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前的秋露连凝了三夜,英台与胤禛的身影在石阶上从未挪动。到第三日时,英台的素衣已被尘土染成灰褐,嘴唇干裂起皮,几次因体力不支险些栽倒,都被身旁的胤禛稳稳扶住。他自己的脸色也苍白如纸,却始终挺直脊背,将大半力气靠在英台身侧,用沉默的支撑替她分担着疲惫。
小星禾透过虫洞看着这幕,指尖不自觉攥紧了玉佩——玉面映出的画面里,宫门外的宫人换了三轮,巡逻的侍卫也悄悄将暖炉放在离他们不远的廊柱后,却没人敢明着上前相助。直到午后,康熙身边的总管太监捧着一件厚披风走出殿门,没有靠近两人,只是对侍卫低声吩咐:“陛下说了,盯着点,别让四阿哥和四福晋冻着、饿着,若是晕过去了,立刻抬去偏殿诊治,只是……谁也不准劝他们起身。”
侍卫们连忙应下,悄悄将温热的米粥和热水放在两人伸手可及的地方。胤禛瞥见粥碗,轻轻推到英台面前:“喝点吧,你若倒下了,苏瑾和二阿哥就真的没希望了。”英台摇摇头,声音微弱却坚定:“我不喝,皇阿玛一日不松口,我就一日不起……”话未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让她身子晃了晃,胤禛急忙伸手拍她的背,眼中满是疼惜,却也只能陪着她继续跪着。
总管太监将这幕看在眼里,转身回殿复命。乾清宫内,康熙正对着西北舆图发呆,听到汇报后,手指在图上的“盛京”二字上顿了顿,沉声道:“他们既想跪,便让他们跪,只是不许任何人再提‘成全苏瑾’的话,也不许宫中人嚼舌根。”话虽冷硬,却没人没注意到,他桌案上的茶杯已凉了三次,却始终没喝一口——显然,宫门外那对夫妻的坚持,早已牵动了他的心。
到第三日深夜,英台终于撑不住,眼前一黑栽倒在胤禛怀里。胤禛急忙将她抱住,伸手探她的鼻息,发现只是体力不支晕厥,才稍稍松了口气。侍卫们立刻上前,想将英台抬去偏殿,却被胤禛拦住:“我自己来。”他小心翼翼地将英台打横抱起,刚要起身,却听到殿内传来康熙的声音:“带四福晋去偏殿诊治,四阿哥留下。”
胤禛抱着英台,脚步顿了顿,最终还是将她交给侍卫,自己重新跪回石阶上。偏殿内,太医为英台施针急救,喂下参汤后,她才缓缓睁开眼,第一句话便是:“我还没求到旨意……我要回去跪……”太医连忙按住她:“福晋,您已跪了三天,再跪下去会伤了根本,陛下虽没松口,却让奴才们好生照料您,这已是松动的迹象啊!”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乾清宫内,康熙正听着总管太监汇报英台的情况,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殿外,胤禛独自跪在石阶上,望着偏殿的方向,目光坚定;偏殿里,英台攥着那支梅花簪,眼泪无声地落在枕头上。虫洞的光芒渐渐柔和,像是在为这份执着与牵挂叹息。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三日长跪”的记忆制成沉浸式展陈,游客站在展柜前,能通过光影感受到宫门前的秋寒与夫妻二人的坚持。当有人问起“康熙为何既不让他们出事,又不准他们起身”时,展柜旁的解说牌上写着:“帝王之心,藏着家国天下的权衡,也藏着为人父、为人君的柔软——他不愿轻易打破规矩,却也舍不得见孩子为道义受苦。”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良久,玉佩上那对相扶相持的身影印记就会微微发亮,像是在诉说那段藏在坚持与权衡背后的往事——真正的道义,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圆满,而是明知前路艰难,却仍愿用执着去叩击冰冷的规则,哪怕只能换来一丝微小的柔软,也足以证明,真情与善良从未被权势淹没。
喜欢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