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首页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盛唐挽歌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皇上别得瑟:夫君,让我亲一口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自古红楼出才子大唐:李世民死后,观音婢怀孕了留里克的崛起末日风暴不世奇才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全文阅读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txt下载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33章 多方协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县公署大堂内,典吏、差役们早已散去,只剩张县知事——张维新端坐在主位,指尖轻轻摩挲着案几上的一叠文书。

堂外的蝉鸣声透过半开的窗棂传来,燥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感。

他缓缓起身,整了清丈局事务的余波未平,而他必须在这微妙的局势中,稳住天津县公署一干人等的立场,更不能让那些洋人们借机生事。

——各国领事馆,必须安抚到位。

张维新迈步走向县公署后堂,书房内陈设简洁,唯有一张红木书案,几盏烛台电灯,以及墙上悬挂的天津舆图。

他走到书案前,从抽屉中取出八份早已备好的公文纸,\"天津县公署文书\"——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提笔蘸墨,他微微颔首,笔锋一转,开始逐一书写。

笔锋沉稳,字迹工整,每一份文书都措辞严谨,大意相同却又略有差异,针对各国领事馆的关注点做了相应调整:

\"敬启者:

兹有民国袁大总统中央政府推行新政,特命天津县政府于辖境内开展土地清丈及部分商业整顿事宜。

此次改革乃国家大计,旨在厘清土地产权税赋、规范商市,以利国计民生。

本县知事深知条约所定,各国领事馆及租界权益之重要,神圣不可侵犯。

特此文书郑重声明:所有清丈整顿范围,均严格限定于华界区域,绝不涉及各国租界分毫。

敬告贵领事馆,天津县公署在协助清丈局推行新政期间,必当严格约束下属,确保各国租界内一切特权、权益不受丝毫影响,望贵领事馆予以监督,共襄盛举。

贵国侨民在津合法权益,本县必当竭力维护,原有各项特权待遇,亦将一如往常,丝毫无损。

特此文书告知,望贵领事馆周知为盼。

天津县知事 张维新\"

他搁下毛笔,仔细端详着墨迹未干的文书。八份同样的内容,只是抬头分别写着英、法、德、俄、日、奥、意、比八字。

张维新从案头取来县公署大印,在每份文书的落款处郑重地盖上天津县公署的红色官印,印章边缘清晰,印泥鲜艳,象征着官方的正式与权威。

八份文书,八国领事——英、法、德、俄、日、奥、意、比,天津租界的主要势力,一个都不能遗漏。

天津本有九个国家租界,早在1902年,美国租界就并入英国租界,因此只有八国领事馆。

写毕,张维新放下毛笔,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落在窗外逐渐发热的天色上。

他知道,这些洋人领事馆平日里看似对清丈局事务不闻不问,实则暗中观察,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触及租界利益,必然借机生事,甚至可能直接干预。

——必须提前表明态度,稳住他们。

\"师爷。\"张维新头也不抬地唤道。

门外立刻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老师爷弓着腰进来,眼镜片上反射着烛光:\"大人有何吩咐?\"

\"这八份文书,\"张维新将文件整齐码好,\"你安排两个稳妥的差役,即刻送往各国租界领事馆。记住,要当面呈递给各国领事本人。\"

\"大人放心。\"师爷双手接过文书,指尖微微发颤,\"老朽这就去办。只是......\"他欲言又止地看了眼那方鲜红的县印。

张维新冷笑一声:\"只是什么?怕得罪洋人?\"他指着窗外,\"你看看这天津卫,哪寸土地不是列强盯着?但咱们更要让洋人知道——袁大总统的新政,我们天津县执行得最彻底;洋人的利益,我们同样最上心。\"

师爷连连称是,将文书小心收好:\"那老朽这就去安排。只是这差役......\"

\"让老陈和小刘去。\"张维新想了想,\"他们跟着我办过洋务,懂规矩。记住,送去后立刻回来禀报,我要知道各国领事的反应。\"

师爷点头应下,匆匆离去。

张维新站在窗前,望着县公署外忐忑忙碌的众人,思绪万千。他知道,今日这一举动,不过是权宜之计,但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局下,稳住下属和洋人,就是稳住天津县衙的半壁江山。

——清丈局的事,可以慢慢来,但这群下属和洋人的态度,必须立刻稳住。

他转身回到书案前,提笔又写下一封密信,这次是给袁世凯的私人秘书。信中简要说明了今日公署大堂训诫差役、约束典吏的经过,以及他主动向各国领事馆发文保证租界权益的举措,最后请示:

\"新政推行,租界权益不可轻犯,然清丈局事务亦关乎国本,还望大总统指示,如何平衡各方,稳步推进?\"

信写毕,他亲自封好,吩咐心腹差役,连日送往北京。

——棋局已开,落子无悔。

——接下来,只需静观其变。

公署后院的凉亭内,蝉鸣声声,一壶清茶在石桌上冒着淡淡的热气。清丈局长赵秉文端坐石凳,指尖轻叩桌面,眉头微蹙。他的秘书——一个精瘦的中年男子,刚刚匆匆赶来,附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听秘书刚禀报完张维新训诫众吏的情形。” 赵秉文缓缓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果真如此?\"

“是,局长。” 秘书点头,“县知事召集了公署的差役、典吏,当众申明了清丈局事务的重要性,言语间……颇有些敲打的意思。”

“哦?” 赵秉文唇角微扬,“如何说?”

秘书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既然县知事对这些下属说明清丈之事,虽是训诫然则多有维护,但话里话外示意——已有袁大总亲自关注此事,谁若从中作梗,恐怕……”

“恐怕什么?” 赵秉文淡淡一笑,“恐怕丢了官职事小,还是恐怕惹上更大的麻烦?”

秘书不敢接话,只是低头称是。

赵秉文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目光深远。他早料到张县知事不会坐视清丈局被地方势力掣肘,但没想到此人出手如此干脆,竟直接在公堂上敲山震虎。

看来,这位县知事并非庸碌之辈,能在清王朝倒台后迅速站队,又能在这多方势力裹挟的天津任职,最是深谙官场之道,懂得恩威并施。

如此看来,能够放心与这位县知事合作了。

——时间差不多了。

赵秉文放下茶盏,对秘书道:“走,该到咱们去找张县知事了。”

天津县公署内,张县知事正在书房翻阅公文,忽听门外仆役通报:“大人,清丈局赵局长求见。”

张维新眉头一挑,随即舒展,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请。”

不多时,赵秉文踏入书房,二人寒暄几句,便直入主题。

“张大人今日这一出,可是给在下解了围。” 赵秉文开门见山,笑着拱手。

张县知事放下手中毛笔,淡然一笑:“赵局长言重了,本官不过是提醒下面的人,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

“规矩?” 赵秉文意味深长地重复,“张大人这一‘提醒’,天津卫上下谁敢不从?”

张县知事不置可否,只是端起茶盏,轻啜一口。

赵秉文观察着他的神色,随即压低声音:“张大人,清丈局的事,不能拖。袁大总统派我来,是让我丈量土地、核实税赋,可如今地方上有人阳奉阴违,暗中阻挠,若再不采取措施,恐怕……”

“恐怕袁大总统怪罪下来,第一个问罪的,就是你我。” 张县知事接过话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警告。

二人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所以,我今日来,是想与张大人商议——下一步,该如何走。” 赵秉文沉声道。

张县知事放下茶盏,缓缓道:“赵局长,天津卫的水,比你想象的深。光靠公署的力量,恐怕不够。”

“哦?” 赵秉文挑眉,“张大人是说……”

“警务处处长杨以德。” 张县知事直接点名,“他在天津卫的势力,不必我多言。若能说动他出面,那些敢于阻挠清丈的,自然会有所忌惮。”

赵秉文略带疑惑的问道,\"怎么会?这杨处长可是受益于袁大总统的赏识与提拔,自然听命于北京政府。\"

\"如今,本官受命于袁大总统在天津进行土地清丈,杨处长自然会鼎力协助。\"

赵局长有所不知,这杨以德自从担任天津警务长官以来,掌握着天津将近5000人的警察,如今更是想染指天津县公署的职能范围。

杨以德掌握的这支警察队伍,主要是负责天津的巡警,消防,户籍,卫生等公共事务。

如若不尽早与杨处长进行沟通,只怕在这清丈土地的情况下,双方产生更加激烈的矛盾,杨处长若是只顾借机巩固个人权位影响力,反倒得不偿失。

赵秉文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点头:“张大人高见。”

天津警务处,一座灰砖砌成的西式建筑,门前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巡警,气势森严。

赵秉文与张县知事并肩走进大堂,杨以德早已在会客室等候。这位天津警务处处长,身着笔挺的制服,面容冷峻,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赵局长,张大人。” 杨以德起身拱手,语气平淡却不失礼数。

“杨处长。” 二人回礼,赵秉文开门见山,“今日冒昧来访,是想与杨处长商议一件要紧事。”

杨以德示意二人落座,自己则缓缓坐下,双手交叉,静待下文。

赵秉文直视他,语气沉稳:“清丈局秉承大总统之意丈量天津卫土地,核实税赋。正式展开工作,地方上恐有人暗中阻挠,甚至串通巡警、差役,意图拖延以至于从中牟利。

因此本官与张大人一同前来与杨处长商议一番,唯有你我三方共同协调才能顺利推进土地清丈工作。

“若是因此耽误了土地清丈工作,恐怕袁大总统会认为我等办事不力。”

杨以德眸光微闪,淡淡道:“赵局长的意思是……”

“我与张大人商议,此事需借杨处长之力。” 赵秉文盯着他,“若杨处长能出面,震慑一二,那些宵小之辈,必不敢再妄动。”

张县知事也点头附和:“杨处长,此事关乎国家税赋,更关乎天津卫的稳定。还望您能出手相助。”

杨以德沉默片刻,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最终缓缓开口:“既然两位都开口了,我杨以德自然不会推辞。”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天津卫的规矩,不能乱。”

对于袁世凯委派专员到天津进行土地清丈,杨以德作为天津警务实际掌控者,基于其自身权力和利益的精密算计。

杨以德早在袁世凯向秘书厅下达政令,派遣赵秉文带领土地清丈局到达天津的第一时间,便想好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杨以德能够理解袁世凯要土地清丈(即重新测量、登记土地并确定产权)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税收。

民国初建,中央政府财政极度困难,清丈能查出被隐瞒的土地,扩大税基,是巩固政权、筹备军费的重要手段。

更知道此举会严重触及天津地方士绅、富商、官僚以及外国租界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长期以来通过隐瞒田亩、模糊产权来逃税,清丈直接打破了这种潜规则。

杨以德要的便是这场冲突,表面上积极合作,更能够借机清除不少天津敌对势力,暗地里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力与影响力。

杨以德面对这场由袁世凯发起、势必引发地方震荡的行动全力配合与支持既能够向袁世凯表忠心。

作为袁世凯提拔起来的人,他必须展现出对中央政策的坚决执行,这是其政治生命的根本。

将清丈视为扩张警务权力的良机,维持清丈期间的秩序,本身就是警察的职责,这为他扩充警力、介入地方事务提供了绝佳理由。

提供武力保障:派遣警察护送清丈专员,维持清丈现场的秩序,镇压可能出现的暴力抗法事件。

利用警察系统庞大的线人网络,为清丈人员提供有关地方势力和土地情况的信息。

杨以德清楚的权力根基在天津,他不能与整个地方士绅阶层为敌。

但在清丈过程中,他有机会通过信息不对称,为某些人提供“保护”,从而换取金钱、人情或政治支持。

充当“调解人”:在中央专员和地方士绅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他既可以“吓唬”士绅,表示警察无法保护对抗中央的人;也可以“劝说”专员,对某些势力采取怀柔政策。

通过这种方式,他成为多方都需要倚重的人物,权力得以最大化。

杨以德早就思量好了对于背景强硬或与他关系密切的土地所有者,警察可能在清丈时“网开一面”;而对于无权无势或与他作对的人,则严格执行。

杨以德对于此次土地清丈而言是功利和务实的。他并不关心清丈本身的社会经济意义,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巩固个人权位的政治机会。

杨以德当得知天津县知事和清丈局赵局长一同来拜访自己时,便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时刻。

赵秉文与张县知事对视一眼,嘴角同时浮现一丝笑意。

——有了警务处杨处长的承诺,必然会顺利。

当三人在警务处和谐谈论土地清丈规划时,此时的天津各租界领事馆内和远离天津六十里的天津小站北洋陆军驻所各自发生着不同的反应与考量。

各国领事们接到从天津县公署送来的文书后,对袁世凯政府的这一政策抱持一种极其警惕、消极甚至公开反对的态度。

各国领事作为租界的实际权力掌控者,所想是必须维护租界特权与“国中之国”的地位。

尽管列强在维护特权上立场一致,但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对袁政府的政策,他们的反应会有细微差别。

天津小站,北洋陆军第二镇军营。

此时烈日当空,训练场上士兵们的喊杀声震天,士兵们各自分分门别类训练。

统制(师长)马龙标的办公室内,明亮的光线投在铺满地图的桌面上。他正伏案审阅部队调防文书,忽然,副官快步推门而入,敬礼后递上一封火漆密封的公文。

\"统制,天津县公署与土地清丈局的联名紧急公文。\"

马龙标放下毛笔,指尖在火漆印上轻轻一按。拆开后,里面是两页工整的公文,抬头赫然是\"天津县知事张维新\"与\"清丈局局长赵秉文\"的联署签名。他快速浏览内容,眉头渐渐拧紧。

\"......恳请贵部派遣一支精锐小队,协助维持清丈现场秩序......\"公文末尾,特意提到了\"近日加强提防不明身份者滋扰清丈工作\"。

马龙标轻哼一声,放下公文。

他当然知道天津那边发生了什么——清丈局刚成立就遭遇不少势力阻挠,甚至总统府内都被闹得沸沸扬扬。

令自己想不到的是,这份公文直接送到了他这个北洋陆军第二镇统制手里。

\"赵秉文啊赵秉文......\"马龙标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当年在大总统麾下共事时,这个老部下就以精明强干着称。如今看来,他是遇到麻烦了。

马龙标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军事地图前,手指点在天津小站与天津卫之间的线路上。作为袁世凯的亲信,他比谁都清楚北京与天津的局势。袁大总统推行新政,土地清丈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岔子。

\"来人!\"他沉声唤道。

副官快步进来:\"统制有何吩咐?\"

\"准备一支二十人的小队。\"马龙标拿起铅笔在地图上做标记,\"装备最新式的曼利夏步枪,每人配发一百发子弹,再带两挺轻机枪。\"

\"是!\"副官立即记录。

\"换便装。\"马龙标补充道,\"不要穿军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告诉弟兄们,任务是协助地方维持秩序,但一切行动听从土地清丈局赵局长指挥。\"

副官犹豫了一下:\"统制,咱们直接插手地方事务......\"

\"这是总统的意思。\"马龙标目光一锐,\"赵局长可是总统看重的人。再说了......\"他压低声音,\"我倒是很好奇,是谁在阻挠清丈大业。\"

三小时后,一支身着便衣但装备精良的小队悄然离开小站军营。他们一行二十人急行军,在午夜时分抵达天津卫。马龙标亲自送他们离开,临行前只交代了一句话:

\"低调行事,该出手时就出手。但记住,我们是为国法护航,不是为哪个人站台。\"

他知道,赵秉文有了这支小队的到来,不仅是能够顺利进行清丈工作,更是为了向天津各方势力传递一个明确信号——

袁大总统的新政,不是儿戏。

同时赵秉文能够借助这支小规模武装铲除一些抵抗势力。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重生成为末代皇帝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伏羲夫妻不死帝尊妖妃有喜憨批王爷每天缠我生崽崽楚云苓萧壁城大佬的非凡日常虚空塔无限杀路位面男主有点甜打穿西游的唐僧凡人世界里的大师兄三国之弃子柯学喵喵立大功反派们的团宠她又娇又甜携美向仙不死邪神新血恋永恒日娱记事我在亮剑卖军火,打造超级独立团断阴债战双:我将拯救一切逆流2004
经典收藏盛唐荣耀你攻我容(GL)庶子权臣魔妃太难追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我岳父是朱元璋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迷川志我只想做个昏君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大谋谋天下三国:家父,曹孟德澳洲崛起录扶蜀重生游戏洪荒世界之证帝废材萌妃,好狂野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赘婿之最强王者绝世将星
最近更新大唐躺平王岂独无故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冰临谷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锦衣血诏真理铁拳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周第一婿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北宋第一狠人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水浒之往事随风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txt下载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