆窖。
那是魏无羡从前在乱葬岗时,亲手挖的用来储存土豆的洞穴,如今早已破败不堪,洞口被荒草半掩。
他在洞口站定,从乾坤袋中取出两坛天子笑——是魏婴从前最爱的牌子,坛身还沾着些许寒气。
轻轻将酒坛放在洞口的青石上,他没有说话。
只是垂眸凝视着那扇被岁月侵蚀的木门,墨色的眼眸里藏着无人察觉的温柔与怅惘。
默立片刻后,指尖轻轻拂过坛身,仿佛在确认什么。
才转身走向不远处的岩石,没有打扰洞穴内可能存在的寂静。
3. 琴伴风来:席地坐于洞前石上抚琴,《忘羡》曲调随山风飘入洞内
蓝忘机取出背上的忘机琴,席地坐在洞口前的青石上。
指尖轻拨琴弦,没有繁复的章法,只有一段简单却绵长的曲调缓缓流淌——那是他在云深不知处。
无数个深夜里,凭着记忆与思念,为魏婴谱的《忘羡》。
琴音清越,带着蓝氏仙泽特有的纯净,像一缕暖阳,穿透乱葬岗的怨气与寒风,在谷底轻轻回荡。
山风掠过琴弦,将曲调送向四面八方,也悄悄钻进了土豆窖的缝隙里。
他的指法很轻,没有往日抚琴时的规整,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仿佛在通过琴音,向某个看不见的人诉说着三年来的牵挂。
4. 韵入残魂:琴音携蓝氏仙泽,意外渗入魏无羡魂体,暂缓怨气侵蚀
土豆窖内,魏无羡正蜷缩在角落,用执念勉强抵御着外界怨气的渗透。
忽然,一缕清越的琴音顺着窖壁缝隙飘了进来。
带着熟悉的、属于蓝氏的纯净仙泽,瞬间驱散了窖内弥漫的阴冷。
他猛地“抬头”,魂体因这突如其来的琴音而微微震颤。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琴音已像温柔的水流,缓缓渗入他的魂体——那些与魂体相融的怨气。
在接触到仙泽的瞬间,竟停下了躁动,不再试图侵蚀他的魂丝。
甚至连窖外汹涌的怨气,都仿佛被琴音压制,变得温顺了许多。
这是他苏醒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纯粹的暖意。
没有冰冷,没有痛苦,只有琴音带来的安稳。
5. 魂体微暖:残魂在琴韵中渐有暖意,蜷缩的姿态悄悄舒展
琴音持续流淌,魏无羡的魂体渐渐被一层淡淡的光晕包裹。
那是琴音中的仙泽与他的魂体相互交融。
带来的温暖顺着魂丝蔓延至每一处角落,驱散了三年来积在魂体里的寒意。
他原本蜷缩的魂体,在暖意的包裹下,悄悄舒展开来——不再像从前那样紧绷着抵御外界。
而是放松地悬浮在窖中,随着琴音的节奏轻轻晃动。
他能清晰地“听”出,这段曲调里藏着的温柔与思念,像极了蓝湛从前看他的眼神。
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被轻轻触动,连带着魂体都变得更加凝实。
指尖甚至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属于“活着”的温度。
6. 影去音留:蓝忘机离去后,琴音余韵仍绕窖不散,护魂体暂得安稳
夕阳西下时,蓝忘机才停下抚琴的手。
他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土豆窖的方向,将忘机琴背好。
又望了望那两坛未动的天子笑,才转身御剑离去。
白衣身影渐渐消失在乱葬岗的暮色里,只留下寒风在谷底轻轻吹拂。
可他离去后,《忘羡》的琴音余韵却没有消散。
反而像一层无形的屏障,萦绕在土豆窖周围,将外界的怨气彻底隔绝在外。
魏无羡的魂体悬浮在窖中,被余韵包裹着,感受着持续的暖意与安稳。
他“望着”洞口的方向,脑海里浮现出蓝湛抚琴时的模样。
心底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念头——他想再见一见蓝湛,想亲口对他说一句,好久不见。
而这份念头,成了他接下来冲破禁锢的新动力。
接下来可以扩写魏无羡借着琴音余韵,尝试加固魂体。
探索土豆窖周边环境,或是发现那两坛天子笑的存在。
需要我从“魏无羡感知到洞口的天子笑”这部分继续创作吗?
喜欢夷陵鬼王引仙途:阖家仙缘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夷陵鬼王引仙途:阖家仙缘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