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黜龙重生赵云之争霸天下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大唐:李世民死后,观音婢怀孕了虎贲巾帼传带崽穿越穿越大康王朝武道凌天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穷兵黩武,穷与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明对于蛮夷的判定标准,主要是从文化上去判定。

鲁伊·德在马六甲城陷落后,选择了以身殉道,虽然他以敌人的身份,出使大明,但大明没有羞辱他,皇帝甚至特赐官葬,并且专门派人了解了他的生平,完善了墓志铭。

鲁伊·德在文化上不属于蛮夷,同样,选择了用自己性命殉道的马丽昂,在文化上也不属于蛮夷,所以朱翊钧觉得给个官葬的待遇,已经是很高了。

但鲁伊和马丽昂的情况,仍然有所不同。

如果简单划分阵营的话,鲁伊是果阿总督府的使者,他一生都在为果阿总督府征战,是敌人的阵营,马丽昂是皇帝册封的大牧首,是大明阵营。

无论马丽昂出于什么目的,她的所作所为,她的殉道,最终都极大的扩大了大明的影响力。

朝臣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给更高的礼遇,但是作为维新功臣下葬金山陵园,这个规格又有点太高了,不仅朝臣们这么想,连朱翊钧这个皇帝也是这个想法。

礼部开始频繁部议,寻求一个解决之法。

一部分认为可以陪葬皇陵,世代享受香火,因为汉代的匈奴王子金日磾,归降大汉后,最终成为了辅国大臣,死后谥号敬,陪葬于茂陵之中。

按照马丽昂在扩大大明影响力的贡献上,下葬金山陵园,未尝不可。

但另外一部分则激烈的反驳了这一观点,金山陵园庄严神圣,安葬夷人决计不可,此端一开,后患无穷,最重要的是,马丽昂是为他们法兰西的光明而殉葬,并非为了大明,如果下葬金山陵园,恐怕难以服众。

真的难以服众,如果非要这么做,去说服陛下吧!

陛下不好说服,同僚们也不好说服,对于思想殖民十分执着,认为应该加重对这一工具羁縻的这部分礼部官员,最终选择了赞同反对者的办法。

礼部部议最终决定,在金山陵园外六里,以海外番王礼,单独下葬马丽昂。

如果日后还有夷人,为大明开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或者在京师的那些海外番国国王要下葬,也可以埋在那里。

毕竟格物院里也有几个夷人当格物博士,他们为大明的发展注入了很强大的活力。

朱翊钧同意了这个方案,因为这也是祖宗成法,祖宗强就这点好,什么都能找到先例。

永乐六年,渤泥国(今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领一百五十人使团到大明朝贡,突发恶疾病逝于南京会同馆之中,成祖文皇帝下旨安葬在了石子岗,并修建了神道牌坊、碑亭、墓冢。

永乐十五年,苏禄(今棉兰老岛)东王巴都葛叭答刺,到大明朝贡,归途在德州病逝,按旧制下葬在了德州北营,王子和王妃为老国王守灵,后人改姓‘安’和‘温’姓,成为了大明人,时至今日,仍有后人。

大明给马丽昂最后的体面,是以海外番王礼下葬,这个规格很高,但没有上升到维新功臣的高度。

“官葬所费、修缮等费,理应由大光明教承担,故此要让葡萄牙里斯本来承担所有费用。”朱翊钧看着礼部的奏疏,思索高启愚这么做的原因。

工部料估所大概估算了一下费用,大约三千银,日后修缮,每年不需要五十银,这笔费用,对于大明算是小钱,但礼部特意强调,这笔费用,理当由大光明教来承担,而非大明承担。

除了要过户部年终审计以及每一笔账都要算清楚之外,这还是一种姿态,大明是高于大光明教的存在,理当教徒付出,而不是大明去付出,这种姿态非常重要。

人有的时候,就是很奇怪,升米恩,斗米仇,你给一点是恩,给的多了,反而是仇。不要给太多,否则人就是会不知好歹。

大明已经将智慧赐予了大光明教,这是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就不要额外给任何的优待了,这样一来,才能让关系长久。

朱翊钧最终朱批了高启愚的奏疏,在礼法这块,礼部是相当专业的。

这个规格不高不低,比皇帝初定的要高,比下葬金山陵园要低,符合马丽昂的身份,而且礼部准许了葡萄牙天字组给的谥号:光明圣女。

也就是说,礼部没有将马丽昂纳入大明谥号体系之中。

倒不是因为马丽昂是个夷人,金日磾还是匈奴王子,最后照样有谥号,之所以不给谥号,是因为马丽昂为了法兰西而死。

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组建西洋商盟和对安南用兵,其实本质上,都是大明为了扩大财路的举动,这件事急不得,当然也缓不得。

二十二年六月初七,大明皇帝在黄浦江行宫御书房西花厅,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廷议,庙算西洋开拓事宜,写西游记后传的张居正,赋闲钓鱼的戚继光,也被一并请来,参加了这次的廷议。

第一次廷议进行的十分不顺利,对安南用兵一事,并没有顺利通过廷议,户部是主战派,礼部是主和派。

大宗伯沈鲤随扈南下,他对安南用兵,持有非常明确反对的态度,这也是朝中部分大臣们的意见。

廷议上,主战的仍然是多数,但没有超过三分之二,按照当年张居正《陈五事疏》去算,就不算通过了廷议。

其实这个时候,朱翊钧完全可以朕意已决,如果朕意已决过于直接,还可以启用西书房行走,代替碍手碍脚的内阁,直接对安南用兵。

如果征伐失败,西书房行走裁撤,成为过去;

如果成功,沈鲤这位骨鲠正臣、维新功臣,处境也不至于过于的尴尬,他还是阁臣,只是平安南之功,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已。

当阁臣和皇帝的意见相左的时候,皇帝想办法绕开内阁,是一种比较温和、给彼此体面的手段。

试一试,成了自然最好,不成也不会造成太多的危害。

但朱翊钧仍然试图说服沈鲤,而没有朕意已决,也没有完全绕开,朱翊钧当然不是怕沈鲤不同意,还在后面联合其他大臣战事掣肘,沈鲤是骨鲠正臣,他做不出这样的事儿来。

内阁毕竟还是朝中大臣,名正而言顺,这么一绕开,阁臣就形同虚设了。

“万历维新以来,大明连年动武,从无一日安宁,已然有了穷兵黩武的征兆,臣是阁臣,不能坐视不理,和其他大臣一样,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一味媚上,以求顷刻安宁。”沈鲤被皇帝单独召见,仍然不改自己的意见,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穷兵黩武,穷,竭尽所有也,黩,轻率妄动也。

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词,一旦朝廷习惯了武力、开拓、征伐解决问题,就会更加轻率的动用武力,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把整个天下变成战争的机器,而后在不断的战争中,毁灭自身。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穷兵黩武的最终结局,就只有自我毁灭。

很早的时候,戚继光就告诉皇帝陛下,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常胜将军,可以永远赢下去,军事手段,从来都是最后的手段。

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大宗伯所言有理。”朱翊钧肯定了沈鲤的反对意见是十分中肯的,是有利于大明的,反对皇帝,不代表沈鲤就是错的,朱翊钧很霸道,但他从来不是容不下反对意见的那种霸道。

朱翊钧轻轻皱了下眉头说道:“但现在大明,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所以更应该悬崖勒马。”沈鲤马上回答道:“不让万民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是仁,是义。”

打仗制造杀孽,绝对不是个好事情,关键是这次大明对安南用兵,有些过于刻意了,和永乐年间,随便找了个借口打安南,几乎一模一样。

随便找个借口打,打下来,统治二十年,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万文卿这个歹毒的读书人,要求四大家族家主到大明会勘,摆明就是逼四大家族故意违约,制造战争借口,实在是有些过于刻意了。

王师,要有合理的理由,出师有名才不会出师不利,戚继光在战争论里,反复说过,要让军兵完全知道为何而战。

“那要是现在发动第二次平倭之战呢?”朱翊钧有些好奇沈鲤对战争的态度。

“那可以,臣不会反对,甚至还会为陛下亲自撰写檄文。”沈鲤回答的很快。

灭倭是完全合理的征伐,不是穷兵黩武,轻率妄动,倭寇制造的杀孽,时至今日,依旧让大明伤痕累累,这道伤疤仍然没有愈合。

大明,或者中国,从来不会刻意否认失败,过错就是过错,痛苦就是痛苦,任何掩饰,都是懦夫行径,把仇恨记下来,十世之仇?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穷兵黩武,一个是穷,穷尽所有,一个是黩,轻率妄动,发动不合理的战争。

“这次确实有点急。”朱翊钧不否认,这次用兵,的确是功利心,有些太强了。

一方面是为了促成西洋商盟成立,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宣威海外,就是打安南一顿,让西洋商盟知道厉害,不敢生出忤逆之心,达成的盟约要认真履行。

最后则是内因,皇帝、其他大臣,是出于对中兴的追求,永乐开海,是安南、吕宋两条腿走路,到了万历开海,这吕宋一条腿,都蹦跶了二十多年了。

如果不把安南从属地变成郡县,很难理直气壮的对祖宗说,万历维新定社稷、安江山,中兴大明。

任何战争,皇帝都需要一个足够明确的、合理的、正义的理由,去说服大臣、朝臣、百官、万民,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鼎力支持这次战争,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打败了,国内也不至于输的一无所有。

这一点戚继光在战争论里说的非常清楚,他在《不义》一篇里,讲的非常明确,不义之战的最终失败。

战争的主要理由,连国内的大多数人都无法说服,那如何在军事胜利后,赢得政治胜利?

只取得军事胜利,而无法获得政治胜利的战争,都不应该被发动。

首先,在廷议大臣里,这次征战的理由,就无法说服以沈鲤为首的大臣,就有可能无法说服军兵,无法说服大明万民,安南国在万历维新后,表现的有点像朝鲜,不给机会。

朱翊钧没有过分为难沈鲤的意思,沈鲤作为阁臣,他完全可以随大流,在这种时候,选择明哲保身,大声叫嚷主战,但沈鲤站出来喊悬崖勒马。

沈鲤自己不需要参战,不需要去前线,不需要自己制造杀人,甚至因为他是阁臣的缘故,他的家人,也不需要去参战。

打赢了,沈鲤作为阁臣,他也是受益者,打输了,那也是集体决策的错误,和他无关。

事实上,沈鲤从私利的角度去看,根本没有必要站出来,喊这句话,但他还是说了。

如果朱翊钧因为这个为难沈鲤,那才是昏聩的表现,骨鲠还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朱翊钧这个皇帝还是能分得清的。

超脱循环能够成立,中国能带着复活甲周期性的复活,完全是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真的会有人站出来,能有人站出来。

朱翊钧让沈鲤离开后,召见了戚继光、陈璘和骆尚志。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骆尚志之前的面圣,都是在公共场合,这次是第一次私下觐见,他十分恭敬的行礼。

“免礼免礼,坐坐。”朱翊钧示意戚继光、陈璘和骆尚志坐下。

戚继光已经老迈,骆尚志尚且年轻,每当看到骆尚志的时候,戚继光都非常的欣慰,因为骆尚志并非北虏入关、倭患肆虐中成长起来的将领,而是新生代,这代表着大明军后继有人。

“骆帅远戍归来,朕在十王殿为骆帅设宴,以慰远劳。”朱翊钧笑着说道,十王殿设宴,大宴赐席,该有的流程、该有的礼遇、该有的尊重,一样都不能少。

“谢陛下隆恩。”骆尚志再次拱手谢恩。

朱翊钧笑着问道:“骆帅,朕那个不省心的弟弟,在金山国可还好?他的来信里,都是报喜不报忧,生怕娘亲担心他,不敢写的那么详细,他能够在金山国立足?”

“回陛下,潞王殿下表面上看玩世不恭,但其实骨子里有股劲儿,臣以为潞王殿下,完全能够立足了。”骆尚志讲了三件事,都是他觉得朱翊镠可以立足的原因。

朱翊镠其实是个犟种,非常的犟,明明知道喜欢万国美人这种事,会被千夫所指,但朱翊镠就是玩;明明公审制度,一定会被士大夫们批评,他还是要干;明明金山国那么远,甚至连皇兄都提出了偷天换日的办法,但朱翊镠还是去了。

表面看是犟,实际骨子里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朱翊镠去金山国吃苦受罪,是为了大明的利益,是为了让开海长久的走下去。

第一件事,朱翊镠本身会种地,到了金山国后,他亲自务农,这一点也算是他学皇帝,但学的有模有样,至少大明商船带过去的薯种,朱翊镠没有浪费,甚至建立了金山国自己的杀青火室,来对薯苗进行减毒。

朱翊镠没有让金山国人每一家,锅里都有一只鸡,但他让每个到金山国的人,都吃上了土豆。

第二件事,朱翊镠开始给自己上磨,这是责任心的表现,大小庶务亲自处理,游刃有余的同时,朱翊镠还每天操阅军马,金山水师每个军兵都认识朱翊镠,而朱翊镠也认识每一名水师军兵。

在骆尚志回大明的时候,有一百二十四名军兵,自愿留在了金山国,成为了朱翊镠的牙兵,这一百二十名军兵、庶弁将,就是朱翊镠日后在军事上,最重要的倚仗了。

第三件事,则是朱翊镠很注重和大明的关系,并且将侍明事大,定为了金山国的基本国策,这个选择是相当聪明的。

这个时间,是大明和金山国最亲密的时候,皇帝是金山国主的亲哥哥,如果这个时候,不能确定这个基本国策,那日后就无法做到了。

在周朝的时候,几乎所有分封诸侯,都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后裔,结果就是李斯说的那样: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现在还亲密,下一代就会逐渐生疏起来,时间久了甚至相互如同仇雠。

所以,对于金山国而言,最重要的关系,不是和近在咫尺的墨西哥、秘鲁、智利,而是远在天边的大明。

这三件事证明了,朱翊镠有能力、有担当、有勇气,成为金山国的开辟主君,尤其是最后一件事,代表朱翊镠能够分得清楚轻重,这一点,非常重要。

国事,就在轻重缓急这四个字上,这就是有能力的直接体现。

“骆帅以为,这次对安南用兵,是否属于不义之战?”朱翊钧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希望骆尚志说实话,他是这次的征南将军,先锋官,所有的硬仗,都是他去打。

“臣以为,有些操之过急了。”骆尚志斟酌再斟酌,他刚刚远戍归来,他这个话,可能让他失去南洋水师总兵的官职,哪怕是这是早就确定的人事任命,但没有明旨下达之前,一切都还有变数。

“陈帅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陈璘,询问陈璘的看法。

陈璘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水师乃是陛下利剑,军令如山。”

陈璘这话,看似绕开了话题,只要陛下下令,水师一定奋勇杀敌,但他其实也回答了陛下的问题,如果是正义之战,理由足够的充分,他就不会绕开话题了。

在陈璘看来,还是略显仓促,阁臣王家屏为了西洋商盟的政治资本,催化了这场战争。

朱翊钧没有询问戚继光的意见,戚继光没有办法阻拦皇帝用兵,他是大将军,能做的只有拥护。

大明皇帝在十王殿大宴赐席,当众宣读了对骆尚志的任命,骆尚志会在松江府待半个月的时间,而后南下前往南洋水师任总兵官,这件事朱翊钧没有食言,总兵官不是远戍的恩赏。

按照东征战功,骆尚志早就够格做南洋水师总兵了,娄虎,西方天白虎第一杀星,绝对不是白叫的,骆尚志远戍金山国,是皇帝为了照拂自己亲弟弟就藩的徇私。

至于对安南动武之事,朱翊钧也没有召开第二次的廷议,他要是强行发动战争,岂不是学了老年昏聩的费利佩?

远征英格兰,就是费利佩这辈子下的最臭的一步棋,甚至把他一世英名,都给毁了。

正在朱翊钧打算放弃的时候,一则消息,随着海防巡检的水翼帆船,抵达了松江府,引起了轩然大波!

安南国封锁了岘港,不允许大明商船在岘港停留、驻扎、补给、采买货物,甚至允许任何安南人袭击大明商船。

“这读书人,是真的歹毒啊,连喜欢逛窑子的万文卿,都这么歹毒。”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塘报,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这头儿因为理由不够充分,很容易打成不义之战,准备放弃的时候,安南国四大家族失去了涵养的功夫。

戚继光老实说,战争有的时候,比的往往就是耐心,谁没有耐心,谁就陷入了不义的陷阱里。

这一下子,动武的理由,合理充分且明确,是安南人先动手的。

安南国四大家族,从二月份收到了会勘的公文后,就假意答应,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在高压之下,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先动手,驱逐、袭击大明商船。

这一下子,激起了大明上下内外的倭寇创伤综合征。

大明水师组建的目的,是为了海波平,这头刚把倭寇摁下去,结果这安南国也有了这种倾向,这如何得了?不把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大明如何安宁?

倭患荼毒江南造成的杀孽,许多当事人还活着。

安南这如同私掠许可一样的政策一颁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请战之声,不绝于耳,连最喜欢阴阳怪气的各种杂报,这次都有点破防了。

甚至江苏、浙江、福建、两广数个势要豪右之家,在邸报上,希望陛下可以准许东征旧事,允许势要豪右捐钱捐粮,以定海疆安稳。

所以,万文卿就是那种极其歹毒的读书人,

站在大明视角去看,就是一个普通的会勘要求,但大明刚刚出动了二十八万汉军,以杨应龙不肯会勘为由,灭了播州杨应龙,这次的会勘,简直就是大明要动武的征兆。

安南四大家族,在这种高压之下,选择先下手为强,这种选择,看起来非常不明智,但非常合理,是拼死一搏的困兽之斗。

说到底,安南四大家族,还是对大明了解甚至还不如黎牙实这个泰西夷人。

黎牙实太清楚大明存在的高道德劣势了,这种高道德也是构成超脱循环的重要支柱,大明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高道德,这是重,开疆拓土反而轻。

现在好了,大明有了充足且明确的理由,不义之战的高道德困局,解开了。

“陛下,这事儿,臣倒是多少能够理解安南人,为何这么会有这种决策,倒不是万文卿这个士大夫过于歹毒,而是大明和安南的事儿,需要一个结果。”李佑恭则不认为,单纯是万文卿给的压力大导致的。

事实上,大明对安南的政策,十分的不客气,就舶来粮一件事,就把安南折腾的元气大伤,但大明就是不动如山,对于安南而言,这么不动如山,还不如直接给一刀痛快!

封锁岘港,允许对大明商船袭击,也是为了让大明给出这一刀,是死是活,给个痛快话!

李佑恭常年在外奔波,大明总觉得自己是个君子,可在这些夷人眼里,大明就是个超级庞然大物,稍微翻翻身子,都能碾死他们的存在,这种存在的恶意,还是太难以承受了。

打一场,赢了,大明没办法继续针对安南;输了,就和1400年的历史一样,再次归顺大明就是了。

反正对于安南人而言,历史上就是这么过来的,都过了1400年了,继续这么过下去,未尝不可。

“有道理。”朱翊钧觉得李佑恭说得有些道理,急的不是大明,大明还可慢慢等,可是舶来粮和夷奴之事,已经把安南的内部矛盾压爆了。

大明和安南之间,需要一个结果。

朱翊钧下旨,大明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始了转动。

具体的作战战略,其实早就有了具体的规划,还有永乐、嘉靖年间征伐安南的庙算进行参考,这次略有不同的事儿,大明的主力在海上,陆地上的进攻,由刘綎主持,主要还是策应。

很快,大明皇帝收到了另外一份请命奏疏,来自于老挝宣慰使刀揽胜,刀揽胜上奏,如果大明需要,可以从老挝进攻安南,同样,希望大明允许老挝人参战。

刀揽胜想的很明白,老挝的归顺,大明当然开心,但大明真的要把老挝当自己人,早就开始王化了,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刀揽胜认为,老挝需要缴纳血税,才能彻底融入,而参战,无疑是最快的办法。

刀揽胜的奏疏,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这也是西南生苗变熟苗,熟苗变汉民必然的经历。

大明西南王化二百年,主要也是靠战争吸纳熟苗,比如平播之战,不仅仅有二十八万汉军,还有大量的熟苗指路,才让战争进行的如此顺利。

当然,刀揽胜更想报仇,这安南小霸王,欺负老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大明兴兵动武,就成了报复的最好契机。

《朕真的不务正业》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纵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纵小说!

喜欢朕真的不务正业请大家收藏:(m.shuzongxs.com)朕真的不务正业书纵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补天道无限杀路罗宾肖雨笛大明镇抚使天地圣龙决重生之青云直上诡道传人混沌剑神内越战的血柯学喵喵立大功妖妃有喜憨批王爷每天缠我生崽崽楚云苓萧壁城让你出道当艺人,你修道当仙人大院疯批美人又纯又撩沙星:远征之王神途纪元大佬的非凡日常我是真的有外挂万界修仙传修真四万年内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经典收藏史上最强汉天子史前部落生存记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神医痞妃:王妃拽翻天永乐大帝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风流乞丐俏天子穿越水浒,开局大战葡萄架三国之地表最强接班人曹冲贞观合伙人魔妃太难追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三国之醉卧美人膝特种兵明末做皇帝重生毒妃惊华铁血大秦,从扶持嬴政登基开始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扶明我只想做个昏君大汉与罗马
最近更新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明朝的名义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寒门状元路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万浪孤舟,沧海一粟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带着漫威回北宋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道藏辑要衣冠谋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云起惊鸿客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穿越之原始之路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