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杰克带来了一堆书,不是军事教材,也不是史书,而是实打实的大学教材——《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甚至还有本《微积分》。
“这些都是我从基地图书馆借的,正版教材,比你那本破《罗马史》管用。”杰克把书递给卡鲁,“好好看,学明白了,你就是磐石部的‘总经济师’兼‘首席运营官’。”
卡鲁拿着《管理学原理》,翻了翻,眉头皱成了疙瘩:“这上面咋都是图表?还有公式?跟《史记》不一样啊。”
“不一样才好。”陈默说,“这是现代人管事儿的法子,比三省六部实用。”
卡鲁将信将疑地抱着书回了石屋。接下来的几天,部落里安静了不少——卡鲁没再提“军机处”,也没折腾元老会,天天蹲在石屋里啃教材,时不时发出“咦?”“哦?”的声音。
大家都好奇他在看啥,有次阿木路过,探头一看,只见卡鲁在本子上画着奇怪的表格,上面写着“投入产出比”“资源优化配置”,旁边还画着个骆驼,骆驼下面写着“KpI:每天产奶5斤”。
“卡鲁,你这画的啥?”阿木问。
“KpI。”卡鲁头也不抬,“《管理学》里说的,给每个人每个东西定个目标,完成了有奖励,没完成有惩罚,这样大家才有干劲。”
阿木:“……骆驼也有KpI?”
“当然!”卡鲁指着骆驼的画像,“它每天产5斤奶,完成了多给它喂点盐;没完成,就少给点草料。”
阿木没敢再问,悄悄溜走了。他觉得,卡鲁读现代教材,好像比读史书更吓人。
没过几天,卡鲁就拿着“KpI表”来找陈默了。表格上列得密密麻麻:阿木的KpI是“每月训练3次护卫队,巡逻无差错”;保罗的KpI是“每周清点1次物资,损耗不超过5%”;娜姆的KpI是“每天做3顿饭,没人饿肚子”;甚至连老陶工都有KpI:“每月烧50个陶罐,次品不超过3个”。
“大酋长,你看这个可行不?”卡鲁期待地看着陈默。
陈默看着表格,嘴角抽了抽。别的还好,看到“沙嘎KpI:每天下1个蛋”时,实在忍不住了:“卡鲁,沙嘎是公的,不会下蛋。”
卡鲁愣了愣,拿起表格看了看,恍然大悟:“哦对!我忘了!那给它改改,KpI:每天预警1次危险。”
“不用改了。”陈默把表格推回去,“KpI这东西,对工厂有用,对部落没用。大家干活不是为了完成目标,是为了好好过日子。你给老陶工定‘每月50个陶罐’,他要是为了凑数,烧一堆次品出来,反而不好。”
“可《管理学》里说……”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陈默打断他,“你可以学里面的‘分工’‘计划’,但别生搬硬套。比如你可以让保罗每周清点物资,这是计划;让阿木分小队巡逻,这是分工。这些有用,但KpI就算了。”
卡鲁摸着下巴,琢磨了半天:“好像……有点道理。上次我让黑石部的人每天挖10斤铁矿,他们为了凑数,把石头混在铁矿里,确实不行。”
“所以啊。”陈默说,“管理不是订目标,是让人愿意干活。以前大家为啥愿意跟着咱们?因为咱们不欺负人,有饭一起吃。现在也一样,只要把规矩定公平了,大家自然有干劲,不用搞KpI。”
卡鲁点点头,把KpI表揉了:“那我还是学‘分工’吧。《组织行为学》里说‘团队协作’,我看看怎么让各部落的人好好合作。”
接下来,卡鲁不搞KpI了,开始琢磨“团队建设”。他学着教材里的样子,把部落分成了几个“小组”:“种植组”负责种地,“护卫组”负责打仗,“后勤组”负责做饭和修东西,“勘探组”负责找水源和铁矿。每个小组选个组长,每天晚上组长汇报进度。
别说,这招还真管用。以前各部落的人各干各的,种植组里沙鼠部的人会种地,红柳部的人不会,卡鲁就让沙鼠部的人教红柳部的人,大家一起干活,慢慢就熟了,矛盾也少了。
有次种植组的玉米地里长了虫子,卡鲁没让护卫组帮忙,而是让各小组轮流去帮忙捉虫子,说是“跨部门协作”。大家一边捉虫子一边聊天,捉完虫子还一起吃了顿玉米粥,关系反而更亲近了。
杰克下次来的时候,看到部落里井井有条,各小组各司其职,忍不住夸卡鲁:“行啊卡鲁,真学会现代管理了?”
卡鲁得意地说:“那当然!我现在懂‘组织架构’‘团队协作’了!以后还要学‘战略规划’,让磐石部成为沙漠里的‘超级部落’!”
“别吹了。”陈默笑着说,“先把你那本《微积分》看懂再说。”
提到《微积分》,卡鲁的脸垮了:“那玩意儿太难了!函数、极限……比《黑格尔》还难懂!我看了三天,就看懂了‘x+y=z’,还是猜的。”
杰克笑得直拍大腿:“微积分不用学!你又不用算炮弹轨迹,学那干啥?把《管理学》学好就行。”
卡鲁赶紧把《微积分》扔到一边:“对!不学了!还是管理学有用!”
看着卡鲁抱着《管理学原理》又开始啃,陈默心里踏实了不少。这小子虽然还是有点跳脱,但至少不再琢磨“三省六部”了。
只是他有点担心——下次卡鲁会不会从书里学出“股份制”,让大家给部落“入股”?
喜欢沙海龙蛇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沙海龙蛇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