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柔顿了顿,环顾四周,声音渐渐提高:
“如今天下三分已成定局——北方,曹贼与朝廷两强并列,南方孙策雄踞江东,一家独大。
但曹贼已然年过五旬,自其长子战死之后,迟迟未曾新立世子。
待曹贼百年之后,诸子争位已成定局,兖州必将陷入内乱。”
“再看朝廷之中,大将军刘浪刚刚而立之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麾下有赵云、马超、张飞等绝世名将,又有刘备、徐庶、法正、诸葛亮等人相辅佐,根基稳固,士气正盛。
曹贼诸子争位之际,朝廷必然不会放过此等良机,到时汉室一统北方,南方孙策独木难支,必为汉室所破,汉室三兴,已是大势所趋!”
高柔的话语如同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他看向袁熙,语气恳切:“今日主公上表请附,将这幽州之地献与朝廷,便是把此地当做进身之阶。
以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朝廷必然不会亏待主公,您依旧是大汉的冀国公。
将来若能辅佐汉室,袁家说不定便是五世四公,甚至六世五公!
只要‘袁氏’这块招牌还在,将来天下时局有变,袁家未必不能趁势再起!”
袁熙僵在原地,脸上的怒容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犹豫与挣扎。
高柔的话句句在理,他不是不清楚如今的处境,只是心中那点残存的袁氏骄傲,让他难以接受投降的结局。
“我……我考虑考虑!”他踉跄着后退两步,扶住案几,声音微弱。
看到袁熙有所意动,堂下文武官员们仿佛看到了生机,齐齐上前一步,纷纷劝道:
“主公,时不我待啊!赵云麾下皆是精锐,涿郡城防薄弱,根本支撑不了几日!”
“是啊主公!汉军势大,天下无人能敌,如今请附,尚可得个体面,若是等到赵云攻破涿郡,玉石俱焚,一切就都晚了!”
“请主公早做决断!为袁家保留一丝血脉,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啊!”
劝降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涌向袁熙。
如今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袁氏这艘烂船要沉了,大家跟着袁氏一起混,是想着捞口富贵饭吃,可不是想跟袁氏一起陪葬的。
至于那些真正忠心耿耿的,如今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现在开城投降,朝廷或许还会给袁家留个体面,要是袁熙不想体面,硬撑着不投降,等到城池被打破,到时就是朝廷帮你体面了。
袁熙看着堂下众人急切的面容,又想起城外密密麻麻的汉军大营,想起赵云那日追击他时,麾下所向披靡的白马义从,心中最后的骄傲终于被现实击碎。
他闭上眼,长长的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与悲凉——或许,这真的是袁家唯一的出路了。
袁熙的脸上,连最后的一丝挣扎也褪去了,只剩下无尽的颓然。
他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
“唉,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既然如此,文惠,此事便交给你去办理吧。”
高柔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知道袁熙终是下定了决心,当即躬身领命:
“请主公放心,在下一定会竭尽全力,帮主公把这幽州之地,卖个好价钱,为袁家争取最大的利益。”
说罢,他整理了一下衣襟,转身便向堂外走去,步伐沉稳,没有半分迟疑。
此事拖延不得,必须尽快与城外汉军接洽,免得夜长梦多。
此时的汉军大营内,赵云正与庞德等人商议攻城之策。
帐外突然传来通报,称涿郡城内派高柔前来求见,言明是为“上表请附”之事。
赵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赵云征战多年,深知战争的残酷。
涿郡城虽看似唾手可得,但城中尚有七八万守军,即便大多是溃兵,可真要是拒绝他们投降,把他们逼到绝境,激发了他们的求生欲,必然会死守顽抗。
到那时,一场苦战在所难免,汉军就算最终攻下城池,也定会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如今袁熙愿意主动“请附”,正是他最乐于见到的结果。
不多时,高柔被引入中军大帐。他抬眼望去,只见赵云端坐主位,一身白袍银甲,面容俊朗,目光锐利却不失温和,周身散发着沉稳威严的气场。
高柔心中暗叹,难怪此人能所向披靡,果然是当世名将。
他连忙拱手行礼:“幽州高柔,见过赵将军。”
高柔自称“幽州”,意在提醒赵云,幽州尚有大半郡县,还在袁熙手中,这是为接下来讨价还价做准备。
“高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赵云好似没有听懂高柔的言外之意,抬手示意,语气平和,
“听闻先生此来,是为冀国公‘上表请附’之事?”
“正是。”
高柔入座后,开门见山,
“昔日董卓乱政,我先主公本初公,为拨乱反正,与酸枣会盟天下诸侯,共讨董卓。
后因诸侯人心不齐,联盟星散,以至于未竞全功。
我先主公见诸侯乱战,视百姓如猪狗,随意杀戮,身为汉室之臣,不忍见汉家子民遭难,故而兴义兵,讨不臣,解万民与倒悬。
而后曹贼弄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主为救天子得脱囹圄,好还政与天子,尽起河北兵马,讨伐曹贼,奈何时运不济,曹贼奸诈,以至兵败官渡,先主公也郁郁而终。
幸得天助,天子得以逃脱樊篱,西迁长安,又得忠臣相辅,汉室再兴。
我主数次想要率众归附,奈何为曹贼所阻,久久不得于行。
今天子圣明,大汉已兴,朝中政令清明,我主欲率幽州之地献于朝廷,上表请附,
还请将军将此奏表,上呈天子,以表我主忠心之举。
只求朝廷能念及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袁氏父子与汉室薄有微功的份上,善待主公与城中百姓。”
高柔一番话,听得赵云内心直撇嘴:“难怪大将军曾说,这些文人的一张嘴,上下两张皮,最是能颠倒是非,
黑的说能成白的,死的也能说成活的。
明明是乱臣贼子,想要改朝换代,非要说得自己多么忠心耿耿。
明明是被打的走投无路,请求投降,结果非要说的自己多么大义凛然。”
《乘坐热气球去三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乘坐热气球去三国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乘坐热气球去三国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