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宗藏经阁深处,玄空立于九丈玉案前,指尖凝混沌清气,在兽皮卷上缓缓划过。案上堆叠着三百余片青竹简,每片都刻满细密符文,记载着近月来阐截大战与周伐商的点滴——那是他亲赴战场所见、鸿蒙宗弟子传回的战报,亦是帝俊太一送来的金乌部族见闻,此刻皆要汇入《封神战纪》,为后世留劫中真貌。
窗外,起源殿外的虚无之海泛着淡紫金波,偶有鸿蒙气流掠过,却扰不了阁内的沉静。玄空抬手拂过竹简,首片“阐教十二金仙破风吼阵”的记载便浮现在兽皮卷上,字迹如银钩铁画,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
“商纣三十七年秋,截教赵公明携定海珠、缚龙索赴朝歌,助闻仲太师伐周。兵至西岐城外三十里,公明设风吼阵,阵内黑风卷地,碎石如刀,周军前锋三千人未及列阵,便被风刃割破甲胄,血洒荒郊。姜子牙登将台观阵,见阵中黑气冲天,知是截教通天教主亲传阵法,急遣杨戬往玉泉山请玉鼎真人,又令哪吒、雷震子守营,防公明劫寨。
三日后,玉鼎真人携杨戬归,同来者尚有赤精子、广成子、太乙真人等十一位金仙。十二人立于阵前,赤精子先祭阴阳镜,镜光如烈日破黑雾,却被阵中黑风卷偏;广成子掷番天印,印落处地裂三尺,却只震散外层风势。公明在阵中大笑:‘阐教金仙不过尔尔!’遂催定海珠,二十四颗宝珠如流星坠,直扑广成子面门。
危急时,杨戬纵哮天犬,犬口喷白光咬住一颗宝珠,玉鼎真人趁机以斩仙剑划阵眼,阵内黑风顿滞。十二金仙见状,齐掐法诀:赤精子阴阳镜照定阵心,广成子番天印镇住阵基,太乙真人九龙神火罩燃烈火,其余九人各施法宝,或掷金砖,或挥仙剑,或放宝莲。只听‘轰隆’一声,风吼阵基石崩裂,黑气散尽,公明见阵破,急收定海珠退走,身后截教弟子折损八十余人,周军趁势掩杀,夺下三座营寨。”
玄空指尖微顿,想起那日在西岐城外上空,以时空神魔残魂之力隐去身形,见公明退走时眼中的不甘——截教弟子多是山野精怪、洪荒老仙,素来不循天规,却也重情义,闻仲太师以“保商”为名相请,便不顾劫数前来;而阐教金仙虽奉鸿钧法旨“应劫封神”,却也有不忍,比如赤精子破阵后,曾悄悄以仙力救治重伤的截教弟子,只是被广成子以“劫数不可违”拦下。这些隐情,他亦要记在卷中,不偏不倚。
接着往下写,便是“三霄娘娘摆黄河阵”之事。玄空凝气于指,字迹愈发清晰:
“公明败后,往三仙岛请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相助。三霄为公明胞妹,闻兄长受挫,遂携金蛟剪、混元金斗赴西岐。行至黄河岸边,见河水浑浊,忆起截教先辈曾在此悟道,便以先天灵宝布黄河阵,引黄河之水为阵眼,阵内分六层:一层水浪如墙,二层冰棱如雨,三层黄沙迷眼,四层毒物弥漫,五层幻境丛生,六层魂飞魄散。
姜子牙闻三霄至,率哪吒、杨戬、黄天化等弟子探阵,黄天化恃其父黄飞虎之势,率先冲入阵中,却被第一层水浪拍飞,护身法宝莫邪剑险些脱手;杨戬以八九玄功变作游鱼,欲探阵眼,却在第三层黄沙中迷失方向,耳边尽是截教弟子的哭喊声——那是幻境,勾起他幼年丧母之痛。姜子牙在外见阵中金光闪烁,知弟子遇险,急请元始天尊驾临。
元始天尊乘九龙沉香辇至,立于阵前叹:‘三霄痴顽,以先天灵宝阻劫,恐遭天谴。’遂命白鹤童子携玉如意破阵。白鹤童子飞入阵中,玉如意挥处,第一层水浪退去,第二层冰棱消融,却在第三层黄沙前受阻——那黄沙是三霄以自身修为炼化的‘执念沙’,藏着对截教气运的担忧。元始天尊见状,亲自入阵,以庆云笼罩全身,指尖凝道力,点向阵眼混元金斗。
斗中金光爆射,云霄在阵中喊:‘天尊!截教弟子何错之有?为何非要助周灭商?’元始天尊答:‘非助周,乃顺天。商纣失德,民心尽失,周室仁厚,当承天命。’话音落,道力已触斗身,混元金斗剧烈震颤,琼霄、碧霄急祭金蛟剪,剪刃如月牙劈向元始天尊,却被庆云挡回。
此时,通天教主驾临,立于阵外喊:‘大师兄!何必伤我弟子?’元始天尊回头:‘师弟,封神榜乃鸿钧师伯所定,你我皆需遵旨。’通天教主怒:‘我截教弟子数千,难道都要入榜受封,失了自由?’二人言语间,三霄趁机催阵,黄河之水倒灌,西岐城外一片汪洋。
危急时,道尊龙宇的鸿蒙盘虚影自天际现,盘光如涟漪扩散,黄河之水瞬间定住,黄沙、毒物、幻境尽散。虚空中传来龙宇之声:‘截教阻劫,非错;阐教顺天,非对。然劫数已定,当留一线生机。’话音落,混元金斗、金蛟剪光芒黯淡,三霄口吐鲜血,阵基崩裂。通天教主见道尊干预,虽不甘,却也只能携三霄退走,临行前对元始天尊说:‘他日再论高下!’
此阵一破,周军士气大振,姜子牙率大军渡过黄河,直逼朝歌东南的孟津关。”
写到此处,玄空取过一旁的玉瓶,倒出一滴“凝神露”抹在额间——连日记录,纵使他有时空神魔残魂之力,也觉心神疲惫。案上的竹简中,还有一段关于“哪吒战邓婵玉”的记载,是弟子玄青传回的:
“孟津关守将邓九公,有女邓婵玉,善使五光石,百发百中。周军至关下,哪吒自请挑战,二人阵前相见: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一身红甲如烈火;邓婵玉身披银甲,腰悬五光石,容貌清丽却带杀气。
婵玉先掷五光石,石泛青、黄、赤、白、黑五色光,直扑哪吒面门。哪吒以混天绫挡,绫光与石光相撞,火星四溅,混天绫竟被石光灼出一个小洞。哪吒大惊,这是他出世以来,混天绫首次受损。婵玉冷笑:‘阐教童子,也敢来献丑?’遂又掷一石,这次石光更盛,直逼哪吒心口。
哪吒急转身,以乾坤圈挡,圈石相击,乾坤圈嗡嗡作响,哪吒虎口发麻,退回本阵。姜子牙见哪吒受挫,问众将:‘谁愿再去挑战?’黄天化应声而出,却也被五光石击中左肩,败归。
杨戬见此,对姜子牙说:‘邓婵玉的五光石乃先天奇石所炼,需以五行之力破之。’遂请雷震子、土行孙、杨戬、哪吒、黄天化五人同往,分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力相抗。雷震子以金翅扇动金风,土行孙遁地引土气,杨戬以八九玄功化木龙,哪吒燃神火,黄天化祭金砖。
五人齐攻,五行之力环绕婵玉,五光石掷出的光芒被五行之力抵消。婵玉见状,欲退归关内,土行孙遁地至其脚下,以捆仙绳捆住其腿,婵玉摔倒在地。杨戬上前,劝道:‘邓将军,商纣已失民心,不如归周,共应封神劫。’婵玉瞪着杨戬,却也知大势已去,遂降周。
邓九公见女儿归周,又闻朝歌城内纣王愈发残暴,杀比干、囚箕子,心灰意冷,遂开城门降周。孟津关破,周军距朝歌仅百里之遥。”
玄空将这段记载补入兽皮卷,又想起昨日帝俊派人送来的金乌部族见闻——那是金乌十太子在朝歌城外所见的“闻仲太师战死”之事,他亦要如实记录,不为褒贬,只为存真:
“商纣三十七年冬,闻仲太师率最后十万商军,在朝歌城外五十里的绝龙岭与周军决战。太师身披墨甲,手持雌雄鞭,身后商军虽疲惫,却个个眼中带血——他们皆是商朝旧部,不愿见故国灭亡。
姜子牙率周军列阵,阐教十二金仙立于阵后,为周军加持仙力。闻仲纵马出阵,喊:‘姜子牙!你本是商臣,却背主投周,不忠不义!’姜子牙答:‘太师,纣王残暴,害民虐物,我归周,乃顺民心,非背主。’
二人言语不合,闻仲催马挥鞭,直扑姜子牙。哪吒、杨戬、雷震子齐出,三人围战闻仲:哪吒火尖枪刺其马腹,杨戬三尖两刃刀劈其左肩,雷震子金翅扇其面门。闻仲以雌雄鞭相抗,左鞭挡哪吒,右鞭击杨戬,同时以仙力震开雷震子,虽年近古稀,却依旧勇猛。
战至午时,闻仲渐感力竭,商军也死伤过半。他抬头望朝歌方向,见城内黑烟滚滚——那是纣王在鹿台设宴,全然不顾城外战事。闻仲长叹一声,眼中滴下鲜血,对身后商军喊:‘我闻仲一生忠商,今日当与故国共存亡!’遂催发毕生修为,雌雄鞭爆发出金光,直扑周军大阵。
十二金仙见状,齐祭法宝:赤精子阴阳镜照其魂魄,广成子番天印砸其肉身,太乙真人九龙神火罩燃其甲胄。闻仲被法宝击中,墨甲碎裂,口吐鲜血,却依旧屹立不倒,对朝歌方向叩首三次,说:‘臣闻仲,尽忠矣!’遂气绝身亡。
商军见太师战死,纷纷放下兵器,或降或散。周军阵中,无人欢呼——纵使是敌,也敬闻仲的忠义。姜子牙命人厚葬闻仲,立碑曰‘商之忠臣闻仲之墓’。”
写到此处,兽皮卷已用去近半,玄空抬头望向窗外,见起源殿外的紫金波中,竟映出朝歌城的影像——那是龙宇以道力传来的画面:鹿台之上,纣王正与妲己饮酒作乐,殿外百姓哀嚎,城内饿殍遍地。玄空轻叹,提笔写下《封神战纪》的结语:
“封神劫起,非一人之过,非一族之错。阐教顺天,却也有不得已;截教阻劫,亦有不忍舍。闻仲忠商,邓婵玉归周,皆是劫中命数。然民心向背,乃天下根本——商纣失民心,虽有贤臣猛将,亦难逃灭亡;周室得民心,虽历千难万险,终能承天命。余录此战,非为赞周贬商,非为扬阐抑截,只为后世知:劫数虽定,人心可改;天道虽远,民心即道。”
写完最后一字,玄空将兽皮卷卷起,以混沌丝线束之,放入藏经阁的“劫史柜”中。柜中已有《龙汉初劫录》《巫妖劫纪》,如今《封神战纪》加入,三卷并立,记载着洪荒三次量劫的悲欢离合。他抬手拂过柜身,符文闪烁,似在诉说着洪荒的过往与未来——待封神劫落幕,洪荒碎裂,这三卷史册,便会成为三界六道中,关于“洪荒”最珍贵的记忆。
阁外,虚无之海的紫金波愈发柔和,起源殿的钟声缓缓响起,传遍三界——那是龙宇在提醒众生:劫数将尽,新生将至。玄空立于柜前,闭目凝神,似在感受这洪荒最后的脉动,亦在期待那三界六道初立的新天新地。
玄空刚将《封神战纪》初稿收入劫史柜,阁外便传来轻叩声,是源初七子中的玄水。少年身披淡蓝道袍,手中捧着一卷湿漉漉的青竹简,额间沾着洪荒战场的尘土,进门便躬身道:“大长老,这是西岐城南‘诛仙阵余战’的记载,弟子昨日在阵中寻到截教一位长老的残魂,听他说尽了阵中秘事,特来补录。”
玄空接过竹简,指尖触到竹片上未干的水渍——那是洪荒的雨水,亦是截教弟子的血。他展开竹简,一行行细密的刻痕映入眼帘,玄水的字迹带着少年人的急切,却又透着对逝者的敬重:
“诛仙阵乃通天教主以诛、戮、陷、绝四把仙剑布成,阵内剑气纵横,可斩仙魂、碎肉身,原是教主为护截教弟子所设,却在商纣三十七年秋,被阐教、周军联手破去。然阵破后,阵基处仍留百余截教弟子死守,为首者是通天教主座下大弟子多宝道人。
多宝道人手持多宝塔,立于阵基中央,身后弟子或断臂、或折腿,却无一人退避。周军先锋官黄飞虎率三千骑兵至,见此情景,不忍进攻,对多宝道人喊:‘道长,通天教主已退,诛仙阵已破,何必再做无谓抵抗?’
多宝道人冷笑,宝塔悬于头顶,射出金光:‘我截教弟子,生为截教人,死为截教魂!纵使教主退走,我等亦要守此阵基,护商朝最后一寸土地!’遂催宝塔,金光直扑黄飞虎。黄飞虎急挥虎头枪挡,枪杆被金光灼出焦痕,骑兵阵中亦有数十人被金光扫中,坠马身亡。
姜子牙闻讯赶来,身后跟着杨戬与哪吒。子牙对多宝道人说:‘多宝道长,封神榜已列你名,若归周,他日封神后仍可逍遥;若顽抗,恐魂飞魄散。’多宝道人怒:‘我截教弟子岂会受阐教摆布!’遂又催宝塔,这次金光更盛,直逼子牙面门。
杨戬见状,纵身上前,以八九玄功化出三头六臂,一手持三尖两刃刀,一手持哮天犬,一手持捆仙绳,其余三手各握金砖,迎向金光。哪吒亦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从侧面袭向多宝道人。二人夹击,多宝道人渐感不支,宝塔光芒黯淡。
就在此时,阵基深处传来一声轻响,是截教一位年幼弟子的哭声:‘道长,我怕……我想回家见师父……’多宝道人闻言,身形一颤,回头望去——那弟子不过十余岁,是三年前刚入截教的稚童,因天资聪颖被教主收入门下,如今却要战死于此。
多宝道人眼中闪过不忍,宝塔的金光瞬间消散。他对身后弟子说:‘你们……若愿降,便降吧;若不愿,便随我退往三仙岛,待教主归来再做计较。’百余弟子中,有三十余人选择降周,其余七十余人皆愿随多宝道人退走。姜子牙见状,并未阻拦,只是叹:‘留一线生机,亦是顺天。’
多宝道人率弟子退走时,对姜子牙说:‘他日若截教与阐教再遇,我必与你一战!’子牙颔首:‘若有那日,我必应战。’”
玄空将这段补录在“黄河阵”之后,指尖凝气,字迹连贯如初。他想起玄水方才说的“截教长老残魂”,便问:“那残魂如今何在?”玄水垂眸道:“弟子已将其收入养魂玉中,他说想亲眼看着封神劫落幕,看看这洪荒最终会走向何方。”玄空点头:“将养魂玉置于藏经阁东侧的暖玉台上,每日以混沌清气滋养,莫让他魂飞魄散。”
玄水应下退去后,玄空取过另一卷竹简——这是他昨日亲赴朝歌城外“摘星台”所见,关于“妲己乱政”的最后片段。他提笔续写道:
“商纣三十七年冬,朝歌城内人心惶惶,摘星台上却依旧歌舞升平。纣王搂着妲己,饮着美酒,台下宫女、乐师皆面带惧色,不敢有半分差错——前日,有位乐师奏乐时走了调,便被纣王下令投入摘星台下设的虿盆,喂了毒蛇。
妲己穿着狐裘,指尖划过纣王的脸颊,轻声说:‘陛下,周军已至城外百里,不如我们弃了朝歌,去东夷之地,再建一座摘星台?’纣王大笑:‘爱妃放心,朕有百万大军,还有截教仙师相助,周军不过是蝼蚁,怎敢犯朕的都城!’
话音刚落,宫外传来喧哗声,是微子(纣王之兄)率百余大臣求见。纣王怒:‘这群老东西,又来烦朕!’遂命侍卫将他们赶走。微子却固执地跪在宫门外,喊:‘陛下!周军已破孟津关,闻仲太师战死,再不退兵议和,朝歌必破!’
纣王闻言,掀翻酒案,提剑冲出宫门,一剑刺中微子的肩膀:‘你这逆兄,竟敢诅咒朕的都城!’微子忍痛喊:‘陛下!臣是为商朝江山着想啊!’纣王却已红了眼,挥剑欲再刺,却被妲己拉住:‘陛下,杀了他,岂不是脏了陛下的剑?不如将他关入大牢,待日后再处置。’
纣王听妲己之言,命人将微子关入大牢。其余大臣见状,皆不敢再劝,纷纷退去。摘星台上,妲己看着纣王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玄空以时空之力窥探时,见她袖中藏着一枚狐族的玉佩,玉佩上刻着“青丘”二字,似在思念故土。
入夜,妲己独自立于摘星台边缘,望着城外的周军大营,轻声自语:‘若不是劫气缠身,若不是纣王残暴,我又何尝想做这祸国殃民的妖妃……’玄空隐在暗处,心中微动——他早知妲己本是青丘狐族,因受罗喉残部的劫气蛊惑,才入宫乱政,如今劫气渐盛,她亦快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智。
次日清晨,周军兵临朝歌城下,姜子牙派人送劝降书入城,纣王看后,将劝降书撕得粉碎,命人将使者斩首,挂在城门上示众。妲己见此,对纣王说:‘陛下,不如我们在摘星台设祭,请九天玄女下凡助战?’纣王大喜,遂命人准备祭品,在摘星台设祭。
然祭典进行到一半,天空却无任何异象——九天玄女早已归位天庭,岂会助残暴的纣王?纣王见状,怒摔祭器,妲己却突然大笑:‘陛下,既然神仙不来,那便让这摘星台,与商朝一同覆灭吧!’遂催发体内劫气,摘星台的梁柱瞬间燃起黑火,火势蔓延,很快便吞噬了整座高台。
纣王大惊,想逃下高台,却被妲己拉住:‘陛下,你我一同赴死,岂不快哉?’纣王看着妲己眼中的疯狂,终于心生惧意,推开她想逃,却被黑火缠住衣角,瞬间燃起。摘星台上,纣王的惨叫声与妲己的笑声交织,最终一同化为灰烬。
玄空立于城外,见此情景,轻叹一声——妲己本是良善狐族,却沦为劫气的傀儡;纣王本有机会挽救商朝,却因残暴与自大,最终身死国灭。这封神劫,终究是一场众生的劫难。”
写到此处,兽皮卷已所剩无几,玄空却仍未停下——他想起昨日从起源殿传来的消息,龙宇已命帝俊太一率金乌部族、御兽殿异兽,前往朝歌城外维持秩序,防止周军破城后滥杀无辜。他提笔补下最后一段:
“商纣三十七年冬末,周军破朝歌城门,姜子牙率弟子入城,严令‘不得滥杀百姓、不得焚烧宫殿’。城内百姓见周军纪律严明,纷纷出门迎接,有的甚至提着茶水、食物,送到周军手中。
帝俊太一率金乌部族、御兽殿异兽立于朝歌城头,金乌十太子手持太阳真火,震慑城内残余的商军势力,防止他们作乱;太一则以东皇钟布下防护阵,护住朝歌城内的宗庙、典籍——那些皆是商朝数百年的文明结晶,不可毁于战火。
玄空入城后,直奔商朝太庙,见太庙内的礼器、典籍皆完好无损,心中稍安。他命鸿蒙宗弟子将典籍整理打包,送往起源殿藏经阁保存,待日后三界六道立,再将这些典籍归还人族,让他们知晓自己的先祖曾在洪荒大地创造过怎样的文明。
入夜,朝歌城内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周军巡逻的脚步声,与百姓家中偶尔传来的孩童笑声。玄空立于太庙前,望着天边的星辰——那星辰的位置已悄然改变,预示着洪荒即将碎裂,三界六道即将诞生。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封神战纪》,兽皮卷上的字迹已干,泛着淡淡的混沌清气。
这卷史册,记载的不仅是阐截大战、周伐商的战事,更是洪荒众生在劫中的挣扎与坚守、过错与成长。他日三界六道立,后世生灵翻开这卷史册,便会知晓,他们如今的安宁,是多少洪荒先民在劫中牺牲换来的;便会知晓,天道无情,却也有情——无情在于劫数已定,有情在于留一线生机,让众生在劫难中寻得新生。”
玄空将《封神战纪》卷好,再次放入劫史柜中,与《龙汉初劫录》《巫妖劫纪》并列。他抬手拂过三卷史册,柜身符文闪烁,似在回应他的心意。阁外,起源殿的钟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柔和,更悠长——那是在宣告,封神劫的战事已近尾声,洪荒即将迎来新的篇章,三界六道的时代,即将开启。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