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画面从洛阳的废墟转向了另一座中原雄城——开封。城高池深,守军严阵以待,气氛紧张,却与洛阳陷落前的绝望有所不同。
“老铁们,福王朱常洵的‘福禄宴’可是给全天下的明朝藩王狠狠上了一课!”朱及第的声音响起,“当李自成的大军携大胜之威,兵锋直指开封时,坐镇这里的周王朱恭枵,做出了和福王完全不同的选择。”
画面给到开封周王府,只见府库大开,一箱箱的金银、一袋袋的米粮被搬了出来。
“这位周王,是咱们太祖高皇帝嫡五子周定王朱橚的后代,”朱及第特意强调了一下出身,“他几乎是散尽家财,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重赏守城将士!并且宣布:‘杀贼一人,赏银五十两!’这手笔,瞬间点燃了守军的士气!”
在周王巨额赏格的激励下,开封守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李自成前后三次大规模围攻开封,”天幕上展现出惨烈的攻城战画面,“守军在周王金钱的驱动下,拼死抵抗。农民军架起云梯,守军就滚木礌石往下砸;农民军挖掘地道,守军就对挖壕沟进行破坏。双方你来我往,杀得尸横遍野,开封城下成了巨大的绞肉机,李自成甚至在此战中一度身负箭伤,差点毙命!”
“网友【钞能力战士】:周王:只要钱给够,没有守不住的城!(暂时)”
“网友【榜样力量】:看看人家周王!福王要是早这么干,至于变成一锅肉吗?”
“网友【理性分析】:周王敢这么干,主要是因为他这一支跟皇位继承完全没关系,不怕被猜忌。而且天高皇帝远,崇祯这会儿自身难保,也管不了他了。”
奉天殿前,朱元璋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微微颔首:“这个周王,倒是个懂事的!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比那个蠢猪一样的福王强多了!” 他看到自己的后代中还有如此明事理、敢担当的,心中多少有了一丝慰藉。
然而,画面的基调很快再次转向沉重。尽管周王散尽家财,尽管守军浴血奋战,开封城在长期的围困和巨大的消耗下,依然摇摇欲坠。
“但是,老铁们,问题来了。”朱及第抛出了核心问题,“周王如此慷慨,守军如此英勇,为什么开封最终还是没能守住呢?”
天幕上,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
“网友【历史的厚度】:周王做得对,但做得太晚了!明朝宗室两百多年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积累的怨恨,岂是临时抱佛脚花点钱就能抹平的?”
“网友【根源在制度】:藩王制度本身就是大明的毒瘤!一个周王散尽家财,能弥补其他千百个藩王造的孽吗?城外的流民,有多少是被藩王、地主逼得家破人亡的?”
“网友【大势所趋】:守城靠的是城内官兵,可城外是千千万万想活命的饥民!你花钱能收买城内几千人,能收买城外几十万颗绝望的心吗?李自成能败一次两次,但只要饥荒和压迫在,他的队伍就永远不缺人!”
“网友【绝望的对比】:守军为钱而战,流民为命而战,这战斗意志能一样吗?”
听着朱及第的讲述和网友们的犀利评论,朱元璋脸上刚刚浮现的一丝欣慰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沉重。
他原本以为,只要藩王们懂事,肯出钱出力,就能保住江山。但现在他明白了,周王的努力,就像在即将溃堤的洪水前扔下几袋沙包,或许能延缓片刻,却根本改变不了结局。
“咱……咱明白了……”朱元璋的声音带着沙哑和一丝颤抖,“是咱……是咱定的这藩王制度,把这天下,把咱的子孙,和亿兆百姓,生生对立起来了啊!”
他痛苦地闭上眼睛:“两百多年……他们趴在百姓身上吸了两百多年的血!福王是明着蠢,周王是临时聪明,可归根到底,他们,连同咱定的这规矩,早就把人心给丢光了!城外那几十万跟着李自成的人,他们恨的不是某个王爷,他们恨的是整个大明朝!是整个不让他们活命的世道!”
徐达等人闻言,皆尽默然。他们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深知民心之重要。如今透过天幕,他们清晰地看到,陛下亲手建立的、旨在护卫朱家江山的藩屏制度,在经过两百多年的发酵后,已然成了吞噬江山社稷的最可怕的蛀虫。
天幕上,朱及第最后总结道:“开封的顽强抵抗,最终未能改变其陷落的命运。周王的努力,更像是一场悲壮的、试图用金钱对抗时代洪流的无力挣扎。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当一个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丧失殆尽,当其与底层民众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之时,任何局部的、技术性的修补,都将是徒劳的。明朝积攒了两百多年的怨气,已然汇聚成了毁灭一切的滔天巨浪。”
天幕上,开封血战的画面依旧惨烈,但关于这座古城最终的命运,却笼罩在一片浑浊的洪水和历史的迷雾之中。
“老铁们,关于开封城最终是如何陷落的,历史上一直存在一桩巨大的悬案!”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探究和谨慎,“主流说法是,在长期围城后,崇祯十五年九月,李自成下令掘开了黄河大堤,滔天洪水瞬间吞没了开封城,导致城内数十万军民溺毙,城池不攻自破。”
画面中呈现出黄河决口,浊浪滔天,淹没农田、村庄乃至巍峨开封城墙的骇人景象。
“网友【闯王黑】:还能有谁?肯定是李自成这流寇干的!为了破城不择手段!”
“网友【动机分析】:围了那么久打不下来,狗急跳墙了呗!”
然而,立刻有反对的意见弹出:
“网友【为闯王辩】:别乱扣屎盆子!当时周王和明朝守军也在城里,他们眼看守不住了,为了拖住李自成大军,或者为了自己趁乱逃跑,自己扒开黄河也不是没可能!”
“网友【最大受益者】:仔细想想,洪水一来,李自成也没得到开封的财富和粮草啊!反而是周王朱恭枵,记载说他就是在决堤前,乘船跑路了!谁更像幕后黑手?”
看着争论不休的弹幕,朱及第无奈地摊了摊手:
“兄弟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桩公案,由于史料记载的混乱和相互矛盾,直到今天,在史学界也没有一个绝对定论。李自成干的?明朝官员干的?甚至是双方在混乱中共同导致的?都有可能。恐怕,这将是一个永远也查不清楚的历史谜团了。”
奉天殿前,朱元璋死死盯着天幕中那吞噬一切的黄河水,拳头紧握,指节发白。他渴望知道真相,想知道到底是哪个逆贼做出了这等绝灭人性之事。但朱及第的话,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连后世之人都无法断定真相,他隔着两百多年的时光,又能如何?
“查不清楚……哈哈,查不清楚……”朱元璋发出一声苦涩的冷笑,这笑声中充满了悲凉和嘲讽。
但朱及第的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深沉:
“不过,老铁们,有一点是清清楚楚、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大明皇室,或者说整个明朝统治阶层,与天下百姓之间积累的怨恨,就如同这黄河之水一样,年复一年,不断淤积,水位越来越高,堤坝越来越险!”
天幕画面中,象征着民怨的黑色潮水在不断上涨,冲击着象征着明朝统治的、看似坚固实则内部早已腐朽的堤坝。
“从洪武朝到崇祯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土地兼并、宗室禄米、苛捐杂税、吏治腐败……这些问题就像不断添加到河床上的泥沙,让这条大河变成了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地上河’!”
朱及第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历史的回响:“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罢,他们或许只是偶然凿开堤坝的那一下。但即便没有他们,这堤坝也迟早会自己崩溃!因为怨恨已经太深,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他最终沉重地总结道:“开封的陷落,无论是谁最终掘开了黄河,都只不过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象征着大明王朝赖以生存的秩序堤坝,已经彻底崩塌了。那积蓄了两百多年的民怨洪流,一旦破堤而出,就再也堵不住,它将席卷一切,冲刷掉所有阻碍它前进的东西,直至将这个王朝彻底淹没在历史的洪涛之中。”
夜空下,洪武君臣们默然无语。他们看着天幕中那象征民怨的黑色洪水奔腾肆虐,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江山在那无可阻挡的力量面前土崩瓦解的最终命运。朱元璋颓然靠在龙椅上,他制定律法,约束百官,分封藩王,本以为能打造一个万世不易的朱家江山,却最终眼睁睁看着它被自己埋下的隐患所引发的滔天巨浪吞噬。
真相或许已不重要,因为王朝的宿命,早已在两百多年的积怨中,被书写完毕。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