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川陪黄月英、诸葛亮用过丰盛晚餐后,便被安排去休息。
夜行赶路若不养足精神,在马车的颠簸中很难安眠。
醒来时,
已是月上枝头,星河璀璨。
\"伯治,为父送你出城!\"
诸葛府门前辞别黄月英,诸葛川沉默地跟着诸葛亮向北城门走去。
父子二人全程无言。
临近城门时,
诸葛亮忽然低声道:\"此行使命虽重,但性命更贵。活着,才有重来的机会。\"
说罢快步走向等候多时的刘备,似要掩饰面上不舍。
\"主公,伯治到了。\"
刘备颔首,拉着诸葛川走向城外马车。
\"看看你的同行者吧。\"
诸葛川抬眼望去:
明使向朗、
便装打扮的老将黄忠、
熟识的关平张苞、
还有那位年轻文士——
马谡马幼常。
黄忠一行人在马车旁静候,目光投向这边。
关平、张苞等与诸葛川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挥手致意,神情热络。
老将黄忠微微颔首,向诸葛川示意。
向朗与马谡神色平静,看不出内心波动。
诸葛川浅笑回应,暗自感叹此行队伍汇聚了刘备麾下老、中、青三代——
黄忠代表老一辈,
向朗属中年一代,
关平、张苞、他自己及稍长的马谡则为青年一代。
他的目光在马谡身上多停留片刻。
并非因“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而好奇,更像是旧识重逢的淡淡一瞥。
他与马谡的关系微妙:算不上如向宠那般亲近,因马谡早年常随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论事,而诸葛川彼时年幼。
但若说不熟,也不尽然——
诸葛亮等人聚会议事时,诸葛川常“偶遇”旁听。
众人高谈阔论,他独自沉思,尤其当时他一心计划投奔曹操……
甚至暗自盘算:将来如何在战场生擒这群人,看他们愕然的表情。
幼年的他可谓“身在荆州,心向曹营”。
想到此,诸葛川瞥了眼刘备与诸葛亮,心中苦笑:
“投曹大业未成,反认叔为父,天命难逆啊!”
刘备并未察觉他眼中的复杂。
他用手指向车队吩咐道:\"此番前往关中以北,诸位需乔装成从江南赴关中经商的商贾。\"
\"安排如下:汉升担任护卫统领,定国与兴国假扮他的两个儿子。\"
\"向朗充任家主,幼常负责账目,你就扮演向朗家的公子。\"
刘备详细分配着诸葛川等人的伪装身份。
这个安排让诸葛川暗自苦笑——不知不觉间自己又多了个\"父亲\"。
要是传到后世,那些好事之徒会怎么编排他?
太史公有云:汉末乱世,认父之道首推吕氏奉先,次则琅琊诸葛川。
光是想到这个,就叫人头疼!
\"还有一事...\"
刘备从衣襟中取出一封密函。
\"我与马超之父马腾素有交情。这封信你收好,见机行事。\"
\"凭此信物,或许能获得马超的信任。\"
交代完毕,刘备向诸葛川、向朗、黄忠等人郑重行礼。
\"此番重任...\"
\"就仰仗诸位了!\"
\"备在江陵静候佳音!\"
众人闻言肃然回礼。
以诸葛川为首齐声应道:\"必不负主公重托!!!\"
不多时。
鞭声破空。
二十辆载满江南梅子酒的商车,在百余名护卫簇拥下,向着北方坚定前行。
此刻星河璀璨!
前方!
是未竟的功业。
更是少年人的浩瀚征途!
但。
少年何惧?
他只是紧了紧腰间晃动的剑鞘,便义无反顾地闯入了这场东汉末年的乱世风云!
武关,春秋之际名曰\"少习\"。
此关雄踞秦南,与东函谷、西散关、北萧关并称\"关中四塞\"。其地踞峡谷高地,背倚少习险峰,南临深渊,谷窄道险,自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有\"秦楚咽喉\"之誉。
\"扼秦楚之交,出南阳而震东方,入蓝田则关右危\"——此言武关之重,可谓恰如其分。
## 商途遇关
半月后,正午时分。
诸葛川率商队自南郡江陵而来,渡江越曹军关卡,终抵武关城下。坐于车中遥望雄关,不禁慨然咏叹:\"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
此诗道尽武关实况:一旦闭门,顿断襄地与关中联系。正是诸葛川初见武关之印象。
## 马谡论史
车幔内,马谡闻诗睁目。半月同行,二人已然相熟,遂接话道:\"伯治此言甚当。武关自古兵家必争,虽今声名不及虎牢,然追思往昔——\"
\"秦军东出掠楚城,张仪欺楚,怀王被执于此,囚秦两载;始皇一统后,数巡经此;楚汉相争时,高祖亦由此入关,引项羽设宴鸿门;即便陈涉之流,当年亦在此激战。\"
\"武关之重,由此可见。\"
“可惜!”
马谡轻叹一声,摇了摇头。
“世事变幻!”
“谁曾想,如今这乱世之中,武关竟沦为鸡肋。”
“自黄巾起事以来,无论是盘踞西凉的董卓,割据长安的李傕、郭汜,还是后来的马腾、韩遂之流,都未曾想过借武关染指荆楚之地。”
“就连坐镇荆州的刘表,也从未动过进取武关、剑指关中,效仿高祖皇帝成就霸业的念头。”
“结果……”
“反倒让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收入囊中。”
“而曹操若要平定关中,大可率主力从中原西进,一战定乾坤。武关对他而言,实在无关紧要。”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看看关前这些懒散的守军,就知道曹军根本没把武关放在眼里。”
说着,马谡抬手指向城门前呵欠连天的曹兵。
诸葛川听着马谡这番高论,既剖析武关历史地位,又奚落刘表、董卓、马腾、韩遂乃至曹操的短视,神情愈发微妙。
他没想到——
自己随口两句感慨,竟引得马谡滔滔不绝。
平心而论,这番话确实无可指摘。
但偏偏从这位“街亭败将”嘴里说出来时,诸葛川只觉得说不出的别扭。
就像……
听赵括谈论如何阵斩白起。
不同的是——
他早看穿马谡纸上谈兵的本事。而历史上那位诸葛武侯,却被其表象蒙蔽,全然不知这家伙实战水平连五都数不到。
一旦超过五指之数,怕是连他自己都算不清。
不过面上,诸葛川仍是微微颔首。
诸葛川闻言轻笑,对马谡的见解表示赞同:\"幼常此话有理。\"相处日久,这位年长他十余岁的谋士并未以叔侄相称,二人始终保持着平辈论交的情谊。彼此以表字相称,倒显出几分君子之交的雅致。
谈及武关战略地位时,诸葛川的目光变得深远:\"虽说眼下时局使武关稍显沉寂,但此般境况断非长久。\"他轻抚案几,指尖划过想象中的疆域图,\"待主公取得益州、占据关中之日,便可自武关发兵直下荆襄,与南郡、荆南四郡驻军形成合围之势。\"
\"纵使北伐受挫...\"他话锋一转,\"亦可效法高祖旧事,自武关西进关中。到那时——\"手指重重落在案上,\"你便会明白,区区虎牢关岂能与武关战略地位相提并论?\"
面对马谡等人流露的疑虑,诸葛川显得成竹在胸。他未曾在意同乘的向朗探究的目光,自顾自继续道:\"今人总爱追 ** 时明月,却不知后人亦将凭吊今朝胜迹。\"说罢忽而莞尔,\"若我等真能助主公成就大业,千百年后...\"
他忽然模仿起游人的口吻:\"诸位请看,此处便是当年诸葛伯治与马幼常驻足之地!\"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瞧见那块青石否?说不准后人还会为此编出些传奇故事呢。\"
【
队伍临近武关时,诸葛川指着城墙笑道:“听说这儿是马幼常当年解手之处,至今还留着他的……”他顿了顿,“咳,是文采!”
马谡听得额角直跳。
尿骚气?若后世真这么传,他宁可不来武关。“伯治,再拿我打趣,当心挨揍!”他压低声音虚挥一拳,终究碍于关前曹军守兵,只瞪了诸葛川一眼。
车厢内,富商装扮的向朗抚须颔首:“‘今人长叹古时月,后人复又怀今迹’——伯治此言,道尽了千秋兴替。在这百年雄关面前,你我皆是过客。嬴政、张仪、高祖、陈涉……莫不如此。”他望向关隘,目光悠远,“千百年后,或许也有人如我等这般凭吊往事,甚或诸侯于此挥师北上南下……时势轮转,孰能预料?”
诸葛川默然。作为穿越者,他比谁都清楚——唐将郭子仪在武关夜退吐蕃,黄巢出关撼动大唐,元末红巾军破关惊散三辅……这片砖石见证的,何止是马谡的“文采”?
武关烽烟
李自成的铁骑踏破商洛,剑指北平,山河为之失色。岁月轮转,公元1932年,贺龙元帅在此迎战刘振华部,血战告捷后挥师四方,追随新时代的引路者开创新纪元。
\"定会如此。\"
车厢内,诸葛川对向朗与马谡低语。即便他这个异世来客搅动时空,某些亘古不变的法则依然如故。
\"不——\"
\"必将如此。\"
他加重语气重复道:\"只要世间仍有王朝更迭,乱世烽烟起时,必有名将会师于此,在史册镌刻不朽传奇。\"
正说话间,车外传来黄忠浑厚的声音:\"东家,通关文书已验讫。\"这位伪装成镖头的老将,早已打点好守关曹将,众人得以免检通行。
车队缓缓驶入关隘。透过飘动的车帘,诸葛川瞥见懈怠的守军,耳闻浓重的荆楚乡音,顿时明悟——这些不过是曹操收编的荆州降卒,难怪军容涣散。用此等乌合之众戍守边关,倒也算物尽其用。
一刻钟后。
诸葛川跃下马车,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他回首望向远方若隐若现的武关城墙。
低声自语道:\"他日!\"
\"必当率雄师重返此地,东望荆楚,西瞰秦川。\"
离开武关后,行程骤然轻松许多。
向朗与诸葛川商议后,命众人取出暗藏在车厢夹层中的铠甲兵器。
转眼间,
商队众人尽数换上戎装,化作将士模样。
整个队伍的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文士向朗、马谡先前一路提心吊胆,
此刻心神松懈,很快便沉沉睡去。
关平、张苞二人重执兵刃,早已按捺不住,
当即策马比试。
刀光矛影间铿鸣不绝,
看得诸葛川心驰神往。
习武终究讲究天资。
诸葛氏一族,
确实少有以勇武着称的将领。
纵然后世诸葛瞻、诸葛恪、诸葛诞等人,
虽官至各路重将,
究其根本,
仍是统兵之才,非搏杀之勇。
\"黄老将军,\"
诸葛川忍不住向身旁并辔而行的黄忠问道,
\"以我这身板,此时习武可还来得及?\"
喜欢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