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从特种兵开始的神级背包李恪:这家没我,要散锦衣当国捡了一个县令当当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毒医狂妃:邪帝请节制大秦:奸臣矫诏,我扶苏绝不自尽迷踪谍影地府朋友圈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7章 和盟交契修好时,苏法借势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此后两天,不见宋人来作陪,也不是宋官来敕令。

待到第三天,宋官果然有人来枢密院夏国使臣住处。

那人见到李昌吉和梁道便作传令状“二位夏使,吾主答应汝等粮油已经准备停当,汝等还是尽快收拾行装,即刻前行返回西夏。这是官家给汝等回礼清单。”

李昌吉接过清单一看,乃有“舂米二百石,小麦一百五十石,绢两千匹,绫罗八百丈,油一百升”此数虽然不多,但是作为回礼已经够数,毕竟李梁二人所携带的随从侍人不过二三十人,要运如此之多的物资,诚然是不足的。李梁二人高兴极致,急忙拜首谢曰“宋主慷慨,夏国无上感激。”

那官微微向二人笑,不言语,便离去。

待宋官走后,李梁二人便令所有夏人收拾行装,即刻启程。

李昌吉和梁道携众夏人到校场领受物资并与宋主告别。

只见那校场外仪仗满满,彩旗飘扬,一众武官身披鳞甲战衣,日光之下,闪闪熠辉,不知是做给夏国人看的,还是宋国向来如此。

宋人队列,向太后禁足深宫,此次依然由赵煦领衔,苏子及众人随后。除了苏门之人,那晏秋,唐国昌,章淳,种师极也都来了,至于其他人,除了赵挺之(为太傅,属于近身侍臣),都没有来,文彦博太老了,蔡京,蔡卞那些人我是不想写了。

李昌吉急忙走到前列向赵煦行礼,赵煦示意回礼,李昌吉又用眼神扫视苏轼等人,苏轼等人也纷纷眼神回应。

赵煦言“夏国使者!宋国向来热情好客,汝等而来,自然应是宾至如归,现在汝等归,我大宋自当以厚礼相赠。”

李昌吉回应道“宋国乃是豪爽万千,这几十车的物资正是我夏国紧俏之物,可解我国燃眉之急。官家(指赵煦)如今正是春秋鼎盛,面目高洁,乃世之贤主,大宋有你之人物,乃是人间幸事。”李昌吉的目光又转向赵煦身侧的苏轼道“苏翁乃是人间大才在夏国早已名泽遍布,此番入得汴京能得苏子相陪,真乃是三生有幸,也算是不枉昌吉此行。”

苏轼也上前回应道“哈哈,苏某能得夏国使者如此夸赞,也乃平生幸事。今我主在场,特请夏使回复汝国(之主),我大宋愿与贵国永休战事,永结盟好。”苏轼说之兴奋,手舞足蹈。

李昌吉道“得大宋如此厚待,若还兴兵作乱,也属实不该,吾国愿与大宋开市贸易,互通有无,这样让我国百姓冬时不饥,夏时不饿。真乃是善莫大焉。”

众人嘻嘻哈哈有说有笑。

而后李昌吉问曰“青山王现在何处,为何还不见其来!”

苏轼急忙回复“青山王乃是宋国‘贵客’,行动自然不能草率,须得车马轿夫随行当是,此番正在来的路上。”

后面的晏秋听到问及青山王,也急忙搭话“青山已至,正于校场小帐之内歇歇。”

赵煦急道“快请青山王来!”

侍卫去,随即青山王在几个侍卫拱卫下而来,此时自然更不能像犯人一样押赴,都皆是半礼半押的状态。赵煦见之急令侍卫撤去。

李昌吉向青山王拱手曰“青山王,小人见之有礼了。”

李秉藏却似不待见的样子“哼”了一声又傲慢扬起了头。

青山王到底有没有被李昌吉说动,真的无从得知,不知道青山王此时的傲慢是故意而为之,还是压根就没有把李昌吉的话放在心上。总之此番众人在场,不好评判表露李秉藏的心思。

苏轼见二人见面,好似不愉悦,急忙撮合道“青山王,夏使特为你而来,今已经达成和议,订立盟约,也放汝归去,算是功德圆满也。”

晏秋也悄声对李秉藏道“此番王侯百官在场,还是当以礼待之,莫要逞一时之恶也!”

李秉藏则对众道“宋人之于我既未严刑拷打,也未威逼利诱,还允我在汴京游弋,算是至仁至义,可是夏国……”李秉藏故意止言,显然顺着语意下去推断他的意思应该是夏国比不会善待于他。这也许就是人之常情,就似前文所言的,败军之将,焉有好命。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因为这都是他咎由自取,谁让他率兵贸然侵宋呢!可是也怪人间流传,宋国乃是天国,谁人不想攫取其中的繁华。

李昌吉见李秉藏还是有百般戒心,心中自是恼怒,但是碍于面子,不敢轻怒,唯有忍耐,遂道“青山王,夏国必待你为王,绝不会因你失兵而追罪于你。”

李秉藏还是傲慢道“那样最好!”李秉藏在汴京受宋人文化洗礼数月,本应该谦逊礼敬各位,但其本身毕竟是西夏的王,骨子里存留的些许傲慢,在遇到其前下属(指李昌吉)面前便显现的极为放大。而在宋人面前,首先是晏殊是夏国极为敬重的文人,所以李秉藏对晏殊子嗣晏秋印象颇好,其次是苏轼名闻天下,在夏国也极具影响力,所以李秉藏对苏轼等人也算友好。如此就造就了李秉藏面对宋人就极为谦卑,却对夏国的李昌吉显得极为傲慢。

李昌吉见李秉藏虽然语气傲慢,但其言乃顺,遂拱手对赵煦,苏轼等人道“既然这样,那事不宜迟,吾等当即刻动身,前往兴庆。”

赵煦回应“好,夏使请归!”

苏轼还有话说“夏使且慢,汝曾请宋予两百升油,因此烈夏,哪复久存,吾已经命人快马加鞭赴灵州,让灵州守将吕惠卿先行准备,待汝到灵州,便可取之。”

李昌吉微微冷笑一下,私语“灵州!”二字,不知其意是说灵州不可能有这么多油,还是对“灵州”这个名称的哀婉,毕竟在他心中,这应该叫“西平府”才对。片刻之后又语转和声道“苏子有劳了,宋人也是信守承诺,哈哈,不过这油啊,宋人菜肴的滋味全在里其中。我夏国人可因此一饱口福了也。”

苏轼曰“呵呵,宋人向来说到做到,此番汝等归去,人员稀少,乃不能运储这些物资,特命苏迈率众协助,晏秋和唐国昌将军也一同前往灵州,以作交付事宜!”

李昌吉笑道“宋人不仅给付物资,还要派人送护送,真乃大仁大义也!我夏国人真是深感其惠!”

苏轼道“既然这样,就此一别!诸君安好!”

赵煦拱手,李昌吉应之,随后西夏一众人等便起身西行。

片刻之后,只见车队起行,车马动身,扬起了阵阵的尘土,两翼紧随数百旌旗,迎风而展,和着风土,渐渐消失在尘埃之中。

赵煦用依然显得稚嫩的声音问苏轼“苏翁可知宋夏和议是否能成现实,大宋是否可安也!”赵煦这是怀疑和议盟约是否能约束住西夏国呀,毕竟对于西夏的反复谁也拿捏不清。

苏轼则兴奋回曰“我看此次应妥,所谓仁爱者爱人,仁治者治人,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吾等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夏国君臣上下必然感愧,无不为我大宋恩义而涕零。”笔者以为苏轼此心思未免过于乐观。

在众人之后的章淳突然出言对曰“我认为苏子所言乃是谬也,自古贪婪者恒贪,欲望不止穷思。我看这一次夏人未必会善罢甘休!”这章淳真是“讨厌”,总是来给苏轼泼冷水。

苏轼回问曰“章将军,何以能见得?”

章淳毫不客气的厉声回应道“苏子不知,夏国青山王侵宋,仅仅是因为其与夏主不睦,欲求他地以存身,于是宋地富饶,便成其首选目标,青山王本仅辖三万之众,就欲铤而走险,入我大宋。此次名义上吾等予之物资,可是这些物资是否分到夏国百姓身上则不得而知,毕竟只是区区之数。我看最多三五个月便且消耗殆尽。到时候夏国人将何以为之,现在还难预料。不过我断言,今冬之前,夏宋之间必有大事发生!”

赵煦反问道“可是宋夏之间已有和议,夏人不会这么快出尔反尔吧!”

章淳道“此议虽然我大宋讲求仁义,送还西夏国青山王且归还其灵州四分之三的城池,还送其物资,并许诺互市互易,可是真的到了西夏国民不聊生食不果腹之时,岂会因为一纸和约而恪守信义。”

苏轼道“章将军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我看二位夏使和青山王都乃是信义之辈,未必会舍道义而成狂徒。”从苏轼的角度上讲,他自然希望西夏国能遵守和约,因为他的新法施行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否则则难以成行,所以下意识里他就认为西夏国会遵守。

赵煦也道“我看章将军乃过于忧虑,即成和议,当更信其有力遵循,何生疑虑?”

章淳还有反对之声“这些年来吾等与夏国纠葛不断,近几个月方才安也,可是安宁只是表象,若论从前,夏国不仅占据河西之地,更拥灵州全城,还扩地五百里,直达晋阳之外,如今失去许多,未必能心遂,和议不过是其缓兵之计。还请官家和苏子早作防范。即便不作防范,也要提早练兵,以防不时之需。”

种师极急忙出声曰“官家,如今夏国安宁,但是幽云则止战不止,辽国大军长期雄踞幽州,蓟州,虽然不动,但是也让我宋不敢松懈,若是今年岁币不能按时缴纳,恐怕其有挥兵南下之嫌,我大宋之军,恐难敌手,臣请速往幽云备战。”

赵煦闻言,叹息道“是啊,辽国才是劲敌。我大宋之钱财白白浪费在这虎狼之口,若是吾在有生之年能吞并辽国,将为子孙建下此不世之功。吾乃需要种将军,章将军这样的盖世之才也。”

众之中有人哀婉痛惜,有人切齿苦笑。痛惜者大意是有人认为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白白送给辽国实在可惜;苦笑者自然是认为辽国根基深厚,大宋已经穷极百年也未能撼动其分毫,如今小小的赵煦说出“欲吞并”狂傲之词,这大概也不是苦笑,更有可能是嘲笑,因为大宋在太祖之后难有雄主出现。不过笔者以为赵煦有此一志证明其并非想做一个庸碌之君,可能还是天不遂人,宋之大政牢牢掌控在两朝太后手里,赵煦也只能恨恨了事。然而苏轼等人却把变法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赵煦这里,苏轼文法虽胜,但其政才皆为漫谈,屡次遭贬肯定也与其不善为政相关。是故在宋为文者可心驰万里,甚过九霄之外;而为政者,且需小心翼翼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天下人以为苏子有大才,乃是说其文才;而为政者当是如王安石公,欧阳文忠公,范文正公等济世之才者。但是啊,谁人不想为天下建立不世之功,苏轼自然也不例外,当然苏轼也有前人不能比拟的优势,就是追随者众多,稍有提议便会一呼百应。于是乎这次苏轼又在赵煦面前推销他的新法。

苏轼道“官家,前番臣所作之新法已经施行大半(其实只兵法一小块),兵法之策在于养兵,章楶老将军从灵州领回十万将士已经休整完毕,个个皆欲再上疆杀敌,有人甚至手痒难耐,执长戟以付前军,官家可命此些人等赴边换防,以让更多将兵感受官家体恤之恩!”

种师极似乎并不买苏轼的帐,“若非国家危难,谁人乃愿意舍命赴疆!”种师极的意思自然是想说章楶带回来的十万宋兵皆是老弱病残,恐难以赴疆,只是其并不想直接戳穿苏轼。

苏轼似乎不明白种师极言外之意,虽然苏轼甚多出没于军营,却未曾赴边作战,哪里能明白生命在战场上只是瞬息之间的事,于是其不满的回应种师极曰“种将军,你乃行军多年,难道不知道用兵在于养兵,若大宋皆是疲敝之师,战力何以存。兵法曰‘盛师之下,焉有败绩’,若是大宋之军皆威武雄壮,灭夏灭辽指日可待。”

种师极嘲笑曰“哼哼,苏子兵法乃读万千,可惜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仗乃是人在打,并不是区区几个字在打,说汝‘纸上谈兵’也不为过!”这火药味渐起呀!

赵煦急忙浇水扑灭,“两位卿家,莫要争辩,人皆入世,观点不同,何争纸上还是地上!”

黄庭坚也出来灭火曰“人之经历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此乃是物化,宇宙之玄理也!”

种师极冷声怒意而道“黄鲁直这废话玄乎的很,臣当不适言听!就此告辞!”于是急忙拱手向诸位告辞。

黄庭坚一脸无助的道了声“啊!”默然的呆站在那里。

苏轼急忙歉意而后对已经走远的种师极喊道“种将军,吾等只是沟通事务,不必在心啊!”可是种师极已经走了八步之远,你说话不带喊其当然是听不到,没想到这大宋的文武之臣就这样互不通情理。章淳见种师极已经离去,急忙追上去,“种将军,等等我!”

苏轼见章淳和种师极头也不回的离去,无奈对赵煦道“呵呵,出兵打仗之人,就是性子急了些。”

赵煦也无奈道“是也,用兵之人,行动语言亦如刀锋,这样才能斩杀敌人,有此二位良将,大宋可临天下。”

苏轼道“既然官家有君临天下之志,可否听我一言。”

赵煦急忙回曰“我早就想听苏卿家畅谈治国之策,既然今日苏门豪俊都在,我等且作倾身之论。”

待苏轼要讲,黄庭坚建议道“官家,此地校场之外,风尘染沙,不如寻僻静处,有酒有菜,或有好诗言出,不如……”

苏轼急附声道“鲁直提议甚妙!哈哈!今日酒桌之上居然有我朝官家,真是万生之莫大荣幸也。”

众人也都惊叹道“能与官家一同饮酒乐甚,万上幸也!”

赵煦有点兴奋道“早听说苏子论世,必然有酒有肉,我早想看看到底为何”赵煦说这话还是有点兴奋的语气,然而紧接着却道“只是今日,娘娘(向太后)早有明言,送走夏使后即刻返回宫中读书!”赵煦面露无奈之色。

苏轼却言“唉!官家莫急,此间天色尚早,况且汝已经不年幼,今已冠也,不必再受礼数限制(其实苏轼的意思是不必再受向太后节制,只是不太好说)”苏轼也是为了施行苏法,真的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这不正是寻着机会“巴结”赵煦,因为他以为或者众人皆以为赵煦现在年轻气盛,且有雄志,将来必为明主,大宋的权利不可能永远掌握在两朝女人之手,他年之后,向太后必然会还政于赵煦,现在接近赵煦定是代价最小的时候。只要能助其得权,就能被其委以重任,更何况其年岁逾长,向太后再把持朝政恐遭人闲话,现今所作也就是顺水推舟罢了。

苏轼看到赵煦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对其身侧的赵挺之说道“赵太傅,官家之才能早在古今帝王之上,何能久居人下?”苏轼不愧是苏轼,这种话都敢直接说,更何况他并不知道赵挺之底细,此人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现在还无法分辨清楚,其实笔者也很难分辨赵挺之现在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只知道他后来不算个好人。

赵挺之见苏轼此语意在求助自己,便也不好拒绝,不过他也没有把话说死,他才不想把被向太后责罚可能都揽在自己身上,于是赵挺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似有阴阳怪气道“官家整日修习,其功业水准甚至在赵某之上。”赵挺之说了一句废话。

苏轼紧接着类似逼问道“正夫以为官家当得这天下否?”赵挺之,字正夫。

赵挺之自然不敢轻易作答,遂又拐弯言道“上古有尧舜,下古有秦皇汉武,若是论文采学识还是得看官家!”

苏轼急不可耐,不过他也不想再追问赵挺之这厮,他是个滑头,姑且就认为赵挺之说的是“赞同”,强意曲解道“既然赵太傅有言,官家自然不必担心太后责罚,自古为君年少者多也,嬴政十三为帝,天下一统,刘彻十六为帝,鞭指黄天,今我皇不论年龄还是才气都在此二帝之上,将来必有大成。”苏轼认为文才即是政才,十三岁的嬴政和十六岁刘彻在文赋方面自然不能与饱读诗书的赵煦相比,可惜文才并不是治国的基础,更需要运筹帷幄的计谋和良臣悍将的辅佐,话外之意就是苏轼这次失算了。

赵挺之听苏轼言,好似有点无奈的点点头。

于是众人拥着赵煦来到校场的军帐之中,赵煦心中乃知苏轼十分推崇自己,遂也有点忘乎所以,就是得意忘形的意思。

赵煦曰“长这么大,还没有进过军帐,真是有失为君之气。诸位爱卿,你们之中有谁上过战场杀敌过。”

众人面面相觑曰,看看这些人是谁,黄庭坚,苏辙,李格非……下面就不一一列举了。看来确实是没有几个人上过战场啊,这不就是“纸上谈兵”吗?

苏轼为了挽回赵煦心中的遗憾,急回应道“苏某虽然未有上阵杀敌,但是曾为黄州团练副使,密州军知事,都乃是为军为将,算军旅生途。黄鲁直也曾为洪州校尉,子由年少时曾作商州都督府参曹,也是是军中一员。都曾在军帐中行事,一切事宜乃是了如指掌。”

赵煦有点惋惜的大笑道“哈哈,汝等军中官职尚且不如汴京武卫右直郎,难怪种将军,章将军都对汝等不屑一顾,看来今天我想了解军中事宜又要泡汤了。不过不妨碍,吾今日所寻之才并非将军,而是能在汴京朝野助我一臂之力的人。”

众人眼光直直的望着赵挺之,赵挺之自然不知所措,各人所望到底为何?赵挺之漠然不知。不过赵煦肯定是能看出来,别看他小小年纪,可是已经当了十年的皇帝了,自然看得清宫里宫外人的眼色,只见他不慌不忙的对众人道“诸位莫要用如此眼光看待赵太傅,赵太傅在宫中,在太学中,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但是赵太傅人微言轻,且不善游走于宫中宫外人事之中,故而力不足以扶我上位。”

喜欢宋歌声声慢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宋歌声声慢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云隐惊天重生后太子妃黑化了楚剑秋柳天瑶小说许你青天凌云食王传拾道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星海缥缈记小道土阿木青春派霍格沃茨:魔女途径的哈莉一睁眼,我带着一堆崽子在逃荒娇软知青,被冷面兵王给缠上了专科生没前途?我赚钱也太容易了专业替身,谢绝恋爱大明镇抚使十级文明巨星洪泽除了我,全家都穿越了霍格沃茨:我靠MC伪装炼金教授
经典收藏带着实验室种田大唐:刚要造反,你立我为太子?唐朝九千岁重生毒妃惊华变声大佬三国:家父,曹孟德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大唐逍遥侯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谍战剧中身份太多怎么办扶明刀尖之上大汉从吹牛开始荆轲让我刺秦王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三国之战神吕布西游:贫僧又破戒了铁血大秦,从扶持嬴政登基开始我岳父是朱元璋
最近更新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大宋河山寒门人杰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大唐钓鱼人烛影迷局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我的外卖通万朝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东方神话集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李淳风九霄魂录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以捕快之名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