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龟兹王宫的鎏金殿顶,沈砚秋与顾长风便已带着商队的伙计,捧着精心准备的回礼站在宫门外。锦盒中,一方用中原最好的蚕丝织就的“云锦佛纹图”静静铺展,金线绣成的莲花与祥云在晨光中流转,边角还缀着细小的珍珠;旁边的木匣里,装着顾长风亲手整理的《中原医理精粹》,扉页上用中原文与龟兹文双语标注,还夹着几幅西域稀缺草药的图谱——这是他们为龟兹王准备的离别赠礼,也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融的见证。
“沈掌东,顾先生,大王已在殿内等候。”王宫侍卫长上前引路,语气中满是敬意。自从中原商队与僧团来到龟兹,不仅带来了经卷与医术,更化解了祆教与佛教的误会、击退了盗经匪患,如今的龟兹,民众安居乐业,文化交流日益繁荣,龟兹王对两人早已多了几分敬重。
走进大殿,龟兹王身着织金王袍,正坐在宝座上等候。见两人进来,他立刻起身相迎,笑着说:“沈掌东,顾先生,今日请你们来,一是为感谢你们这段时间为龟兹所做的一切,二是有份薄礼想赠予你们,聊表心意。”
话音刚落,两名侍从便捧着一个精致的银盒走上前。龟兹王打开银盒,里面静静躺着一座三寸高的佛牙舍利模型——象牙雕刻的舍利塔上,镶嵌着细小的绿松石与红宝石,塔内供奉的“佛牙”由白玉雕琢而成,温润通透,在殿内烛火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龟兹大寺珍藏的佛牙舍利模型,”龟兹王轻声说,“原件已有千年历史,是龟兹佛教的圣物。这座模型,采用了龟兹最精湛的工艺,既代表着龟兹对中原佛文化的认同,也象征着咱们两国的友谊——愿它能伴随你们西行,护佑经卷平安,也护佑这份友谊长久。”
沈砚秋双手接过银盒,指尖感受到象牙的温润与宝石的微凉,心中满是动容:“大王这份礼物太过珍贵,我们实在受之有愧。往后,我们定会妥善保管这座舍利模型,让它成为中原与龟兹文化交流的见证。”
顾长风也上前一步,将《中原医理精粹》递到龟兹王手中:“大王,这是我整理的中原医理,里面记载了不少治疗风寒、劳损的方子,还附了西域草药的用法。愿它能为龟兹民众的健康出一份力,也算是我们对大王厚礼的回赠。”
沈砚秋则打开锦盒,取出“云锦佛纹图”:“这方云锦,是中原最顶尖的织工所织,上面的佛纹融合了中原与龟兹的艺术风格。愿它能挂在大寺的经堂内,时刻提醒着两地僧众,我们虽隔千里,却因信仰与友谊紧密相连。”
龟兹王接过云锦与医书,细细翻看,眼中满是赞叹:“中原的织锦果然名不虚传,这医书也来得及时!我这就让人把云锦送到大寺,再将医书抄录成册,分发到各地医馆,让龟兹民众都能受益。”
大殿内的氛围温馨而庄重,礼赠之间,传递的不仅是物质的珍贵,更是文化的认同与友谊的深厚。沈砚秋望着龟兹王手中的云锦,忽然想起初到龟兹时的场景——那时的他们,还在为语言不通、习俗差异而担忧,如今却已能在大殿上畅聊文化、共话友谊,这其间的转变,离不开每一次的理解与包容,每一次的互助与支持。
“大王,”沈砚秋轻声说,“再过几日,我们便要启程前往疏勒了。往后,商队会定期派伙计来龟兹,既做贸易,也传递两地的文化与消息。若是大寺的经卷抄录需要纸张、笔墨,或是医馆需要中原药材,只需派人捎信,我们定会尽快送来。”
龟兹王点头,眼中满是不舍:“我已让人准备了些龟兹的特产,有玉石、葡萄干,还有工匠们打造的金属器皿,都放在驿站了。你们西行路途遥远,这些东西或许能派上用场。往后,龟兹永远是你们的落脚点,不管何时回来,我们都欢迎。”
顾长风闻言,心中满是温暖:“多谢大王。我们也会把龟兹的文化与友谊带到疏勒,带到更多西域城邦,让更多人知道,中原与西域,本就是一家人。”
离开王宫时,夕阳已西斜。沈砚秋与顾长风捧着佛牙舍利模型,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身后跟着提着回礼的伙计。王宫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与远处大寺的经声、驿站的驼铃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跨越地域的友谊之歌。
回到驿站,两人将舍利模型小心翼翼地放在经卷库房的最深处,与中原带来的《金刚经》、龟兹抄录的《道德经》并排摆放。顾长风望着模型,轻声说:“这不仅仅是一座舍利模型,更是一座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文化桥梁。往后,不管我们走到哪里,看到它,就会想起在龟兹的这段时光,想起这里的朋友。”
沈砚秋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沙丘——那里,是他们即将前往的疏勒方向。她知道,这场离别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带着龟兹王的厚礼与友谊,带着中原与西域文化交融的成果,他们的西行之路,定会更加坚定,更加宽广。而这份因礼赠而加深的友谊,也会像丝路之上的驼铃,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传递着跨越地域的温暖与认同。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丝路万里驼铃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