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首页 >> 永乐大帝 >> 永乐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山沟皇帝越战的血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穷鬼的上下两千年重生三国之天朝威武重生之战神吕布逍遥小憨婿我要做驸马男儿行女帝太监最风流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 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永乐大帝txt下载 - 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章 大明百姓的观念之变与海外拓荒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乐二十五年的清明,江南水乡的雨还带着几分凉意,苏州府常熟县的张老汉却没像往年那样忙着祭祖,反而拉着儿子张阿福,揣着刚卖了两亩水田的银票,往县城的 “福记海贸代办处” 赶。路上遇到相熟的王秀才,对方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儒衫,手里却拿着一本印着 “美洲垦荒指南” 的小册子,两人打了个照面,都愣了愣。

“张老哥,你这是要去……” 王秀才先开了口,眼神落在张老汉手里的银票上。

“去海贸代办处看看,想投点钱到南洋的香料生意里。” 张老汉笑得见牙不见眼,“你呢?秀才公怎么看起这种‘蛮夷之地’的册子了?”

王秀才脸一红,却也没藏着掖着:“家里那几亩薄田实在不够糊口,听说陛下鼓励去美洲拓荒,给地给种子,还免五年赋税,想带着族人去试试。”

这要是放在二十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那时候的张老汉,守着家里的三亩水田,觉得 “面朝黄土背朝天” 才是正途,提起 “海贸” 就摇头,说 “海上风浪大,钱没赚到先把命丢了”;王秀才更是把 “读圣贤书、考科举” 当成唯一出路,提起 “蛮夷之地” 就皱眉头,说 “那是未开化的地方,去了要丢祖宗的脸”。可如今,这样的观念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 大明的开放之风,早已从沿海吹到内陆,从城镇渗进山村,改变了无数百姓的生活。

先说说沿海的变化。松江府的码头边,以前只有渔民和搬运工出入,如今却挤满了各行各业的人。裁缝李三娘开了家 “万国成衣铺”,专门给外国商人做衣服,既有大明的绸缎长袍,也有欧洲的紧身外套,生意好得忙不过来。她常跟人说:“以前觉得做外国人的衣服不吉利,现在才知道,只要能赚钱,管他是哪国人!”

码头附近的茶馆里,每天都聚集着想做海贸的百姓。有人凑钱买船,去南洋运香料;有人给外国商人当翻译,赚的比种地多三倍;还有人干脆跟着船队去了美洲,回来时不仅带了银子,还学会了种玉米、土豆,在自家地里试种,收成比水稻还高。

“我表哥去美洲三年,回来盖了三进的院子,还娶了个会说汉语的美洲姑娘!” 一个年轻小伙儿眉飞色舞地说,引得周围人阵阵羡慕。

“我也想去!听说那边的地随便种,不用交租!” 另一个人连忙附和。

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发生在沿海,内陆的变化也不小。河南开封府的刘员外,以前是个典型的保守派,守着家里的千亩良田,连新式农具都不愿用。可去年,他去北京探亲,看到街上满是外国人,听说海贸和工厂能赚大钱,回来就把一半的土地卖了,投资了郑州的一家纺织厂,还让儿子去 “万国学堂” 学外语,准备将来做海贸生意。

“以前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才明白,能让家里富起来的才是好路子。” 刘员外拿着工厂的分红账本,对家里人说,“你们看,这才半年,就赚了以前种一年地的钱!”

就连偏远的山村,也渐渐有了开放的气息。四川青城山脚下的李家村,以前交通闭塞,村民们一辈子没出过山。可自从大明修了通往成都的驿道,来了几个从美洲回来的商人,带来了玉米、土豆的种子,还说 “去美洲能赚大钱”,村民们的心就活了。

村长李老实带头试种玉米,第一年就大丰收,不仅够自家吃,还卖了不少钱。如今,村里一半的人家都种上了美洲作物,还有十几个年轻人跟着商人去了美洲,临走前跟家里人说:“等我赚了钱,就回来接你们去美洲过好日子!”

百姓观念在变,以前被朝廷压制的地主士绅,也开始转变思路。他们不再盯着手里的土地,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海贸、工厂和海外拓荒。

江南的沈老爷,以前是个出了名的 “守财奴”,把土地看得比命还重。可如今,他不仅卖了大半的土地,投资了松江的造船厂和南洋的香料园,还组建了一支私人船队,专门做美洲和大明之间的贸易。他常跟人说:“以前觉得土地最可靠,现在才知道,海贸和工厂才是摇钱树!”

更有甚者,在朝廷 “鼓励海外拓荒” 的政策刺激下,不少士绅举家迁往美洲、澳洲。广东的陈举人,科举屡次不中,干脆放弃仕途,带着族人、佃户和家丁,乘船去了澳洲。在那里,他们圈占了大片土地,种植甘蔗和棉花,还雇佣当地土着做工,日子过得比在大明时还滋润。

“在大明,我只是个落魄举人;在澳洲,我就是一方领主!” 陈举人在给家里的信中写道,“这里的土地随便圈,只要你有本事,就能赚大钱!”

不过,海外拓荒也带来了一些 “大明本土不允许” 的现象。在美洲,不少去拓荒的大明人,学着当地土着的样子蓄养奴隶,用来种地、挖矿;有的人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雇佣私人武装,跟当地部落打仗;还有的人娶了好几个妻子,说是 “入乡随俗”。这些在大明本土被法律禁止的事情,在海外却成了常态。

“在大明,蓄奴是犯法的,可在美洲,没奴隶谁来种地?” 一个在美洲拥有大庄园的大明商人直言不讳,“陛下鼓励我们拓荒,只要不反大明,这些小事朝廷也不会管。”

海外的风土人情,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明本土。在松江、北京、南京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接受外国的事物。有人学着欧洲人喝牛奶、吃面包,有人穿着美洲土着的兽皮外套,还有人把印度的香料加到饭菜里,说 “这样更入味”。

苏州的 “万国菜馆” 里,挤满了想尝鲜的大明百姓。菜单上既有大明的东坡肉、糖醋鱼,也有欧洲的烤牛排、印度的咖喱饭,还有美洲的烤玉米。掌柜的笑着说:“以前觉得外国菜不好吃,现在才知道,各有各的风味,大家都喜欢吃!”

就连孩子们的玩具,也多了不少 “海外货”。欧洲的玻璃球、美洲的木雕、印度的小鼓,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玩意儿。北京的一家玩具铺老板说:“这些海外玩具比大明的传统玩具卖得还好,孩子们都喜欢新鲜玩意儿!”

观念的转变,带来了社会的活力。以前,大明百姓大多安于现状,不愿意离开家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舒适区,去海贸中寻找机会,去海外开拓新的生活。以前,大家觉得 “外国都是蛮夷之地”;如今,大家知道 “外国也有好东西,值得学习”。

在常熟县的 “福记海贸代办处”,张老汉最终投了五十两银子到南洋香料生意里,拿到入股凭证时,他激动得手都在抖:“以后,我也是做海贸的人了!”

王秀才则在代办处的帮助下,办理了去美洲的手续,临走前,他对张老汉说:“等我在美洲站稳脚跟,就回来接你去看看,那里的天地比咱们这里大得多!”

这样的场景,在大明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开放的气息,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大明的土地,改变着百姓的观念,也推动着大明朝着更繁荣、更包容的方向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明人” 不再只是局限于本土的百姓,而是遍布海外、带着大明文明去开拓世界的先锋;“大明” 也不再只是一个国家的名字,而是一个象征着开放、繁荣与进步的文化符号,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永乐大帝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末日重生:撩个反派搞基建!无限杀路宿命终殇重生之青云直上断阴债重生后太子妃黑化了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血迹战线半仙文明柯学喵喵立大功峨眉祖师疯了!首富竟是个恋爱脑携美向仙大小姐腰软唇热,顾总甘愿沦陷炼婴伏羲夫妻重生七零:假千金拒被吸血美强飒风云火麒麟天地圣龙决这就是个奇迹
经典收藏澳洲崛起录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唐朝九千岁废材萌妃,好狂野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离石游记工业革命后,我带政哥干翻全世界变声大佬大韩之忠心靠山王邪冥之界gl皋兰山下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大唐最强长子犁汉史前部落生存记三国之战神吕布神医痞妃:王妃拽翻天西游:贫僧又破戒了与黑夜的战争
最近更新云起惊鸿客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史上最强县令笔架叉将军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北宋第一狠人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靖康前夜:帝业重光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寒门状元路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穿越之原始之路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高门庶子
永乐大帝 焚琴煮鱼 - 永乐大帝txt下载 - 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