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一件暖衣、一个安稳的家,是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的踏实。而大蒙古国能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就是抓住了这份“踏实”,守住了老百姓的这份期盼。
扬州巡查的最后一天,忽必烈特意带着真金去了城外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当年被文天祥的残余势力烧过,村民们差点流离失所,还是孛鲁平定叛乱后,派人帮村民们重建了房屋,分了粮食和种子,才让村子重新恢复了生机。
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晒粮食,金黄的稻谷堆在院子里,像小山一样。老农看到忽必烈一行人穿着官服,却没有摆架子,反而笑着迎了上来,问道:“各位大人,是来巡查的吧?快进屋坐,我让老婆子给你们倒碗热茶!”
忽必烈笑着摆摆手,说:“老乡,不用麻烦了,我们就是来看看你们,看看你们现在过得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房子住得暖不暖。”
老农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拉着忽必烈的手,激动地说:“大人,您可不知道,现在我们过得好着呢!自从蒙古大军平定了叛乱,帮我们重建了房子,分了粮食和种子,我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您看,这院子里的稻谷,都是今年收的,够我们一家吃好几年了,还能卖不少银子,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新鞋子!”
说着,老农又指了指旁边的几间新瓦房,说:“您看那几间房子,都是去年新盖的,又宽敞又暖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住漏风的茅草屋了。而且陛下还减轻了我们的赋税,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交完赋税就没粮食吃了,现在我们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存点粮食,再也不怕灾年了!”
真金在一旁听着,心里很是感慨他以前在草原上,看到的都是牧民们的生活,现在看到农民们能过上这么安稳的日子,才真正明白,父亲常说的“体恤百姓”,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走上前,笑着说:“老乡,您过得好就好!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当地的官员说,他们会帮你们解决的;要是当地的官员不帮你们,你们就派人去中都,告诉我们,我们一定帮你们做主!”
老农赶紧点头,说:“谢谢大人!谢谢大人!现在的官员也都很好,经常来村里看看我们,问我们有没有困难,要是有困难,都会尽快帮我们解决,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见了官员就害怕了。我们都知道,这都是陛下的功劳,是陛下让我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我们都记着陛下的恩情呢!”
忽必烈拍了拍老农的手,说:“老乡,不用谢我们,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做的一切就都值了。以后,你们好好种地,好好过日子,有我们在,一定不会让你们再受战乱之苦,一定让你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从老农家里出来,忽必烈和真金又在村里转了转,看到村民们有的在院子里缝衣服,有的在田里除草,有的在跟孩子们玩耍,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村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走在回扬州城的路上,真金忍不住对忽必烈说:“父亲,以前我总觉得,治理国家就是处理政务、指挥军事,现在我才明白,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让老百姓们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只要老百姓们过得好,国家就能稳定,就能强大;要是老百姓们过不好,就算国家兵力再强、银子再多,也没用。”
忽必烈笑着说:“真金,你能明白这一点,就说明你真的长大了。没错,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就像草原上的草,牧民们的牛羊要靠草养活,国家要靠老百姓养活。要是草枯萎了,牛羊就活不了;要是老百姓过不好,国家就稳定不了。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老百姓,都要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久,才能强大。”
真金点了点头,说:“父亲,儿子记住了!以后不管是处理政务,还是指挥军事,儿子都会先想着老百姓,都会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绝不会让老百姓们失望,绝不会让国家的根本动摇!”
忽必烈看着真金坚定的眼神,心里很是欣慰他知道,真金已经真正理解了“帝王之道”,已经有能力接过他的担子,守护好这个国家,守护好天下的老百姓了。
回到中都后,忽必烈又开始忙着处理国家的各项事务他让人在全国范围内修建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书识字,能学到知识;他让人在中原和江南一带,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防止旱灾和水灾,保证农民们的粮食收成;他让人加强草原和西域的边防,防止周边的小国家作乱,保护牧民们和商队的安全;他还让人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更多有才能的人做官,不管是蒙古人、汉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只要有本事,能为老百姓做事,就可以做官,让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为老百姓效力。
真金也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他每天跟着忽必烈处理政务,帮忽必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还经常去各地巡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遇到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他也会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的建议,有时候还能帮忽必烈解决一些难题,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称赞。
这天,忽必烈召集大臣们,在皇宫大殿里,商议“改国号”的大事。原来,随着大蒙古国的疆域越来越大,统治的民族越来越多,既有草原上的蒙古人,又有中原的汉人,还有西域的其他民族,“大蒙古国”这个国号,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了。而且很多中原的汉人,还是习惯称呼以前的朝代,对“大蒙古国”这个国号,还有些不适应,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忽必烈坐在龙椅上,开口道:“各位大人,咱们大蒙古国现在疆域辽阔,统治的民族也越来越多,‘大蒙古国’这个国号,已经用了几十年了。现在,咱们统治的中原和江南一带,很多汉人还是习惯以前的朝代称呼,对‘大蒙古国’这个国号不太适应;而且这个国号,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咱们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不利于咱们团结各个民族,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想商量下,咱们是不是该改一个国号,一个能体现国家统一性和包容性,能让各个民族都认可的国号。”
话音刚落,耶律楚材就站了出来,笑着说:“陛下,臣觉得改国号是个好主意!现在咱们国家统治的民族越来越多,要是国号能体现统一性和包容性,就能让各个民族都更有归属感,就能更好地团结各个民族,就能让国家更稳定、更强大。臣之前在中原的古籍里看到过‘大元’两个字,‘元’有‘开始’‘第一’‘广大’的意思,用‘大元’作为国号,既体现了咱们国家疆域辽阔、实力强大,又体现了咱们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还能让中原的汉人更容易接受,臣觉得这个国号很好!”
木华黎也跟着说:“陛下,耶律楚材大人说得对!‘大元’这个国号,既大气又有寓意,既体现了咱们国家的实力,又体现了咱们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不管是蒙古人、汉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应该都会认可这个国号。而且改了国号之后,还能让老百姓们觉得,咱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能让老百姓们更有信心,更支持咱们的统治,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都有好处。”
博尔术也开口道:“陛下,臣也同意改国号为‘大元’!现在咱们国家的军事和政务都很稳定,老百姓们的日子也过得很好,这个时候改国号,既能体现咱们国家的新气象,又不会引起混乱,是最好的时候。而且‘大元’这个国号,听起来就很有气势,能让周边的小国家都敬畏咱们,不敢随便作乱,对咱们国家的边防,也有好处。”
大臣们也都纷纷附和,都说“大元”这个国号好,既大气又有寓意,既体现了国家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又能让各个民族都认可,都支持改国号为“大元”。
忽必烈看大臣们都同意,心里也很高兴,他点了点头,说:“好!既然各位大人都同意,那咱们就把国号改为‘大元’!从今天起,大蒙古国正式改名为‘大元王朝’!另外,朕决定,把中都改为‘大都’,作为大元王朝的都城,让大都成为咱们大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大元王朝的强大和繁荣!”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元王朝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恭敬地说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改国号为“大元”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草原上的牧民们,听到消息后,都骑着马,赶着牛羊,在草原上欢呼;中原和江南的农民们,听到消息后,都在田里放起了鞭炮,庆祝大元王朝的建立;西域的商人们,听到消息后,都纷纷来到大都,想在大都开展生意,分享大元王朝的繁荣;周边的小国家,听到消息后,都纷纷派使者来大都,向忽必烈朝拜,表示愿意归顺大元王朝,再也不敢作乱。
忽必烈按照大臣们的建议,在大都举办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庆祝大元王朝的建立。开国大典那天,大都的街道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老百姓们都穿着新衣服,拿着鲜花和彩带,站在街道两旁,迎接忽必烈的到来;大臣们都穿着朝服,骑着马,跟在忽必烈的身后;士兵们都穿着盔甲,拿着武器,整齐地站在街道两旁,保护着忽必烈和大臣们的安全。
忽必烈穿着金色的龙袍,骑着白色的千里马,从皇宫里出来,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和老百姓们的欢呼。老百姓们一边欢呼,一边喊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元王朝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天动地,比任何一次节日都要热闹。
忽必烈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跪拜的百官和远处欢呼的百姓,心里充满了自豪和责任,自豪的是,他带领大蒙古国,完成了从草原部落到统一王朝的转变,建立了强大的大元王朝;责任的是,他知道,大元王朝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老百姓要照顾,他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让大元王朝长久、强大,才能让老百姓们永远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开国大典结束后,忽必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国家的制度,他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分为十个行省,每个行省都设立“行省长官”,负责管理行省的政务和军事,同时又设立“监察使”,负责监督行省长官,防止行省长官贪污受贿、欺负老百姓;他还完善了“科举制度”,让更多有才能的汉人,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参与国家的治理,打破了以前“只有蒙古人才能做大官”的局面,让汉人更有归属感;他还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和度量衡,让粮食和货物的交易更加方便,促进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这些制度的完善,让大元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定,让全国的政务和经济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让老百姓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大都的街道上,商铺林立,商人往来不断,每天都热闹非凡;中原的农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每年都能获得大丰收;草原上,牧民们骑着马,赶着牛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西域的商路上,商队来来往往,把西域的特产带到中原,把中原的货物带到西域,促进了各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这天,忽必烈带领真金,还有木华黎、博尔术、耶律楚材等老臣,前往大都的城楼上,俯瞰着大都的景象。大都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远处的农田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摆动;天空中,鸟儿自由地飞翔;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香气和老百姓们的欢声笑语。
忽必烈看着眼前的景象,对身边的真金说:“真金,你看,这就是咱们的大元王朝,这就是咱们的大都。从祖父开始,咱们一代代人,南征北战,治理国家,就是为了建立这样一个统一、强大、繁荣的王朝,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们过上这样安稳、幸福的日子。现在,咱们做到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这个王朝,这份安稳,还要靠你和你的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守护下去。”
真金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了看身边的父亲,坚定地说:“父亲,儿子知道了!儿子一定会记住祖父、伯父、父亲和各位大臣们的付出,一定会记住老百姓们的期盼,以后,儿子继承了皇位,一定会像父亲一样,励精图治,体恤百姓,完善制度,守护好咱们的大元王朝,守护好老百姓们的安稳日子,让大元王朝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让老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永远不会让父亲失望,永远不会让老百姓们失望!”
木华黎、博尔术、耶律楚材等老臣,看着忽必烈和真金,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跟着铁木真、窝阔台、拖雷、忽必烈,一辈子南征北战,鞠躬尽瘁,就是为了这一天,就是为了看到大元王朝的统一、强大和繁荣,就是为了看到老百姓们的幸福和安稳。现在,他们的愿望实现了,而且大元王朝还有真金这样优秀的继承人,他们就算以后离开了,也能安心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大都的城楼上,洒在忽必烈、真金和老臣们的身上,也洒在大都的每一个角落。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来了小贩们的叫卖声,传来了商队的马蹄声,这是大元王朝的声音,是和平的声音,是幸福的声音,是繁荣昌盛的声音。
大元王朝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从铁木真的草原崛起,到窝阔台的中原统一,到拖雷的舍身殉国,再到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励精图治,以及真金的茁壮成长,一代代元人,用热血和勇气,用忠诚和担当,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书写着属于大元王朝的辉煌。
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风雨,或许还会有挑战,但只要君臣同心,百姓同心,只要一代代元人,都能牢记“体恤百姓、守护安稳”的初心,都能传承“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元王朝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让天下的老百姓们,永远过上和平、幸福、安稳的日子,让“大元”这个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被后人铭记。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