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明军对瀛洲捕鱼业的宽容,嘤军的武器由阿米舰船运送到外海,交给瀛洲土着的渔船后,伪装成海鲜运入瀛洲内部。
按理说这应该是很容易防备的,尤其是对于拥有大量冗余士兵、军舰的明军。
只需要抽调兵力和舰队,加强瀛洲近海的盘查和监视力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甚至彻底摧毁掉这种运输方式。
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也没有人愿意去做。
因为太麻烦了。
瀛洲是个列岛,到处都是海岸,从南到北绵延何止千、万里,要想高效的盘查拦截又得需要多少舰船?
这笔账,明军懒得算。
陆军和空军的老爷也一样,甚至比海军要更严重。
毕竟在他们眼里,海军起码还有大把多海岸线要守,他们蹲在这里是真的举目四望看不见一个敌人。
空虚、寂寞、冷~
陆军都忙着收割瀛洲土着,而空军无聊到趁着训练在天上耍特技,更有甚者还敢去伙同海军一起卖燃料。
北司负责监视记录的人都吐槽:这诡地方居然都能把海、空逼到合作了,简直不是人能待的地方啊!
在这种摆烂的氛围下,瀛洲附近大片的海域都是“不设防”状态,别说阿米人用来运武器的货轮了,就算它们派军舰过来逛一圈也有很大概率不会被明军发现。
因为水师的老爷们也不屑于做这种类似看家护院的工作。
被宣慰司警告了就大骂:啥?我们油料不用钱的吗?要去你自己去!
然后转手的把“多余”的油料卖了。
至于说卖了给谁,根本没人关注。
到手的票子才值得关注。
管理储油设施的只需要让海军司令部里的老爷们满意就行,那些在舰上执勤的人要考虑的就多了。
如此嚣张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这海军里头最大的脑袋,可是姓朱啊!
老晋王这个元帅可还活着呢,虽然早就不管事了,但只要他不吭声就没人敢对海军指手画脚。
徐子宁不敢管,毕竟按理说他还得管这位叫爷爷呢。
更何况人家还姓朱的,连这整个大明朝在明面上都是人自己家的。
这自家人的事情,那能叫偷吗?!
所以朱心沂也假装不知道,或者说她非常清楚自家爷爷是什么样的人。
些许阿堵之物,根本没有资格让老爷子抬抬眼,更别提为之违背原则了。
不管肯定是有别的原因,同时也就说明她不能管。
那就假装不知道吧……
而类似这种睁眼瞎的行为,早已弥漫在整个瀛洲的土地上。
放纵、钓鱼打窝甚至钩引,无论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这种行为。
它毫无疑问的奏效了。
上钩的瀛洲流亡者络绎不绝。
一开始它们或许还心存谨慎,派出能够代表自己的使者带着武器回去接触。
但渐渐的它们都发现,明军好像对于这种事完全不设防啊。
各路使者,来来回回,进出无阻,武器装备更是运进去了不计其数。
眼瞅着它们的力量越积越强,逐渐开始有藩主按耐不住了。
它们也悄悄地潜入瀛洲地区,暗地里打出各自的旗号,开始招兵买马。
率先察觉到异常的,是那些没有逃走并屈服于明军的藩主。
因为它们惊讶的发现,当年跑路的那些熟人甚至远房亲戚,居然回来了!
甚至还有人才主动联系它们,邀请它们一同“赶走”明军。
把它们都逗笑了。
心想自己是荣华富贵,还是落魄潦倒那可全都在明军的一念之间。
赶走明军?你亻也女马搞笑呢?
你会把自己的金主赶走吗?
想也知道不可能!
所以它们立刻给明军报信,然后也开始就地招兵买马,家里有人在辅助军的,更是直接调来了“明军”参战。
甚至共同打出旗号:尊明攘虏!
高呼:“大明万胜!”
“我们联合!”
“义在西军!”
只能说这话多少是有点不吉利了。
但它们志得意满,气势如虹。数个遵奉大明的藩主打出旗号,然后就向着那些藏在山沟沟里悄悄举旗的远房亲戚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
“哟西!”
“敌在瑞啱寺!”
“进军!”
大明建武三年,端午节。
八百尊明的瀛洲兵,向着隐于一座寺院中的某个流亡藩主发起了进攻。
在瀛洲被称为“端午の変”。
然后……
就糟了!
因为在那座寺庙内部和周围,都埋伏了大批手持嘤制武器的匪贼。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八百人说到底也不少,先派几个去侦查能咋滴?
愣是一窝蜂的闷头往前冲。
八百人,刚冲进去一小部分,就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打击。
前面惊恐万状的后撤,后面的还在迷迷糊糊的往前挤,真就是被当坤刹。
好不容易反应过来了,结果刚撤到外面又遭到了类似的打击。
进退两难,无比绝望。
他们可没有撕布机或者短剑,依然还在用着拉大栓和冲锋枪。
而对手不但有射速超快的嘤七七,甚至还有迫击炮支援,再加上还是把他们包起来打的交叉火力……
不到一个时辰,八百人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后,一帮野生小傀子,高举起枪狂喊:“板载!”庆祝胜利。
吓得那个带队的藩主落荒而逃,若非有亲卫的拼死掩护,他恐怕得被当场活捉。
所谓的联军也土崩瓦解,因为它们总共也就几千可战之兵,其中有不少还是刚拿起枪的普通瀛洲土着。
敌方能一战全歼八百!
这还打个只因儿啊!
全都各回各家据城坚守去了,保卫大明这种高级的事情还是交给真·明军罢。
他们在大明治下整天歌舞升平,早就忘记了该怎么打仗,以为人多就能赢,结果就被这玩笑般的埋伏给打了个团灭。
输了一场就没了胆气,只想着保存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了。
似乎大明真的把他们养废了。
八百是个很神奇的数字,自古以来靠着八百兵成事的猛人很多。
而这次……
瀛洲一个藩主损失八百兵,他把家底都给输了个精光,藩地都不要了,哭哭啼啼的躲进瀛洲城里请求庇护。
只是他猜不到,自己这一败,仿佛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
战后短短数日,岩掱山以北接连立起了十数面旗帜。
在岩掱山以南的地区,则冒出了以松崎家为首的几股奇怪的“义军”。
同样是拿着嘤制武器的它们,居然都是嚷嚷着要遵奉大明。
而此时的明军呢?
他们默默的收拢防线,只集中保护重要的城市和矿场,其他一概不管。
这瀛洲,终究是乱起来了。
喜欢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