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纱,漫过传艺馆的竹制门楣。\"时光修复区\"内,自鸣钟的十二音清脆响起,宛如珠玉落盘。《传艺谣》的旋律在青檀木柱间回旋,飘向老街顾润的青石板路。连张爷爷吱呀作响的早点摊,都仿佛被钟声感染,飘起新出炉腊梅糕的甜香。
顾云深刚为传艺砚添上新磨的腊梅墨,便听见竹帘外传来颤抖的惊叹:\"这钟......真响了!清亮得紧!\"
凑在钟身近前屏息凝神的,是老街坊小柱子。他曾跟着沈父学过半年修表,后来为生计外出打工。听闻自鸣钟修复,他连夜赶回,只为再听这熟悉钟声。粗糙的指尖轻触钟身百子图刻纹,怜惜地蹭过齿轮处的护本纹凹陷:\"沈叔当年总念叨,要让整条老街的孩子都听听这老调子......如今终于如愿了。\"
沈砚辞掀开钟后盖,露出内部精密咬合的齿轮:\"这是陈念的主意,既加固齿根,又藏进传艺馆的印记,接续了沈叔的念想。\"
张爷爷蹲在钟旁,耳朵紧贴冰凉的黄铜钟身,凝神倾听。脸上皱纹渐渐舒展:\"十二个音,一个都没走样!\"他从磨损的工具包内袋小心取出一张泛黄图纸,\"景明亲手描的音管分布图,我一直珍藏着。\"
图纸边缘磨损,上面用铅笔一丝不苟地标注着每根音管的位置,旁注一行小字:\"待钟响时,赠修钟徒\"。小柱子望着熟悉字迹,眼眶发红,从贴身衣袋摸出个锃亮的铜制小齿轮:\"这是沈叔教我磨的第一个齿轮......我一直带在身上。这次回来,想跟着顾老师、沈老师学修钟,把沈叔丢下的老手艺重新捡起来。\"
顾云深含笑欲言,竹帘忽被掀开。区教育局非遗项目负责人小林挎着公文包,举相机站在门口:\"听说传艺馆修复了自鸣钟,还融合传统纹样与数字技术,特来洽谈非遗课程合作。\"他目光敏锐地落在钟后盖护本纹与齿牙的衔接处,\"这设计太妙了!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或许这就是'走动的意义'。\"沈砚辞轻合钟后盖,让钟声在晨雾中消散,\"钟停摆时,只是件沉默旧物;修好后,它能准确报时,更能讲述守护与传承的故事。\"他指向墙上色彩斑斓的传艺图谱,\"我们正把修钟、竹刻等老手艺编入课程,每个核心工具都嵌迷你双芯牌,扫码就能看到沈叔的修钟笔记、顾爷爷的刻纹教程——让手艺的每个'时刻',都能跟着孩子们一起走下去。\"
陈念举着迷你齿轮模型跑来,身后跟着几个攥刻刀的小徒弟:\"小林老师!我教你们看护本纹!\"晨光透过竹帘,齿轮根部的浅纹清晰可见,\"这纹刻在齿根受力点上,像给齿轮装上'小骨头',既加固又隐蔽。沈老师说,手艺就像齿轮,每个环节都要严丝合缝,整台机器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小徒弟们齐声念起口诀:\"齿轮转,纹样传;时刻走,艺不断!\"
正午阳光爬过鎏金钟面时,非遗课程合作协议已顺利签署。小林摩挲着护本纹齿轮造型的书签,扫码观看自鸣钟修复视频:\"太好了!下周就组织学生来体验,让孩子们亲手磨齿轮,刻护本纹!\"一旁,小柱子全神贯注地跟着沈砚辞调试新工具。乌木工具柄上,顾云深刚刻的\"守时传艺\"四字清晰有力。小柱子摩挲凹痕:\"沈叔说,修钟得先修心,心稳了,齿轮才转得稳。这些年在外,直到回到这里,跟着您二位,我才真正咂摸出这道理。\"
李奶奶端来热气腾腾的腊梅糕时,自鸣钟恰好敲响正午十二点。十二种调子和谐交融,混着腊梅糕清香,在馆内弥漫开来。围拢的老街坊、学员、访客都静了下来,连最活泼的小徒弟也停下刻刀,仰脸聆听这失而复得的时光韵律。李奶奶望着走动的钟摆,眼中泛起顾柔水光:\"这钟走的哪里只是时辰?它走的是几辈人的念想。景明和顾老哥要是看见这场面,看见孩子们围着钟转,该多高兴——他们当年盼的,不就是老手艺能像这钟摆一样,不管世道怎么变,都能一直走动下去......\"
暮色如潮水降临时,\"时光修复区\"多了一张崭新工作台。台上整齐摆放着小柱子的半旧工具和陈念的迷你齿轮模型。沈砚辞专注地为新工具嵌入双芯牌,顾云深坐在一旁,在沈父旧工具包上绣着半朵含苞梅纹。这新绣的半朵,恰好与旧包上褪色的并蒂梅严丝合缝,凑成一朵完整的双生花。
自鸣钟的钟摆在玻璃罩后规律晃动,齿轮上的护本纹在暖黄灯光下泛着顾润浅光,与墙上传艺图谱的光影无声交融。
顾云深轻靠沈砚辞肩头,耳畔是钟摆\"沙沙\"声与隔壁竹刻工坊的刻刀啄木声,心中涌动着久违的宁静。窗边,小柱子弯腰耐心教孩子打磨铜齿轮,陈念细心纠正另一个孩子的握刀姿势。月光透过竹窗棂,将专注的身影投射在钟身上,与古老的百子图刻纹奇妙重叠。
这重新走动的时刻,不只是一座自鸣钟的重新鸣响。它是老工具在新掌中的郑重递接,是刻刀在新木料上的坚定起落,更是薪火相传的双星破晓之后,传承之路上永不停歇的时光脚步。
喜欢琉璃碎金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琉璃碎金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