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看着如此癫狂的李文贵,心寒无比……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李伟是有计划的。
李文贵叫骂累了,一直坐在他对面的李伟,才开口说话:“你累了,就听爹说……”
“这北京城你是待不下去了,我想着让你连夜离开,可行?”
气喘吁吁的李文贵立马拒绝:“我哪也不去……\"
“你要是不听话,真有可能死啊,你说是皇帝的舅舅,可自他登基以来,你见过他吗,为父见过,他若是知道了,太后是拦不住的。”
“不可能?我……我又没有犯多大的事情,不就看上了几个女子,爹啊,你真是老糊涂,皇帝是管天下事的,我就不信,他还会管这些芝麻般大小的事情。”李文贵冷声道。
“听话,等风头过了,再接你回来。”
“不去,哪也不去。”
“不去可就没命了……”
“爹啊,你胆子太小了……”
李伟再怎么说,也是太后的父亲,在权贵中间还是有着一定脸面的,他要是再豁出去,再皇帝圣旨没有下达之前,是非常有机会将李文贵送出京师。
任由老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是无用。
李文贵浪费了最为宝贵的一夜。
一个大活人,若是不配合藏匿的话,想要偷偷运出去也有些难度。
李伟看着儿子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当下,又给了李文贵说了他想的第二个方案:“他们不会对你动刑,若是,明日,明日,你真的被缉拿了,你就装疯卖傻,切记,切记,只有这样,才能侥幸逃得一命啊。”
李伟眼中含泪,看着自己的儿子说出了最后一段话后,便将李文贵放开,任他去了。
而这个时候的李文贵,还是没有将老父亲的话放在耳中。
骂骂咧咧的离开。
经过这件事情,睡意全无的李文贵,让人备上马车,想着去外面花天酒地一番。
李文贵坐在马车上,晃晃悠悠地出了巷子,没承想,突然被十来个人挡在了面前,马匹受惊,嘶鸣不止。
赶车的马夫不明就里,扬了扬马鞭,大声训斥道:“你们是什么人啊?大半夜的,睁眼瞧瞧这灯笼,这可是武清侯府家的!赶紧让开!”
那十来个人却只是冷冷地看着马夫,如同一尊尊雕像,既不搭话,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空气仿佛都凝结了。
马夫被这些人盯着,心里有些发毛,赶忙转身,对着车内的李文贵说道:“公子,前面被人堵住了,这些人拦着路不让走。”
李文贵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一把掀开车帘,探出头来,张嘴就骂:“你们这群不长眼的东西,知道本公子是谁吗?敢挡我的路!”
然而,回应他的依旧是那十几双冰冷的眼睛。
就在这时,李文贵注意到这些人衣着整齐,腰间佩刀,显然是当兵的。
他心中虽有些慌乱,但还心存侥幸,暗自思忖:“肯定是前面有啥大人物要过,弄不好是皇帝微服出来了,我那外甥可没少跑出宫玩。”
这么想着,他强装镇定,对马夫说道:“掉头,咱们从另一口出去。”
马夫赶忙调转马头,沿着胡同往另一头驶去。可
刚到胡同口,他们又被另外一队人堵住了。
此时,李文贵彻底察觉到事情不对劲了,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他的脸色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抖,声音也没了刚才的底气:“你……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那些人依旧不说话,为首的一个人上前几步,手按在刀柄上,冷冷地看着李文贵:“回去……”
李文贵听着那为首之人简短却冰冷的“回去……”二字,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这次真的不是玩笑。
他向来只是窝里横,面对这般阵仗,双腿忍不住开始发软。
眼神中满是恐惧,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忙不迭地对马夫喊道:“快,回府,赶紧回府!”
马夫也是被吓得不轻,听闻吩咐,急忙挥动马鞭,赶着马车一路疾驰回府。
马车刚一停稳,李文贵便连滚带爬地冲下马车,一路跌跌撞撞地朝着大堂奔去。
而这个时候的李伟还在大堂,唉声叹气。
李文贵看到父亲之后,边跑边哭喊道:“爹啊,大事不好了,这次真的大事不好了!我连府门都出不去,到处都是当兵的拦着路啊!”
李伟听到儿子这般哭嚎,心中一沉。看着儿子失魂落魄的模样,他长叹一口气,眼中满是无奈与悲凉。
等到李文贵跑到身边之后,李伟又接着询问了一番,得知李文贵出去之后的遭遇,他缓缓说道:“唉,事到如今,看来只能按爹说的,装疯卖傻了。”
他神色凝重,仿佛用尽全身力气又重复了一遍:“那就只能装疯卖傻了……”
李文贵扑到父亲脚下,紧紧抱住他的腿,涕泪横流:“爹,我怕……我不想装疯啊,可怎么办?”
李伟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心中又是疼惜又是恼怒,蹲下身子,双手抓住李文贵的肩膀,用力地晃了晃:“你还知道怕?早干嘛去了!现在只有这个法子或许能保命,你给我听好了,从现在起,你就不是武清侯府的公子,你要忘掉自己的身份,装成一个疯子,被抓走之后,不管问什么,都要糊里糊涂,都要疯疯癫癫,只有这样,你姐姐才能替你说话,让你活下来。”
李文贵满脸惊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茫然与无助,机械地点了点头:“爹,我……我试试,可我怕装不像啊……”
李伟站起身来,背过身去,声音有些沙哑:“你必须得像,这是你唯一的机会了。”
屋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李文贵低声的抽泣声。
此时的侯府,在夜色的笼罩下,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
而这个时候的李文贵,只有深深的恐惧,但……他只是害怕,他并没有懊悔……
漫长的一夜过去了……
第二天的朝会。
朱翊钧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着百官的朝贺。
这个时候,朱翊钧对于武清侯府的事情,是一无所知的……只因,包括东厂锦衣卫他们的情报网络体系里面,是没有武清侯府的存在……
与往常一般。
在百官起身之后,诸多官员们都开始奏陈诸事。
这个时候,谈论最多的还是,雪灾的惩处官员的事情。
而海瑞站在人群中,一直都没有说话。
他不说话,站在皇帝陛下左侧的冯保,就显得很是反常,脸上有了些许焦急的神色,不应该啊,派过去通知海瑞的是自己的亲信,李文贵犯事的信息,以及他掌握的些许证据,都送过去了。
这,这海瑞怎么还不吭声。
等到大多数官员奏陈完了后。
朱翊钧又针对百姓,与朝廷的关系,强调了一番:“朕常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朝廷者,乃为百姓谋福祉之所在,朕与诸卿皆是身负重任,对灾情无作为的官员们啊,都将他们打发回家,朝廷啊,是用不起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如渊水,朝廷若舟楫,朕等行事皆应以民为本,方能稳坐舟中,行于盛世之途……”
“官员为朕股肱,亦是百姓父母,当铭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心系民生,恪尽职守。天下社稷,系于万民,唯有君民一心,君臣同德,方可山河永固,国祚绵长……”
皇帝陛下说完之后。
张四维率先出列,满脸激愤道:“陛下圣明啊!那些在灾情中不作为的官员,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读着圣贤书,关键时刻却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简直有辱斯文,就该重重惩处,以正朝纲!”
张学颜也赶忙附和:“是啊,陛下心怀天下,日夜忧虑百姓冷暖,这些官员却尸位素餐,实在罪无可恕。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显陛下对民生的重视……”
随着两个大员的表态,其他官员更是紧随其后。
纷纷称颂起了天子的仁德,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朱翊钧在史书上,确实可称得上仁德之君,当然,其中海瑞是居功至伟的。
朱翊钧听着臣子们的恭维,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眼神中透着威严与自信。
然而,就在这一片和谐称颂的氛围中,海瑞那沉稳且坚定的声音突兀地响起:“陛下,臣有本要奏!”
这声音如同洪钟,在朝堂之上回荡,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恭维的话,到了嘴边 ,也说不出来了。
而朱翊钧听到海瑞的话后,只是一笑而过,他下意识地以为不过是寻常弹劾,并未太过在意,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从容,随口问道:“爱卿要弹劾谁呀……”
海瑞整了整朝服,向前踏出一步,神色愈发严肃,挺直的身躯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高声道:“臣要弹劾武清侯之子李文贵……”
此言一出,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
大臣们先是一愣,随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伏。
许多人虽对李文贵并不熟悉,但武清侯的名号却是如雷贯耳,那可是太后的父亲,身份尊贵无比。
朱翊钧原本从容的神情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凝重,不过,这眼中的凝重也就存在于刹那。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锁住海瑞,那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探究,仿佛要透过海瑞的双眼看穿他内心的想法。
片刻后,朱翊钧缓缓开口,声音虽依旧沉稳,却多了几分威严:“海爱卿,武清侯是太后的父亲……这一点,你可清楚。“
这些事情,可以私下说,不要当着文武百官面前讲述出来。
海瑞当然听懂了朱翊钧的暗示,但他并不愿意放在私下来说。
“臣弹劾的是,李文贵。”
”弹劾李文贵,与弹劾武清侯,并无区别,咱们朝会之后,再说吧。”
朱翊钧之所以选择朝会之后说,并不是想要袒护这个李文贵,而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因为武清侯府终究是母亲的娘家,为了顾及母后的颜面,而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海瑞着想,他不想让海瑞得罪当朝太后……
而海瑞并不愿意私下说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也了解天子,若是朱翊钧知道了李文贵的恶行,断然不会轻饶了他。
可那样的话,矛盾就成了皇帝与太后的了,而自己若是在朝会百官面前,将李文贵的恶行共公之于众,陛下按照大明律处置了李文贵,那就是公事公办,被自己逼到了墙角,到时候,太后也能换个人来记恨……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居正出列道:“陛下,海都御史所言极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今海都御史既已当庭弹劾,若转入私下,恐惹非议。不若就在此处,听海都御史详述,再做定夺,如此方能彰显陛下公正无私,已全圣德。”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