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席卷整个鼎盛科技的站队风潮中,苏早的位置显得格外微妙而引人注目。作为公司核心业务一部的总监,业绩斐然的明星管理者,她与林眠既有过往的竞争与摩擦,又有近来逐渐缓和的午餐交情。所有人都想知道,在这场赵乾与林眠的激烈对峙中,她会站在哪一边。
公开场合,苏早表现得无懈可击。她严格保持着中立和职业化的姿态。
在管理层会议上,当赵乾再次强调纪律和服从,含沙射影地批评某些部门的“自由主义倾向”时,苏早面无表情地听着,既不附和,也不反驳,只是在被问及自己部门情况时,用冷静、数据化的语言进行汇报,滴水不漏。
当有下属或相熟的其他部门负责人试探性地问起她对专利风波的看法时,她总是用一句“公司自有规章和考量”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重要”轻描淡写地带过,从不表露任何个人倾向。
她甚至没有像以前那样,频繁地与林眠在午餐时碰面。即使偶尔在餐厅遇到,也只是礼节性地点头示意,很少再坐在一起深入交谈。这种刻意的疏离,让许多人猜测,苏早或许是选择了明哲保身,甚至可能倒向了代表集团意志的赵乾一方。
然而,在无人注视的角落,在那些看似例行公事的流程背后,苏早却用她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沉默却有力的支持。
资源协调上的悄然倾斜。
林眠团队的“丝滑管家”项目进入更深入的测试和优化阶段,需要调用公司一部分非核心但配置较高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压力测试。按照流程申请,需要经过运维部和资源管理委员会层层审批,周期较长,且在当前敏感时期,很容易被赵乾的人注意到并借故卡住。
张伟硬着头皮提交了申请,已经做好了被拖延甚至拒绝的准备。然而,申请提交后的第二天,他就惊讶地发现,所需的资源权限已经悄然开通,流程状态直接跳到了“已分配”。他查了一下审批记录,发现在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环节,是苏早以其部门的名义做了“紧急项目协同资源担保”,绕过了冗长的评议流程。
没有邮件通知,没有私下沟通,一切都在静默中完成。
信息渠道的无声预警。
某次,赵乾的亲信在私下收集林眠团队成员“工作时间从事非任务相关活动”的“证据”,试图从考勤和纪律层面再次施压。这个消息在极小范围内流传,却被苏早团队里一个与她关系密切、且对林眠团队抱有同情心的项目经理偶然得知。
这位项目经理犹豫再三,还是在一次内部汇报后,看似无意地对苏早提了一句:“听说那边(指赵乾方面)最近好像在查一些比较细的考勤记录……”
苏早当时正在看报表,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仿佛没放在心上。
然而,当天下午,林眠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行政部的、看似例行公事的邮件,提醒各位总监注意管理下属工作纪律,确保工作时间专注于本职工作,并附上了公司相关的考勤管理规定。邮件抄送给了所有总监,内容冠冕堂皇,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但林眠却从这封突然发出的、重申纪律的邮件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他立刻在团队内部强调了工作时间的界限,让所有成员在敏感时期更加注意规范,尤其是在进行“丝滑管家”项目研究时,确保是在非核心工作时间或利用休息间隙。这让他们成功地规避了一次潜在的麻烦。
关键环节的“恰好”顺畅。
林眠团队的一个核心项目,需要与苏早负责的一个底层数据平台进行接口联调。这个接口的调试和开通,原本需要双方团队多次会议沟通,流程复杂。但在当前对峙的紧张气氛下,林眠团队已经预想到了可能会遇到的阻力。
然而,当接口联调任务排上日程时,苏早团队对接的工程师表现得异常配合和高效。需求沟通会议一次搞定,技术方案迅速确认,测试环境第一时间准备就绪。整个流程顺畅得令人惊讶,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提前扫清了所有可能的障碍。
负责对接的张伟私下对林眠感叹:“苏总监那边这次也太给力了吧?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林眠看着顺利推进的联调进度,没有说话,只是目光若有所思地投向苏早办公室的方向。
苏早从未对林眠说过一句支持的话。她没有参与任何关于专利归属的讨论,没有对赵乾的做法提出任何公开的批评,甚至在面对林眠时,也维持着恰到好处的职业距离。
但她用行动,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一部的正常运转、为那个她或许也暗中欣赏的“丝滑管家”项目,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缝隙。她提供的不是旗帜鲜明的声援,而是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的便利与保护。
这种沉默下的支持,需要更高的智慧,也承载着更大的风险。她必须在集团意志、公司政治、个人理念和复杂人际关系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或许,在她看来,保持表面的中立,才能在关键时刻,拥有更大的转圜空间,去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又或许,她那理性冷静的外表下,某些东西确实正在悄然改变,只是她还未能,或者不愿,清晰地表达出来。
无论如何,在这片日益浓厚的对抗阴云下,苏早那沉默却坚定的身影,成为了林眠团队能够继续前行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微光。
喜欢今天真的不想加班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今天真的不想加班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