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念对着电脑屏幕上几乎空白的文档,忍不住叹了口气。论文选题是上周陆时砚在课上特意为她建议的——《宋代市民阶层的物质生活与审美变迁》,当时她觉得这个角度新颖又有趣,信心满满地保证一定能完成,现在才发现自己挖了个多大的坑。
图书馆能找到的资料零散又片面,她翻遍了所有相关的参考书,却总觉得无从下笔。文档上的光标不停闪烁,仿佛在嘲笑她的无能为力。就连林薇发来的奶茶外卖链接,她都懒得点开,整个人沉浸在一种焦灼而无力的状态中。
桌上的参考书堆成了小山,其中最显眼的是那本《东京梦华录》。她已经快把书页翻烂了,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宋代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太过繁杂,从服饰到饮食,从娱乐到居住,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深入研究,反而让她不知从何入手。
\"还没搞定?\"
身后突然传来的声音让苏念吓了一跳,手里的鼠标差点滑到地上。她慌忙回头,看见陆时砚不知何时站在了她的办公桌旁。他手里拿着一叠刚打印好的资料,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落在她空白的文档上,眉头微微蹙起。
\"陆、陆教授?\"苏念赶紧把乱得像鸡窝的头发捋了捋,窘迫地解释,\"资料有点少,不知道该怎么展开……\"
陆时砚嗯了一声,视线扫过她桌上堆成小山的参考书,修长的手指在《东京梦华录》的封面上轻轻一点:\"这本书里提到的瓦子勾栏,其实能关联到市民服饰的演变,你有没有注意到?\"
苏念愣住了。她确实反复翻阅过这本书,却从未往服饰方向想过。经他这么一提醒,突然觉得豁然开朗。瓦子勾栏作为宋代市民的娱乐场所,那里的艺人服饰确实能反映当时市民的审美趣味。
\"我办公室有几本相关的论文集,可能对你有帮助。\"陆时砚转身往隔壁走,\"你过来拿一下。\"
他的办公室就在苏念实习的助理区隔壁,门总是虚掩着,却鲜少有人敢进去。苏念跟在他身后,闻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雪松味,和上次在他外套上闻到的一样,莫名让人觉得安心。
办公室比她想象中简洁,除了靠墙的巨大书架,只有一张深色木桌,桌上摆着个青瓷笔筒,连盆栽都是叶片整齐的文竹,透着主人一丝不苟的性子。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古籍和专业书籍,每一本都摆放得一丝不苟,仿佛在诉说着主人严谨的学术态度。
陆时砚弯腰从书架下层抽出两本蓝色封皮的书,递给她时,苏念注意到他指尖沾着点墨痕,像是刚写过字。这个发现让她心里微微一动,忍不住想象他伏案疾书时的模样。
\"这本是我导师当年的研究手稿,里面有几处关于宋代织物纹样的批注,或许能给你点思路。\"他指着其中一本,\"另一本是近年的考古报告,附录里有张宋代市井复原图,你可以参考。\"
苏念捧着书,指尖都在发烫。她知道陆时砚的导师是业内泰斗,手稿根本不外借,更别说给她一个实习生看了。这份信任让她既感动又忐忑。
\"这、这太贵重了……\"她结结巴巴地说,\"我一定会小心保管的!\"
陆时砚看着她把书紧紧抱在怀里,像只护着宝贝的小松鼠,眼底漾起一丝笑意:\"放你那儿吧,下周课前还我就行。\"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空着的桌角,\"刚才看你没点外卖,我让食堂留了份糖醋排骨,等下让阿姨送过来。\"
苏念猛地抬头,眼睛瞪得圆圆的:\"您怎么知道我喜欢吃糖醋排骨?\"
话刚出口她就后悔了——上周家庭聚餐时,林薇夹了块排骨给她,她随口说了句\"这个超好吃\",当时陆时砚就坐在对面,她还以为他没听见。
陆时砚端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天气:\"林薇提过,说你总念叨学校食堂的排骨做得不正宗。\"
这个解释天衣无缝,苏念却莫名觉得,他好像比自己以为的更关注她。这个认知让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回到座位上,苏念迫不及待翻开那本手稿。泛黄的纸页上,除了细密的批注,某一页的空白处还贴着张小小的便签,上面用隽秀的字迹写着几个关键词:\"相国寺周边商铺分布图《清明上河图》中女性头饰细节\"。
全是她论文卡壳的地方。
苏念捏着那张便签,心跳突然快了半拍。这真的是\"巧合\"吗?她抬头看向隔壁虚掩的门,隐约能看见陆时砚坐在书桌前的背影,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肩上,温柔得不像平时那个严肃的教授。
这时,手机震了一下,是林薇发来的消息:\"念念!我刚听我小叔说你论文卡壳了?他是不是给你找资料了?我就说他对你最上心了!\"
苏念看着屏幕,脸颊慢慢热了起来。她低头翻开那本考古报告,恰好翻到陆时砚说的那张复原图,图上某个摊位旁用红笔圈了个小小的标记,旁边写着:\"此处可关联市民配饰演变\"。
笔尖划过纸页的力度很轻,却像羽毛似的,轻轻搔在苏念心上。
她咬着唇笑了笑,打开文档开始敲字。这一次,思路顺畅得不像话。
隔壁办公室里,陆时砚放下手机,看着屏幕上林薇发来的\"小叔你太明显了吧\",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下周带苏念去尝尝城南那家老字号排骨店。\"
温水煮蛙,总得一步一步来。他有的是耐心。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苏念完全沉浸在论文写作中。有了陆时砚提供的资料,她的思路如泉涌般源源不断。那些原本零散的史料,在这些专业资料的串联下,渐渐呈现出清晰的脉络。
她特别注意到手稿中关于宋代市民服饰变迁的批注,其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市民的服饰逐渐从实用转向审美,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样式和纹饰。这个发现让她兴奋不已,这正是她论文需要的核心论点。
就在她奋笔疾书时,食堂阿姨送来了糖醋排骨。精致的餐盒里,排骨色泽红亮,香气四溢,旁边还贴心地配了一碗米饭和几样小菜。苏念惊讶地发现,竟然都是她喜欢的口味。
\"陆教授特意嘱咐的,说你要写论文,得补充营养。\"阿姨笑眯眯地说,\"他还让我提醒你,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别太累了。\"
苏念接过餐盒,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没想到陆时砚如此细心,连这种小事都考虑到了。这份关心让她既感动又有些不知所措。
吃饭的时候,她忍不住想起第一次见到陆时砚的情景。那时她误把他当成管家,还理直气壮地使唤他帮忙拿东西。现在想来,真是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陆时砚似乎并不在意,反而对她格外照顾。
这种照顾,是出于老师的责任,还是别有深意?苏念不敢细想,生怕是自己自作多情。
吃完饭,她继续投入论文写作。有了思路之后,进度快得惊人。她决定从《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瓦子勾栏入手,分析宋代市民的服饰审美变迁。这个角度既新颖又接地气,很适合她的专业背景。
写着写着,她遇到一个难题:如何准确描述宋代服饰纹样的演变?这方面的资料实在太少,她翻遍了手头所有的参考书,都找不到详细的记载。
犹豫再三,她鼓起勇气敲响了陆时砚办公室的门。
\"请进。\"里面传来低沉的声音。
苏念推门进去,看见陆时砚正在批改论文。他抬起头,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带着询问。
\"陆教授,我想请教一下关于宋代服饰纹样的问题……\"她小声说明来意。
陆时砚放下笔,示意她坐下:\"具体是哪个方面?\"
\"我想知道宋代服饰纹样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变特点,但是找不到详细的资料。\"
陆时砚思考片刻,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图录:\"这本《宋代纹样图录》应该对你有帮助。\"他翻开书页,指着上面的插图说,\"宋代纹样的演变很有意思,早期多受唐代影响,华丽繁复;中期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趋向雅致内敛;晚期则更加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民间趣味浓厚的纹样。\"
他讲解得很仔细,从纹样的构图讲到色彩的运用,从宫廷服饰讲到市井常服。苏念听得入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陆时砚都一一耐心解答,有时还会补充一些有趣的典故。
不知不觉,窗外已经暮色四合。陆时砚打开台灯,暖黄的光线洒在书页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专注的氛围。苏念突然发现,工作中的陆时砚格外有魅力,那种对学术的热忱和专注,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时间不早了。\"陆时砚看了眼手表,\"你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再继续。\"
苏念这才惊觉已经这么晚了,慌忙起身:\"不好意思,耽误您这么长时间。\"
\"没关系。\"陆时砚淡淡地说,\"论文写作本来就需要慢慢打磨。\"
回到座位,苏念发现桌上多了一杯热牛奶,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喝完早点休息。\"字迹苍劲有力,显然是陆时砚的笔迹。
她捧着温热的牛奶,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这种细心周到的关怀,已经超出了普通师生之间的界限。她不禁想起林薇的话,心里泛起一丝涟漪。
第二天一早,苏念提前来到办公室。让她惊讶的是,陆时砚已经在那里了,正在整理一些古籍资料。
\"陆教授早。\"她轻声打招呼。
陆时抬起头,眼底带着些许疲惫,似乎熬夜了:\"早。这些是我昨晚整理的一些资料,可能对你的论文有帮助。\"
他递过来一叠复印资料,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关于宋代服饰的记载,还有一些手绘的纹样图。苏念翻看着这些资料,发现其中很多都是罕见的古籍内容,显然花费了不少心血。
\"这太感谢您了……\"她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举手之劳。\"陆时砚语气平淡,\"对了,今天下午图书馆有个关于宋代服饰的专题讲座,你要不要去听听?\"
苏念连忙点头:\"当然要去!\"
讲座在图书馆的报告厅举行,来听讲的人很多。苏念到得有些晚,只能坐在后排。让她意外的是,陆时砚也在,就坐在前排的嘉宾席上。
讲座开始后,主讲人详细讲解了宋代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这些内容正好与苏念的论文相关,她听得格外认真,不时做着笔记。
中场休息时,她正准备去倒杯水,却看见陆时砚朝她走来。
\"听得怎么样?\"他问道。
\"很有收获。\"苏念兴奋地说,\"特别是关于服饰纹样象征意义的部分,解决了我很多疑问。\"
陆时砚点点头:\"后半场会更精彩,主讲人会重点讲市井服饰。\"
果然,下半场讲座主要围绕宋代市民的服饰展开。主讲人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其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服饰细节。这些内容让苏念如获至宝,笔记做得更加详细。
讲座结束后,陆时砚带她去见了主讲人。原来这位教授是陆时砚的旧识,专门研究宋代服饰史。得知苏念的论文选题后,他很热情地给了许多建议,还答应提供一些珍贵的研究资料。
这个机会让苏念受宠若惊。她知道,这都是陆时砚的特意安排。没有他的引荐,她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个级别的专家。
回办公室的路上,苏念忍不住问:\"陆教授,您为什么这么帮我?\"
陆时砚停下脚步,看着她:\"因为我看重你的潜力。你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但对美术和历史的结合有独到的见解。这种跨学科的视角很难得。\"
他的肯定让苏念既开心又意外。她从未想过,自己的美术背景会成为优势。
\"但是,\"陆时砚话锋一转,\"光有潜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努力。论文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你要好好把握。\"
\"我会的。\"苏念郑重地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全身心投入到论文写作中。有了专家的指导和丰富的资料,她的进展很快。每天她都会把写好的部分拿给陆时砚看,听取他的意见。
陆时砚的指导很严格,但也很耐心。他从不直接告诉苏念该怎么写,而是引导她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苏念受益匪浅。
有时加班到很晚,陆时砚会陪她一起讨论。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台灯的光线柔和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书墨的清香。在这种氛围下,学术讨论常常会不知不觉延伸到其他话题。
苏念发现,陆时砚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从艺术到哲学,从历史到现实,他都能侃侃而谈。这种深度的交流让苏念对他越发敬佩,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
一天晚上,他们讨论得特别投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宿舍门禁时间。苏念看着手表,有些着急:\"怎么办?回不去了。\"
陆时砚想了想说:\"我有个朋友在学校附近开了家客栈,要不你先去那里住一晚?\"
苏念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这么晚回去,确实会吵醒室友。
陆时砚亲自送她到客栈,还细心地嘱咐前台多准备一床被子。这家客栈很有特色,装修古朴雅致,院子里种着竹子,环境十分清幽。
\"好好休息,明天早上我来接你。\"陆时砚说完,转身离开。
苏念站在客栈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愫。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责任范围。
第二天一早,陆时砚果然准时来接她,还带来了早餐。是他特意去城南那家老字号买的糖醋排骨和几个小菜,都是苏念喜欢的口味。
\"听说这家店很出名,就想带你来尝尝。\"他语气自然,仿佛这只是件小事。
但苏念知道,那家店离学校很远,开车要半个多小时。这份心意,让她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论文写作进入最后阶段,苏念几乎整天泡在办公室里。陆时砚也陪着她加班,有时指导论文,有时处理自己的工作。
在一个雨夜,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室内的灯光温暖而宁静。苏念正在为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发愁,陆时砚走到她身边,俯身看着屏幕。
\"这里可以再加一些关于纹样象征意义的分析。\"他指着一段文字说。
由于靠得太近,苏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香气,感受到他呼吸的温度。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手指在键盘上微微颤抖。
陆时砚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紧张,直起身子,语气依然平静:\"不要紧张,慢慢来。\"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响起一声惊雷,办公室的灯瞬间熄灭了。黑暗中,苏念下意识地轻呼一声。
\"别怕,只是跳闸了。\"陆时砚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我去找手电筒。\"
苏念坐在原地,听着他在黑暗中摸索的声音,心里既害怕又有些莫名的期待。很快,一束光亮起,陆时砚拿着手电筒走过来。
\"看来一时半会修不好,我送你回去吧。\"他说。
雨还在下,陆时砚撑着一把大伞,细心地为苏念挡雨。两人并肩走在雨中,伞下的空间显得有些拥挤。苏念能感受到他手臂偶尔碰触到的温度,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送到宿舍楼下时,陆时砚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文件夹:\"这是你论文可能需要的一些补充资料,我整理好了。\"
苏念接过文件夹,在路灯的光线下,她看见陆时砚的肩膀湿了一大片,显然是为了给她挡雨而淋湿的。这个发现让她的心柔软得一塌糊涂。
\"谢谢您,陆教授。\"她轻声说,眼里闪着感激的泪光。
陆时砚微微一笑:\"快上去吧,别着凉了。\"
看着苏念走进宿舍楼,陆时砚才转身离开。雨幕中,他的背影显得格外挺拔而孤独。
苏念回到宿舍,打开那个文件夹,发现里面不仅有所需的资料,还有一张便签,上面写着:\"论文写得很好,继续努力。\"字迹一如既往的苍劲有力。
她捧着便签,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段时间的相处,让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陆时砚——严肃外表下的细心与温暖,学术严谨中的幽默与智慧。
这种发现,让她的心情变得复杂而微妙。她知道,自己对陆时砚的感情,已经超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普通敬仰。但这种感情该何去何从,她还没有答案。
论文最终顺利完成,苏念把它交给陆时砚时,既紧张又期待。陆时砚仔细翻阅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写得很好,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句表扬让苏念开心得几乎跳起来。更让她惊喜的是,陆时砚建议她把论文投给一个学术期刊,还答应帮她修改。
这个机会对一个大三学生来说太难得了,苏念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知道,这不仅是认可,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在陆时砚的指导下,苏念对论文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个过程很辛苦,但她乐在其中。每天和陆时砚讨论论文的时光,成了她最期待的时刻。
有时讨论结束后,他们会一起去吃饭。陆时砚总是能发现一些隐藏在城市角落的美食小店,每家都有独特的故事。在这些轻松的时刻,苏念看到了陆时砚不同于讲台上的另一面——风趣、幽默,对生活有着独特的品味和见解。
这种发现,让她的心越发向他靠近。但她始终不敢表露这份感情,毕竟他是她的老师,这种关系太过微妙。
论文最终被期刊接受的那天,苏念第一时间跑到陆时砚的办公室报喜。陆时砚也很高兴,破例提出要请她吃饭庆祝。
那顿饭在一个雅致的餐厅,环境安静而温馨。陆时砚点了几道招牌菜,还要了一壶清茶。两人边吃边聊,从论文谈到未来的规划,从学术谈到人生理想。
饭后,陆时砚送苏念回宿舍。月光下,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走到宿舍楼下时,陆时砚突然停下脚步。
\"苏念,\"他的声音比平时更加低沉,\"有件事我想告诉你。\"
苏念的心突然跳得很快,预感到了什么。
\"我对你的关心,可能已经超出了老师的本分。\"他直视着她的眼睛,\"但我希望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出于真心。\"
这番话让苏念既惊喜又慌乱。她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你不用现在回答我。\"陆时砚微微一笑,\"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的心意。\"
说完,他转身离开,留下苏念独自站在月光下,心中波澜起伏。
这个夜晚,苏念失眠了。她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巧合的相遇,那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原来都藏着陆时砚的用心。
这种发现让她既甜蜜又不安。师生恋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再是什么禁忌,但仍然会面临很多非议和压力。她不知道自已是否准备好了面对这一切。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她对陆时砚的感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这份感情,就像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却深刻绵长。
第二天,苏念鼓起勇气来到陆时砚的办公室。他正在批改作业,看到她进来,抬起头,目光中带着询问。
\"陆教授,\"苏念深吸一口气,\"我……我也对您有特别的感情。\"
陆时砚放下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平静:\"你想清楚了吗?这条路可能会很难走。\"
\"我想清楚了。\"苏念坚定地点头,\"只要和您在一起,再难我也不怕。\"
陆时砚站起身,走到她面前,轻轻握住她的手:\"那我们就一起面对。\"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在这个充满书香的办公室里,一段特殊的感情悄然生根。虽然前路可能充满挑战,但他们相信,只要彼此真心,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就像人民日报所讲的那样:“真诚的感情犹如坚不可摧的堡垒,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能经受住时间的重重考验,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去珍视。”而这份不期而至的感情,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流星,虽然稍纵即逝,但却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绚烂的痕迹,或许这便是命运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一份珍贵礼物吧。
喜欢岁时予你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岁时予你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