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溃逃的烟尘还没散尽,赵罗已让人放出数名探兵,确认山林里没有埋伏,才点了五十名青壮,带着扁担、绳索和推车,下山清扫战场。
刚过石墙,眼前的景象就让青壮们倒吸一口凉气——地上铺着厚厚一层“战利品”,比上次王队正溃败时多了十倍不止。
最扎眼的是武器:几十把制式铁刀斜插在泥土里,虽不如精钢刀锋利,却都是官府锻造的制式兵器,刀身完整,只是有些卷刃;二十多张牛角弓散落在草丛中,弓弦虽松了些,弓臂却没断,是上好的硬弓;还有百余支箭簇,铁制的箭头闪着寒光,捡起来就能用。
“好家伙!这弓够咱们战兵用一阵了!”负责收弓箭的后生赵栓柱抱起一张牛角弓,掂量着重量,眼睛发亮。之前山寨的弓都是自制的软木弓,射程短,哪见过这般扎实的牛角弓。
再往深处走,甲胄堆得像小山。有二十多副铁甲——虽多是破损的,有的甲片被火枪打穿,有的被精钢刀劈裂,但甲片本身是好铁,拆下来回炉,能炼出不少精钢;还有近百副皮甲、棉甲,虽不如铁甲坚固,却能挡弓箭和钝器,清洗修补后,足够给战兵们配齐。
“这些铁甲!”老匠人赵三叔公跟着来捡兵器,蹲在甲胄堆旁,用手敲着甲片,激动得直搓手,“这铁质比咱们炼的生铁好多了!拆下来锻打,造枪管都够!”
营帐和驮马更是意外之喜。官军溃逃时没顾上拆营帐,留下了十几顶完好的军用帐篷——比山寨的简陋帐篷宽敞结实,能住下十个人,布料厚实,挡风雨没问题;还有五匹驮马,虽受了惊,却没受伤,背上的鞍具还在,其中两匹还驮着没开封的粮袋,显然是没来得及卸下来就被吓跑了。
“马!真有马!”负责牵马的后生赵小石又惊又喜,他长这么大没见过几匹活马,赶紧找了草料递过去,小心翼翼地牵着马往山口走。有了驮马,以后往山上运矿石、粮草就不用全靠人扛了。
最让人心跳的是粮草。在之前官军扎营的地方,散落着十几袋没被带走的粟米,还有几袋糙米,甚至有两袋盐巴——赵伯公让人掂了掂,光粟米就有近百斤,够全族吃半个月;盐巴更是金贵,够撑上三个月。
“还有这个!”一个青壮在草丛里踢到个硬东西,扒开草一看,是个铜制的箱子,打开后里面竟是十几锭银子,还有些零散的铜钱——显然是官军的军饷,慌乱中没来得及带走。
“发了!这次真发了!”青壮们越捡越兴奋,扁担上挑着刀枪弓箭,推车上堆着甲胄帐篷,有人牵着马,有人扛着粮袋,浩浩荡荡往山上运。
山坳里的族人早就等在山口,见队伍回来,立刻围上来帮忙。妇女们接过粮袋,掂量着重量,脸上笑开了花;铁匠组的人抢着搬铁甲,扛着就往工坊跑;战兵们则围着眼角的牛角弓,七手八脚地试拉弓弦。
“小罗,你看!”赵虎抱着三副铁甲跑过来,甲片上还沾着血,却掩不住他的兴奋,“这甲片够咱们造二十把火枪枪管了!还有那些弓,配上箭簇,咱们也有弓箭手了!”
赵罗点头,走到粮堆旁。赵伯公正让人把粟米倒进大缸,见他过来,笑着说:“加上之前缴获的,咱们的粮食够吃到开春了!盐也够,不用再省着吃了。”
仓库很快就堆满了。原本空荡荡的武器库,现在靠墙摆着两排制式刀枪,牛角弓挂在横梁上,箭簇装在陶罐里,整整齐齐;甲胄库堆着铁甲、皮甲,等着铁匠组拆解回炉;粮库的大缸全满了,粟米、糙米冒着尖,盐袋靠墙放着,散发着咸香;连马厩都临时搭了两个,五匹驮马悠闲地吃着草料。
赵罗绕着仓库转了一圈,心里沉甸甸的——这不是简单的物资,是实力。
武器多了,战兵能配齐弓刀,远程近战都有底气;铁甲回炉,能造更多火枪、更多精钢兵器;粮草和盐够吃,不用再担心围困;有了驮马,运输效率翻倍,勘探队能往更远的地方去探矿、找硫磺。
“小罗,这次缴获的铁,够三座高炉炼半个月了!”赵三叔公跑过来,手里拿着块铁甲片,“我让人先拆甲片,明天就入炉!”
“好。”赵罗点头,“优先炼坩埚钢,造火枪。再用普通精钢造些铁锄、铁犁,开春要种地了。”
族人们看着堆满的仓库,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之前守寨时的紧张、恐惧,此刻全变成了踏实——有这么多物资,就算再有人来攻,他们也有底气守下去;就算开春遇到灾荒,也有粮吃。
赵远走到赵罗身边,拍了拍他的肩,眼里满是欣慰:“以前在赵家村,哪敢想有这么多东西?这都是你带大家拼出来的。”
赵罗望着远处的高炉,火光依旧亮着。他知道,这次缴获让铁石山的实力暴涨了不止一倍——从之前勉强自保,到现在有了主动应对的资本。
“这只是开始。”赵罗轻声道,“有了这些,咱们能造更多枪,练更强的兵,挖更多矿。铁石山,能站得更稳了。”
夕阳落在仓库上,映着里面的刀枪、粮草、甲胄,泛着踏实的光。山坳里,工匠们开始拆铁甲,战兵们在试新弓,妇女们在缝补帐篷,连孩子们都帮着搬铜钱,一派忙碌又欢喜的景象。
铁石山不再是那个缺衣少食的小山寨了。
丰硕的缴获,像给这颗乱世里的种子浇了场透雨,让它在坚硬的土地里,扎下了更深、更壮的根。而接下来,它要做的,就是向上生长,长出能遮风挡雨的枝叶。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