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石山的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工坊的锤声日夜不息,可赵罗的眉头却时常微蹙。大胜带来的不仅是物资,还有一堆新问题——上次击溃周千总的官军,俘虏了近五十名受伤或溃散的士兵;近来名声传开,又有十几名逃荒的流民、甚至两三个走投无路的小股土匪,辗转找到了山口,求着要收留。
这些人,怎么处理?
这日,赵罗把赵远、赵虎、赵伯公,还有几个管事的族人叫到核心山洞,地上摆着两块木牌,一块写着“俘虏”,一块写着“投奔者”。
“先说俘虏。”赵罗开门见山,“五十个人,杀了?放了?还是留着?”
“杀了!”赵虎第一个开口,语气斩钉截铁,“这些都是官军!之前还拿刀砍咱们,留着就是祸害!谁知道会不会背后捅刀子?”
赵伯公却摇了摇头:“虎子说得太急。杀了容易,可这些人里,有不少是被抓壮丁的农民,不是真心想当兵。再说,杀了也浪费——咱们现在正缺人手,挖矿、种地、修工事,哪都需要人。”
“可怎么信得过?”有族人质疑,“万一他们串通起来闹事,或者偷偷给外面报信,咋办?”
这也是众人的顾虑。俘虏是敌人,收留他们,等于把狼养在身边。
赵罗没立刻表态,又指向另一块木牌:“再说投奔者。流民还好,看着是真饿坏了,想找口饭吃;那几个小土匪,说是‘活不下去了’,谁知道是不是想混进山寨探虚实,或者骨子里就不安分?”
“流民能收,土匪不能要!”赵远沉声道,“土匪惯了抢东西,哪肯踏实干活?留着他们,迟早惹麻烦!”
“可那几个土匪说,他们会打铁,还会看路探消息……”负责接待的赵小石小声道,“咱们正好缺懂这些的。”
讨论声渐渐热闹起来,有的主张“宁缺毋滥”,不管俘虏还是土匪,一概不收或打发走;有的觉得“人尽其用”,只要能干活,不妨试试;还有的担心“安置不好,反而生乱”。
赵罗静静听着,等众人说得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都有道理。乱世里,人是根本,没人,守不住山,也壮大不了。但人也可能是祸根,引狼入室,比缺人更可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的意思是,收,但不能乱收。得有规矩。”
“第一,严格甄别。”赵罗竖起一根手指,“对俘虏,分开审问——问他们是自愿当兵还是被抓壮丁,有没有杀过老百姓,会不会手艺(打铁、种地、木工都算)。手上沾过无辜人血的,或者是死硬的官军小头目,一律不能留,找个机会放了(但要搜干净,不能让他们带东西回去报信);其余的,先看押起来,观察半月。”
“对投奔者,更要细查。”他继续道,“流民要问清家乡在哪,怎么来的,有没有亲人;小土匪要问清之前在哪活动,抢过谁,为什么来投。最好能找到认识他们的人核实。凡是说不清来路、眼神闪烁、或者有恶行的,一概不收,给点干粮让他们走。”
“第二,以工代赈,按劳分配。”赵罗竖起第二根手指,“不管是留下的俘虏,还是合格的投奔者,都不能白养着。先给他们安排活——俘虏身体好的去挖矿、修工事,会手艺的去工坊帮忙;流民先去种地、劈柴、喂马。”
“给他们记‘工分’,干一天活,给一天的粮,表现好的(比如干活勤快、不偷懒、遵守规矩),可以多给点,甚至慢慢给他们分房子、配工具。但前三个月,不能给兵器,不能让他们接触核心区域(比如高炉、火药坊),也不能单独安排任务,得有老族人带着、盯着。”
“第三,慢慢融入。”赵罗最后道,“要是干满三个月,还踏实本分,没出幺蛾子,就可以按普通族人对待,分给他们土地或活计,愿意加入战兵的,也可以考核——但战兵里,老族人要占多数,核心位置必须是咱们自己人。”
这三条规矩,既没一棍子打死,也没盲目收留,有甄别,有约束,有出路,听得众人都点了点头。
“这样好,既用了人,又防着乱。”赵远点头道。
“就按小罗说的办!”赵虎也没意见,他怕的是“没规矩”,有了这些约束,他也放心些。
规矩定下,立刻开始执行。
俘虏里,查出三个手上有血债的小旗,还有五个死硬不肯低头的,赵罗让人搜走他们身上的东西,趁夜送到几十里外的官道上放了——杀了徒增戾气,放了也让他们不敢再轻易来犯。剩下的四十个,多是被抓壮丁的农民,有的还会木工、瓦工,赵罗让人把他们分到各队,由老族人带着干活,每日记工分领粮,派专人盯着。
投奔者里,那几个小土匪被问出之前抢过附近的村子,赵罗给了他们两斤干粮,让他们赶紧走;剩下的十几个流民,查清楚是真逃荒来的,其中还有个老石匠,赵罗让他带着人修加固防御工事,也算人尽其用。
起初,老族人们还有些提防,总觉得“外人”靠不住。但过了几日,见那些俘虏和流民干活虽慢,却不敢偷懒(怕被赶走没饭吃),那几个会手艺的还真帮上了忙——老石匠修的箭楼比之前结实,会木工的俘虏做的推车更耐用,渐渐也就放下了些戒心。
有个叫王二的俘虏,以前是铁匠铺的学徒,被抓去当兵,工坊缺人手,赵罗让他去帮忙打铁。王二知道这是活命的机会,干活格外卖力,锻打的铁坯又快又好,赵五叔公都夸他“是个好手”。
日子一天天过,铁石山的人口不知不觉间又多了几十人。山坳里的梯田扩了些,新修的石墙更高了,工坊里的活也有人分担了,实力确实增强了。
但赵罗也发现,管理越来越复杂了。得专门派人管“工分”,得调解老族人和新人的小摩擦,得提防着有没有人不安分——有次两个俘虏偷偷说悄悄话,被巡逻的战兵听见,虽然后来查清楚是想家了,却也让赵罗加派了人手看管。
“人多了,事就多。”赵远找到赵罗,有些忧心,“以后再来人,怕是更难管。”
赵罗点头,望着山坳里忙碌的人影——有老族人,也有新来的俘虏和流民,他们混杂在一起干活,虽还生分,却也渐渐有了些“铁石山”的样子。
“难管也得管。”赵罗轻声道,“乱世里,人就是力量。只要规矩立得牢,盯得紧,总能把这些人拧成一股绳。”
夕阳落在山坳里,照亮了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脸。铁石山的人口在缓慢增长,像一棵慢慢长大的树,根系越来越深,枝叶越来越茂。
只是树大了,不仅能挡风雨,也更容易藏虫蚁。赵罗知道,往后的日子,除了造兵器、练战兵,他还得花更多心思,管好这越来越多的人。
这是壮大的必经之路,也是新的挑战。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