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绣帕,清秋眼底泛起温柔涟漪。那个有着青竹气息的院落,如今被他称作\"家\"了。
骏马嘶鸣划破咸阳城的暮色,扶稣纵马掠过官道,巍峨城阙在余光中连成黢黑影壁。郑国渠的水波尚在匠人铁凿间荡漾,驰道的黄土已覆上劳工脊背——这座用黔首血肉堆砌的奇迹之城,正吞噬着天下人的喘息。
宫墙转角惊起栖鸦,扶稣勒马凝视玄色旌旗。三十万刑徒在骊山地宫攀爬,七十万丁壮在长城垛口风化,而他的父王正在章台宫挥毫,朱砂批下又一卷征发诏书。
\"公子万安!\"
宫门甲士的唱喏打断思绪。扶稣递过缰绳时,瞥见侍卫虎口裂开的血痕——那是运送阿房宫金柱磨出的伤口。
黢黑御道像条巨蟒,将他的身影吞入重重宫阙。甬道两侧的玄鸟纹宫灯明明灭灭,照得人影子都透着森然。途经的宫女们突然静止行礼,漆盘里的冰鉴渗出寒雾,在扶稣衣摆凝成细碎霜花。
兴乐宫的飞檐刺破暮云时,他听见母亲咳嗽声混着编钟传来。那些捧着药盏的宫人,脸上都覆着同样的惨白,就像被咸阳宫吸尽血色的纸俑。
“见过长公子!”侍从们恭敬行礼。
“嗯,这些都是些什么?”扶稣望着眼前一箱箱的物件,眼中透着几分好奇。
“回长公子,这是王上赏赐给华妃娘娘的绸缎和金银首饰。”领头的侍从答道。
“竟然这么多?”扶稣微微挑眉。
“是,王上特意下诏,命少府调配的。”
“嗯,走吧。”扶稣点点头,心中了然。
父王赏赐母妃,态度已然明了。若他不得力,恐怕母妃连留在兴乐宫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等级森严的王宫,母凭子贵,无子无女,便难有立足之地。而眼前这些,已是宫中许多女子梦寐以求的殊荣。
此刻,华妃正在兴乐宫内来回踱步,神色焦急。她身为宫妃,不得擅出,可派出打探消息的人迟迟未归。
“王上已回宫,按理说早该来了,怎么还不见人影?”她低声自语,眉头紧锁,“难道这孩子又惹王上不快了?”
正犹豫要不要亲自去王上那里看看,侍女匆匆跑来:“娘娘,公子回来了!”
“来了?”华妃快步迎出。
扶稣刚踏入宫门,便见一位美妇人怔怔站立。他先是一愣,随后心头涌上熟悉之感,连忙上前行礼:“儿臣参见母妃。”
“快起来!”华妃双手微颤,扶起扶稣,细细打量,“瘦了,也黑了,可有受伤?”她轻抚他的面颊,心疼道,“瞧这眼圈,几天没睡好了?头发还白了几根!”
“娘,我没事。”扶稣笑着安慰。
“你唤我什么?”华妃眸光微动。
“娘啊,有何不妥?”
“倒是不曾这般唤过。”华妃轻笑,“以往都是母妃长、母妃短的,今日倒是亲近了。”
“往后便叫娘,更显亲昵。”扶稣朗声道。
“小滑头,私下这么唤倒无妨,可别在正经场合叫人笑话我们不知礼数。”华妃嗔怪道。
“谁敢笑话?若有谁敢欺辱娘,儿定不轻饶!”扶稣语气坚定。
“好好好,我儿长大了,知道护着娘了。”华妃展颜,“饿了吧?娘亲自下厨给你做几道爱吃的。”
“娘不必费心,让御膳房准备便是。”
“那怎么行?御膳房的菜看着精致,哪有娘做的实在?你离家一年,难得回来,得好好补补。”华妃执意道。
“说的也是,还是娘的手艺最合胃口。”扶稣笑着附和。
华妃日日忧心征战在外的儿子,今日终得团聚,她只想亲手为儿子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碗汤,只要他喝上一口,她心中便觉满足。
母爱,便藏在这寻常的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之中。
见到子女幸福安康,华妃的喜悦胜过自己享福,这便是为人父母的心意。
“离宫多日,最想念的便是娘亲的手艺。娘,先前送来的补品可都有按时服用?”
“想吃就多吃些,你送来的东西,娘岂会浪费?难得我儿如此孝顺。”
华妃褪下华服,换上简朴衣裳,系上围裙,整个人神采奕奕。扶稣的到来让她格外振奋。
这时,一名魁梧的中年男子步入兴乐宫,望见系着围裙的华妃,不禁莞尔。
“爱妃今日竟要亲自掌勺?”
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动了殿内众人,回首见是秦王驾到,扶稣与华妃连忙行礼。
“免礼!皆是自家人,不必拘泥。”
“谢王上。您怎不提前知会一声?臣妾也好准备周全。”
“何须准备?繁琐礼节反倒扫兴。小子,你有口福了,你娘平日可不轻易下厨,今日倒是托你的福。爱妃,可要多备几道佳肴。”
“臣妾遵命。其实王上若想品尝,臣妾随时愿意效劳。”
华妃欢欣地前往厨房,准备大展身手。
“都退下。”秦王一挥袖,侍女们悄然退去,只剩父子二人。
秦王自斟一杯,举爵示意:“站着作甚?坐下说话。”
“儿臣不敢僭越。”
“今日只论父子,不论君臣。”
扶稣这才落座:“父王……”
“叫爹。”
“爹,今晚若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您不会治儿子的罪吧?”
“呵,口气不小。但说无妨,孤倒要看看你游历归来,长了什么见识。”
扶稣斟满酒一饮而尽,借着酒劲开口:“既如此,儿臣便直抒己见。大秦的未来,或许就在今夜这番对话。”
“这般自信?那为父问你,如今天下大势如何?”
“百废待兴。”扶稣仅答四字。
“哦?”秦王眉峰微动。
“六国初平,民生凋敝。百姓渴求太平,天下需要安定。当务之急是确立治国方略,制定统御天下的制度。朝堂对此想必已有对策,儿臣不敢妄言。但 有策,地方亦需有相应举措。”
“朝中争议不休,丞相主张分封,国尉廷尉力主郡县,两派争执不下。”
“无论分封抑或郡县,不过是新旧势力之争。群臣各怀私心,真正该思虑的,是何种制度能利在千秋。”
秦王冷哼一声:“呵,这不过是重蹈大周的覆辙!寡人岂会做出如此愚昧之举!”
他转向扶稣,目光如炬:“关于分封,你有何见解?”
“父王!”
扶稣猛然起身,肃然拱手。
“昔日吴起效力魏国,推行变法以强军,创立魏武卒,一举击败我秦。商鞅入秦,同样锐意革新,建立军功爵制,使我大秦清除积弊,国势日隆!这皆因新法之功。若一味因循旧制,前路一览无余,唯有变革方能使我大秦更加强盛!若行分封,百年之后华夏必将分崩离析,这绝非我大秦所愿!唯有郡县制方能维系天下一统!各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皆由父王任免,如此地方大权尽归王权,方能政令通达!再设监察御史巡视四方,虽无实权,却可直奏地方弊政,如此父王方能牢牢掌控天下!”
秦王微微颔首:“甚好,大权尽归寡人。可你如何确保监察御史不会与地方官员沆瀣一气,蒙蔽寡人?”
“此事易也!朝中儒生众多,其主张未被采纳,何不派其赴任监察御史?这些儒士视名节重于性命,区区财帛难以动摇其志。若其检举有功,赐其清名又有何妨?自然,其中亦有贪利畏死之辈,但终究少数。若善加引导,未必不能为父王所用!”
秦王眼中闪过诧异:“你何时变得如此机敏?你向来推崇儒术,如今反倒利用起他们了?”
“儿臣研习儒术,正是为了知晓其利弊,而后用于治国之道。儿臣所理解的儒术,与常人不同,恰恰适用于天下一统的大秦!”
秦王颇感兴趣:“哦?说来听听。”
“自周桓王以来,百家争鸣,而今脱颖者不过儒、道、法、墨四家。治国之策,自当取其利而去其弊。儿臣以为,可采四家之长分而用之:其一,以儒术统一万民思想,使其成为王权之屏障……”
秦王皱眉打断:“儒生皆劝寡人效法古制,尊儒岂非自缚手脚?”
“父王明鉴,儿臣所言儒术非腐儒之见,而是治国之器,统御万民之公器!”
其二,行春秋大一统之策,罢黜诸子百家,独尊儒术,必得天下文士拥戴。彼辈掌监察之权,又可四方传扬新儒学,定能稳固民心!
其三,需以孝道治民,确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辅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合称三纲五常!\"
如此便可名正言顺将天下权柄集于父王之手,保社稷安稳,疆土永固!
此乃新儒学!亦是我大秦当推之儒学!
\"天命授君权,三纲五常确为治世良策。\"
秦王颔首称善。
\"正是!新儒学既立,大秦一统乃奉天承运,六国覆灭实属必然。六国遗老失其立论根基,再难兴风作浪!\"
\"彩!\"
秦王心明眼亮,此新儒学确为其量身定制,为独掌天下提供名分大义!
\"策虽佳,然诸儒生可愿附议?\"
\"岂有不从之理?此术虽衍自孔孟,实为儒学新篇。况大秦尊儒为正统,文人必欢欣鼓舞。
至于不从者,待罢黜百家令下,自当有万千儒生口诛笔伐,斥为异端,何须朝廷出手!\"
\"倒是寡人多虑了。昔孔子周游列国,所求不过儒学为用而不得。
今寡人以儒为尊,令其地位空前,儒门岂不趋之若鹜!\"
\"父王明鉴,笼络士人不仅利于当下治国,更为长远之策!\"
\"此乃首策?甚善!尚有他策否?\"
扶稣举杯浅酌,继而道:
\"其二为法家之策。法家长在变革,短在激进。
变法必损既得利益,虽致动荡却利在千秋。然法家行事过于酷烈,非黑即白。观数百年来法家代表便知。\"
此辈一旦变法,便成癫狂之徒,皆是不计后果的惊世之才。
李悝变法强魏,吴起改革兴楚,商鞅新政富秦,无不使邦国崛起称雄。
然其手段过激,终遭守旧反噬,皆不得善终。
彼辈恐早知结局,却甘愿在青史绽放光华!
李斯亦是如此,为控天下言路,竟焚毁诸国史籍百家典籍,仅存秦记与实用之书!
或许,这是当时不得已的选择。唯有如此,大秦朝野才能统一意志。但这同时也为大秦的覆灭和大秦的残酷统治种下了祸根!
大秦得罪了所有读书人和士族,谁还会为大秦辩护?历史由胜者书写,他们想让后人看到什么样的大秦,后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大秦!
法家,一群才华横溢的狂人!
\"法家过于激进,适合乱世,却不适合太平盛世。可惜我大 刚结束乱世,却又未迎来真正的太平。法家可以用,但不能完全依赖!\"扶稣认真地分析道。
\"那该如何运用呢?\"秦王询问道。
\"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制定大秦律法!\"
\"若只靠法家制定律法,岂不是又走上了激进的老路?\"秦王笑道。
\"立法之事自然不能由一家独断。此时,被六国君主视为异端的墨家就能派上用场了。\"
\"墨家?\"
\"是的,父王。墨家学说虽有偏颇,但也有可取之处。比如这条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短短八个字,就概括了墨子提出的判断标准,即\"三表\":
第一,考察古代圣王的经验;
第二,体察百姓的见闻感受;
第三,观察政策对国家百姓的实际影响。
这三条准则完全可以用于制定秦律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观察政策对百姓的实际影响,才能逐步完善大秦的律法体系。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