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钱富贵er

首页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经天纬地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凤凰错:替嫁弃妃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不世奇才男儿行北宋之天生反贼陛下真棒大秦工程兵带个地道系统打鬼子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钱富贵er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全文阅读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txt下载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73章 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栓子爹这话一出口,周围也沉默了下来,暗自叹息。

大家家里大差不差的,实际上也都这样。

都是一个村里的,谁家日子能比谁家好?都是种地的,好又能好到哪里去?

只要家里人没病没灾的,那就是最大的好了,剩下的,种地,看天吃饭,就这么安安稳稳的活着。

吃不饱,也饿不死。

三叔长长叹了口气,语气也缓和了许多,带着几分理解。

“栓子他爹,你的难处,咱们也都知道,庄户人家,大家伙过日子都是一文一文抠唆着过来的,供个读书人,那真得是掏心窝子的事,又怕亏了老大,又怕耽误了老二,搁谁身上,心里都煎熬......”

都是本家的,但那也是别人家的事,有些事,有些话,也就点到为止了,再亲近的关系,哪怕是长辈,说多了也不好。

又不是在本家里说话分量重的族长,到不了说什么话什么主意一说出口,人家就要照着来。

栓子爹捡起面前的土疙瘩,在手捏碎。

“我没本事啊,只会种地,老大出去干活,我得把家里的地伺候好,要不一家子吃什么呢?挣多少钱拿在手里,都不如家里有粮食让人心安啊。”

以前闹灾荒的时候,粮食都跟着涨价,种地的买不起粮食。

手里有点钱,但是钱没有多到能够让一家人在灾荒年也能心安的地步。

“是啊,咱们都没有什么大本事,只会种地,吃够了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但凡有一点办法,我不想让孩子也走我的老路,所以我想着,等书院再招学生,我就给我家那小子送到书院里去。”另外一个汉子说道:“我家老大老二都在工地上干活,能挣些钱,让老三去书院。”

“家里种地的种地,干活的干活,都是辛苦过日子,拼命的养家就是为了家里的日子能好过,让家里能有希望。”

“老大老二吃苦卖力气,也想着让弟弟妹妹们有点指望。”

他是把三叔的话都听进去了。

现在省下读书的钱,攥在手里,改善家里的日子,能改善多少?

家里能有个读书的孩子,将来一旦有出息了,那家里的日子,又能改善多少?

眼下手里有钱,盖新房子,给孩子说门好亲事,让碗里的粥稠一些?

这些都能继续挣。

可是读书的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这是一辈子的事儿。

人,往前看有希望,活的才能更有奔头,身上的劲儿才更大一些。

一旦老三争气,将来哪怕是个记账的先生,在城里站稳脚跟,将来就能拉拔一下他大哥二哥,就算是找个轻省点的活,或者到时候兄弟一块使劲,做点什么,家业就能慢慢兴旺起来。

总比兄弟仨都种地强。

“当初张铁匠家,送儿子去农学院,咬着牙硬撑,当初多少人背地里笑话人家,现在就有多羡慕人家。”

“就朝廷这一回给他家的赏赐,够他打一辈子铁攒下的家当了,甚至还不止呢。”

听到张铁匠家的事儿,坐在周围的人也纷纷点头应声,聊起来了。

“可不是,这赏赐的诏书留在家里都能当传家宝了,这可真是光宗耀祖了,都不等第二天,媒婆就上门找张铁匠,要给他儿子说亲了。”

“就现在,村里的这些人家的姑娘,怕是都够不上张铁匠家的门楣咯。”

这些话,像一把重锤,一下下敲开了栓子爹心里那堵名为“现实”和“愧疚”的墙。

或许........真的可以走这条路。

别的不好说,种地这种事,都是刻在他们这些庄户人家骨子里的,几代人都是伺候庄稼过活的,进农学院,学种地,给朝廷出力,他们多少还占优势呢。

如果老二真能学出点样子,将来兄弟俩一个在城里有个营生,一个守着家里的地,互相有个照应,那日子,肯定比现在有奔头!

要是赶上朝廷还有这样的事情,从书院征调学生。

那岂不是,说不定,还能有像张铁匠家那样的好事?

虽然可遇不可求,但是,总归也是个希望。

栓子爹猛地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用力抹了一把脸,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

“三叔!各位老哥!你们……你们说得对!是我想岔了!光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了!”

“我回去就跟老大商量!就是砸锅卖铁,也得送栓子去蒙学!”

至于老大那边,他去说,他去求也行。

三叔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地。

“穷苦人家,要翻身,不容易啊,好在,泾阳县的书院,多少能让人看见点希望。”

“哪怕没有大富大贵,学好本事,出来挣钱,也比种地轻快。”

能进那书院读书,也是沾了泾阳王府的光。

毕竟人家工地上招揽工匠,让他们这些十里八乡的青壮,有活儿干,有钱拿。

干活攒钱,手里有了钱,这才能说以后,能奢望读书。

搁在其他地方,连挣钱的机会都少。

数日后,翠微宫,含风殿。

侯君集已经带着人出发了,最近这两天,李世民看的全是西北的军务奏章。

放下奏章,伸手揉了揉眉心,稍作放松。

王德从殿外进来,手里捧着一份秘函。

“陛下,百骑司送来了一份市井舆情汇总,是关于……近日占城稻赏赐之事,百姓们的反应。”王德低声禀报,将密函呈上。

李世民闻言,眉梢微挑,来了兴趣。他接过密函,迅速拆开。里面是百骑司探子们从长安各坊、乃至周边畿县收集来的民间议论,记录得颇为详实。

他目光扫过纸面,起初只是随意浏览,但很快,神情便专注起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最终化为一声舒心畅快的轻笑。

“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

“好啊。”

“哈哈哈哈哈。”

随即,含风殿内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李世民起身,踱步走到门口,望着远处苍翠,心情更是舒畅。

“朕最初只是想重重奖赏吴博士他们,不能让功臣寒心。”

倒是激发了民间向学,向务农之风。

名利二字,果然是驱动世人的最好的利器。

“天下人看到了,只要真有能力、真出成果,即便是在田垄之间,照样能博取功名,光耀门楣!这才是朕最想看到的!”

庄子上的一番敲锣打鼓,李复自然也知道。

农学院能做出成绩来,他这个书院的副院长,与有荣焉。

但在这份荣耀背后,李复想到的更多是远在岭南的艰辛。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时代从北方骤然前往岭南,意味着什么。那不是后世带着防晒霜和清凉油就能轻松应对的旅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冒险。

想想当年,裴寂被流放,流放地就是广州。

北方人过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可怕的水土不服——陌生的气候、不同的水质、迥异的食物,都可能让一个壮汉迅速病倒。

到了那边要是适应不了环境,水土不服,是真的有性命之忧的。

他们去了,义无反顾的去了。

听到说要试着种植外来的稻种,能够提升亩产,他们就坚定的去了。

“给商队递个话过去,往广州去,给他们捎带些北方的物资。”李复对老赵说道:“种地这事儿,帮不了他们,但是其他供应上,一概不缺,要什么给什么,缺钱给钱,缺东西给东西!”

“能调用的,都会满足他们。”

“是。”老赵拱手应声。

李承乾他们兄弟仨听着李复的话,深以为然。

将士在外征战,朝廷还要保证粮草辎重补给呢。

吴博士他们在广州做的事情,不亚于将士在外征战。

“王叔,是否要派遣一些医官一同前往?”李承乾问道:“并调拨一批防治瘴疠、水土不服的药材过去!务必保障他们的安危!”

“这些都算在补给里,商队早就给他们捎带过去了,至于医官,我之前也想过,可是,当地的医官,必然比咱们调拨过去的要好一些,毕竟,环境造就人才。”

“术业有专攻。”

孩子们闻言,微微颔首。

也对,是这么个道理。

夜晚,兄弟仨人睡在一个屋子里。

夜色深沉,庄子的夏夜并不寂静,窗外虫鸣此起彼伏。

他们仨睡在一张大炕上,在宫中的时候,不会如此亲密,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如今渐渐长大。

但是,在院里宫廷的庄子上,他们兄弟仨,能够每晚睡在一起,聊天,畅想。

白日的兴奋和忙碌过后,此刻安静下来,反而有些难以入眠。

李泰翻了个身,面朝李承乾的方向,黑暗中,他的眼睛亮晶晶的,犹豫了片刻,还是低声开口:

“大兄……你睡了吗?”

“还没,”李承乾的声音很清醒:“怎么了,青雀?还在想农学院和占城稻的事?”

“嗯……”李泰应了一声,组织了一下语言,声音虽轻却异常认真:“大兄,今天王叔说的那些话,还有咱们后来商量着要给南方送东西……我越想越觉得,这事……特别有意义。比读那些经史子集,更让我觉得……踏实。”

李承乾嗯了一声。

他都看到了,这些天,四弟钻研农书,跟着庄子上的老农下地干活。

这不是假的。

若不是喜欢,若不是钻进去了,他娇生惯养的皇子,又怎能吃下这份苦。

李泰听到李承乾的应声后,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

“大兄,我........我想去封地。”

李承乾在黑暗中微微蹙眉,侧过身来看向弟弟模糊的轮廓:“去封地?什么时候?”

“明年开春之前就走。”李泰说道。

“你也说了,占城稻要在江浙苏杭一带进行试种。”

“农学院没有那么多先生和学生,或许先生们能出一份力,但是不能把先生们都调派走,包括司农寺也是如此,长安这边,总是要留一些人的。”李泰说道:“我想去我的封地上,亲自盯着,划出最好的官田来做试验,招募最好的老农,把吴博士他们总结的经验都用上,还要试着看看能不能再改进……”

“当然,只是最好的官田是一方面,还要用普通的地,要对比的,不是所有百姓家里的地,都是上等地。”

李泰的声音越说越快,充满了憧憬:“大哥,你想啊,要是在我的封地上,也能种出亩产三成多的稻子,那能养活多少人?能给朝廷增加多少赋税?或许,封地的一些地方,能够像这个庄子上的百姓一样。”

“不,或许比不上,但是至少,能解决更多百姓吃饭的问题!”

“这很重要!”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该干的实事!”

“能够帮助阿耶治理大唐,将来你做了皇帝,也能帮你,国库会更加富庶,咱们兄弟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他没有立刻反驳或赞同,他能感受到弟弟话语中的真诚和那股被点燃的热情。

“青雀,”李承乾的声音很沉稳:“你现在年纪还小,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差事。”

“况且........”

“封地一旦就藩.......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藩王非诏不得回京.......诏书这事儿好办,阿耶能随时下诏,哪怕是自己这个太子,发教令也能将他召回来。

东宫的臣子,他能压得住。

但是朝中群臣.......阿耶他.......

“便是江浙富庶,气候水土也不比北方,会很辛苦。而且……务农之事,看似简单,实则千头万绪,并非易事。”

“我想清楚了,大兄!”李泰毫不犹豫地回答,胖乎乎的身子甚至激动地坐起来一些:“辛苦我不怕!王叔说得对,粮食金贵!能多打粮食,比什么都强!我就想干这个!我觉得……我好像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大兄,我知道,阿耶和母亲不会同意我这样做的。”李泰认真说道:“可是我想做,大兄,你帮帮我。”

“只有你能帮我了,便是王叔.......王叔可能会因为心疼我,反倒不让我去封地。”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在初唐吃软饭御房有术三国之楚王崛起崛起:从租女神总裁当对象开始让你出道当艺人,你修道当仙人修真四万年内我蓝星第一倒爷S级身份瞒不住了三国之弃子剑道初心大小姐腰软唇热,顾总甘愿沦陷狼人杀:预言家,我要你有何用?断阴债妖龙古帝世界再次毁灭后,我成为了漂流者不死邪神一世容晴携美向仙帝国败家子极限保卫天地圣龙决
经典收藏大汉从吹牛开始大谋谋天下巡视大宋工业革命后,我带政哥干翻全世界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带个系统打鬼子仙狙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书生的悠闲生活你攻我容(GL)特种兵明末做皇帝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抗战从周卫国开始永乐大帝与黑夜的战争重生毒妃惊华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悠哉悠哉的汉末群雄传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
最近更新万浪孤舟,沧海一粟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玉符传奇北宋第一狠人云起惊鸿客明朝的名义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高门庶子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英烈传奇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锦衣血诏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钱富贵er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txt下载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最新章节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