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采访车开到陈默市时,连沙漠里的风都好像慢了半拍。
记者是个金发女人,叫艾米,带着个摄像师,从金沙萨坐了三天车才到。她下车第一眼就愣住了——柏油路干净得能反光,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公寓楼的阳台上摆着花盆,广场上还有孩子在踢足球(鲁迪从比利时公司换的二手足球)。
“这真的是刚果北部?”艾米扯了扯翻译的袖子,“我以为会是茅草屋和土路。”
翻译笑着说:“鲁迪执行长把这儿改造成‘沙漠明珠’了。”
鲁迪早就等在董事会大楼门口,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染成了黑色(索菲亚让他染的,说“上镜好看”),手里拿着份《金沙会发展报告》,上面印着“人均收入300美元\/月”“识字率70%”“铁路建设进度33%”——数字是李老头算的,半真半假,真的是铁矿出口的收入,假的是把“未来预计”也算成了“当前数据”。
“艾米女士,欢迎来到金沙会。”鲁迪伸手,笑容恰到好处,“我带您参观。”
他先带艾米去了沙西市的工厂。保罗穿着新工装,正指挥工人造拖拉机零件——那些零件是鲁迪从比利时公司买的图纸,照着焊的,看着像模像样。“我们的工厂能造农具、修卡车,以后还要造拖拉机。”鲁迪指着生产线,“以前金沙会的人靠手挖地,现在有了农具,麦田增产了两倍。”
艾米举着话筒问:“这些技术是您自己研发的吗?”
“是我们团队共同研发的。”鲁迪笑了笑,没说是买的图纸,“金沙会的人很聪明,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创造奇迹。”
接着去了学校。孩子们正在用电子教学机上课,屏幕上显示着“世界地图”。艾米问一个孩子:“你知道伦敦在哪吗?”孩子指着屏幕上的红点:“知道!鲁迪执行长说,以后我们的铁矿能运到伦敦!”
最后去了医院。索菲亚穿着白大褂,正在给老人做体检,手里拿着听诊器,动作熟练。“我们的医院有二十张病床,能做简单的手术,还有疫苗。”鲁迪站在病房门口,声音温柔,“以前金沙会的人得了疟疾就只能等死,现在有了索菲亚医生,死亡率降了90%。”
艾米的镜头一直没停。她拍柏油路,拍工厂,拍孩子的笑脸,拍索菲亚给老人量血压的样子,最后把镜头对准鲁迪:“鲁迪先生,您是怎么做到的?五年前这里还是个小部落,现在已经成了‘经济中心’。”
鲁迪靠在董事会大楼的大理石柱子上,阳光照在他脸上,没提抢铁矿、扣骆驼,没提雇佣军的“战利品”,只说:“靠大家。金沙会的人团结,肯干活,我只是把大家的力气往一处使。”他顿了顿,加了句,“还有信念——我相信沙漠里也能长出城市。”
采访进行了三天。艾米想找陈默聊聊,鲁迪说:“陈默会长年纪大了,他从1985年到这里,那个时候他27岁,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现在已经45岁了,身体不好,一直在家里休息。”其实是陈默不愿见——他看着鲁迪对着镜头撒谎,心里堵得慌,躲在公寓里没出门。
娜姆劝他:“去见见吧,跟记者说说实话。”
“说啥?”陈默叹了口气,“说他靠雇佣军抢钱?说他的人均收入是假的?记者信吗?百姓信吗?他们现在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电灯,就算知道是假的,也会帮他瞒着。”
采访最后一天,艾米在广场上搞了个“民众采访”。巴老举着话筒说:“鲁迪执行长是好人!给我们分粮食,修房子,没有他就没有金沙会!”一个女人抱着孩子说:“我儿子能上学,能看电子教学机,全靠鲁迪执行长!”
艾米问:“你们觉得鲁迪先生有缺点吗?”
没人说话。过了会儿,一个老人小声说:“就是太拼了,白头发都熬出来了……”
镜头转向鲁迪,他眼眶红了,抹了把脸:“听到大家这么说,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采访车走的那天,鲁迪送了艾米两箱铁矿砂——说是“金沙会的特产”,其实里面混了几块小钻石。艾米笑着收下了,说回去一定好好报道。
一个月后,bbc的报道播了。标题是《刚果的奇迹:从部落到经济中心,鲁迪和他的金沙会》。画面里,鲁迪站在大理石大楼前,笑容灿烂;孩子们在广场上踢足球;工厂的生产线运转不停。字幕写着:“人均收入超金沙萨,刚果唯一的企业家,伟大的执行长”。
金沙会的人都挤在网吧看报道。看到鲁迪出现在屏幕上,大家欢呼起来,有人还放了鞭炮(鲁迪从中国商人手里换的)。
“鲁迪执行长上电视了!”
“咱们金沙会出名了!”
“以后肯定有更多人来跟咱们做生意!”
鲁迪也在看,坐在索菲亚旁边。索菲亚没笑,指着屏幕上的“人均收入300美元”:“实际只有150美元,你就不怕被拆穿?”
“怕啥?”鲁迪搂住她的肩膀,“bbc都报了,谁会不信?就算有人怀疑,等铁路修通了,港口建起来了,这数字就成真的了。”
索菲亚没说话,看着屏幕上鲁迪的笑脸。聚光灯很亮,把他照得像个伟人,可她总觉得,那光亮背后,有太多东西被藏起来了——石屋里的黄金,雇佣军带血的武器,还有鲁迪染黑的头发下,那些没来得及染的白。
陈默也在看,关着门,一个人。报道播完后,他拿出李老头给的账本,在“安哥拉边境收入”那页画了个圈。圈旁边,他写了句话:“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才是真的金沙会。”
喜欢沙海龙蛇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沙海龙蛇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